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文章从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自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引起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有时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恶性压力。由此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由"人肉搜索"行为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文章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层面的界定。并从传播学视角,借用经典传播理论,对其流行及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正面作用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读,提出了今后引导其发展的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应当发挥法律制度的壁垒效应和法律规范的阻却功能,防范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并探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最佳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播技术原理、主客体特征、传播语境、心理根源、社会因素等形成的“人肉搜索”,对网络舆论导向、技术控制、法律控制、道德约束、组织控制等形成了强烈的挑战。应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加强网络舆论安全法律规制、内化网络行为道德制约力、构建完备的安全监管及联动应急机制、推动社会控制体系的建立、提升应对“人肉搜索”的自我防范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人肉搜索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传播学、心理学和法学层面的界定,并从传播学视角,借用经典传播理论,对其流行及引发网络暴力的原因、正面作用进行了客观辩证的解读,提出了今后引导其发展的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动因进行了分析;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并指出,应当发挥法律制度的壁垒效应和法律规范的阻却功能,防范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并探讨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的最佳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6.
网络搜索是人们网络生活的日常行为方式之一,人肉搜索的出现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许多研究者从法律、道德以及传播的角度对人肉搜索做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理论角度来看,人肉搜索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新的社会关系的演进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途径,不管是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还是发展论意义来看,人肉搜索都表达了信息时代人类本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状态下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一种人工搜索引擎,作为一种工具,其本身不能进行道德评价。但是,很多人肉搜索是网民在就某一事件或当事人进行道德评价。也就是说,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人们道德评价的平台。网民可以用理性的道德评价对人肉搜索的事件进行判断.以避免人肉搜索走向网络暴力的极端。本文将用道德评价这一伦理学基本概念来探讨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由于未能区分事实层面的“人肉搜索”与规范意义上的“人肉搜索”,导致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应当是“人肉搜索”中的具体行为特别是搜索后行为而不是“人肉搜索”本身,将“人肉搜索”在立法上予以规定是一个伪命题。“人肉搜索”是否法律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司法问题,而不是立法问题。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完全可以解决“人肉搜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判决隐私权侵权方式规制人肉搜索行为,存在诸多问题.人肉搜索行为的本质是侵害个人信息权行为,而非隐私权侵权行为.人肉搜索不属于网民合理行使言论自由权的范畴,应当受到规制.我国相关民事立法存在不足.立法应当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的含义及内容,同时规定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抗辩事由,在网络侵权责任的制度设计中应合理规定网络服务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邓晓东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1):30-35,72
互联网曾创造新经济的神话,也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当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触及他人现实权利并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言论也需建立相应规则。本文对Web2.0时代的“人肉搜索”行为及其衍生的网络道德审判现象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及网络环境下民事权利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对不良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披露和后续侵害是人肉搜索中的核心法律问题,在私法上主要涉及到对人格利益的侵犯。在我国现行人格权法体系下,基于名誉权、肖像权的救济具有局限性,基于隐私权的救济则更具普适性。现行法上对隐私利益的二元保护模式构成了对人内搜索侵犯人格利益之主要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量网络“人肉搜索”案例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利弊,从而得出对于“人肉搜索”的态度:少一分鲁莽,多一份冷静。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索工具,结合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检索的优点.人肉搜索的信息搜集不同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检索.对人肉搜索的概念、特征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对图书信息搜索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词义的含混性与刑法明确性之间的紧张、人肉搜索行为法益侵害的阙如、人肉搜索行为犯罪化在犯罪论上的失据以及人肉搜索行为犯罪化在可操作性层面的失败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人肉搜索行为入罪宜缓行。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在网络和现实之间游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虚拟的,当“人”成为被搜索的对象,它对人造成的伤害却是真实的。本文简要回顾了已发生的“人肉事件”,分别从当事人和网民,网站和传统媒体的角度做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呼吁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和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素质培养。使“人肉搜索”在网络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为更多的人服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既是宪法性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尽快制定专门法,并从我国公民隐私权完整保护的角度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