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田试验,以后茬作物油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残效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的残留规律以及对后茬作物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氟磺胺草醚田间残留对油菜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使用推荐剂量的8倍处理38 d、4倍剂量处理52 d、初始残留量分别为5.13和2.66 mg/kg时,后茬作物油菜死亡,同时使油菜植株的SOD、CAT酶活性降低,POD酶活性升高,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氟磺胺草醚土壤残留会对后茬作物油菜生长产生严重影响,生产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氟磺胺草醚的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2.
蓖麻高产栽培一、播前准备①轮作倒茬。蓖麻耐瘠薄、耐粗放,除向日葵不宜作蓖麻的前茬外,其它作物的茬口都可种蓖麻。蓖麻茬是各种作物的好茬口,俗称红茬或热茬,但不能连作,以防止枯萎病的发生与蔓延。②选地。蓖麻几乎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都能生长,以中等肥力的沙壤...  相似文献   

3.
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 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 ,研究了胡敏酸、腐殖酸、黄腐酸等腐殖酸类物质对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3种作物的增产机理和增产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 :各类腐殖酸施用后 ,增产效果明显 ,3种作物的平均亩产分别增加4 6.59kg( 14 .6% )、60 0 .0 0 kg( 17.2 2 % )和 16.80 kg( 2 .15% ) ;抗旱作用明显 ,能提高水分利用率 ;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增加、提高土壤营养水平 ,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天然肥料 .通过综合比较胡敏酸、腐殖酸、黄腐酸等 3种酸对小麦、马铃薯、玉米等 3种作物的产量、根、杆的增产效果以及抗旱、提前出苗等作用 ,综合效果的评价为 :胡敏酸 >腐殖酸 >黄腐酸 ;对作物效应来看 ,小麦 >马铃薯 >玉米  相似文献   

5.
油菜免耕是在前作物收获后不耕翻的板茬地上进行播种和移栽油菜的方法。在栽培过程中,除要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及时间苗、定苗外,还要严防杂草、科学施肥、搞好防冻工作等,这样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6.
油菜属十字花科,在我地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我地主要的油料和蜜源植物,栽培广泛。 我地油菜每年于寒露前后栽种,昱年二、三月开花,花期约40天。油菜开花的迟早,直接影响着油菜籽的产量和蜜蜂的采集。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与周围环境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环境条件中,重要的有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和土壤及营养条件。为了探讨这些因素对油菜开花的影响,我组织了本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我地(岩寺地区)油菜的始花期及开花前的气侯进行了五年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氮(N)、磷(P)和钾(K)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然而,过度地投入会导致田间低效的利用率,造成大量养分损失,影响土壤、水和大气的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本实验研究控释肥料(CRF)是否可以替代可溶性肥料(SF),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田间养分损失。创新点:连续2年(2011~2013年)在中国南方红黄壤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控释肥料对早熟油菜(湘杂油1613)的产量、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可更好地解决稻-稻-油生产过程中的季节矛盾,简化油菜生产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并确保国家粮油安全。方法:设置SF和等量CRF五个施用量处理,即SF1/CRF1(3750 kg/hm~2)、SF2/CRF2(3000 kg/hm~2)、SF3/CRF3(2250 kg/hm~2)、SF4/CRF4(1500 kg/hm~2)和SF5/CRF5(750 kg/hm~2),以及不施肥处理(CK)。结论:CRF处理油菜产量较SF处理两年平均提高14.51%,其中CRF4和SF3处理获得最大产量(2066.97和1844.50 kg/hm~2),其次是CRF3处理(1929.97 kg/hm~2)和SF4处理(1839.40 kg/hm~2)。此外,CRF4处理利润最高(人民币7126.4元每公顷),与SF4处理相比,其油菜产量增加12.37%和单位肥料施用量下降11.01%。较SF处理,CRF处理显著增加油菜分支数、角果数和干物质重量(P0.05)。单株角果数是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随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N、P和K吸收量先增加后下降,而N、P和K利用率均降低。同时,CRF处理的N、P、K吸收量和N、P、K利用率显著高于SF处理的结果(P0.05)。CRF处理N素累积量和N素利用率较SF处理平均提高13.66%和9.74个百分点。总之,CRF一次性基施显著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通过提供后期生长阶段足够的养分,最终减少了土壤中的养分残余和增加了植株的养分积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三个正交区组的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乌兰察布地区选取氮、磷、钾和有机肥为决策变量,以马铃薯鲜薯产量为目标函数,通过在较为贫瘠无前茬作物的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获得的数据,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参试因子间的教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和双因素搭配的产量效应。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获得了在本试验地条件下900kg/667m^2以上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我校自行研制的由宁波有机-无机复肥厂加工的马铃薯的一次性基施专用肥。在1996年春、秋二季试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继续对春马铃薯进行专用肥施用技术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专用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品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增加苗落量,加速土壤养分分解,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中M-2的效果更佳。马铃薯专用肥的施用宜在播前半月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0.
蔬菜生长期短,夏种指数高,科学合理地安排蔬菜轮作换茬,有利于改良土壤,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控制病虫危害,对于提高蔬菜产量,改善品质和提高效益是极其重要的。一、改良土壤,恢复地力。不同蔬菜品种在土壤中消耗与积累有机质、矿质养分特点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轮作换首先应有利于改良土壤、恢复地力,否则难以获得高产。比如,豆科蔬菜根瘤菌能固氮,后茬安排需氮较多的白菜、茄子等有利于增产;而由于豆科蔬菜根瘤菌会在土壤中积累较多的有机酸,豆科蔬菜连作易导致减产。又如,种过南瓜、甜玉米的田块,土壤酸度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有人测定,1株小小的豌豆一生能蒸腾2吨水,1株玉米一年能蒸腾100多吨水,1株向日葵一个夏天可蒸腾125吨水,1公顷燕麦在夏季要蒸腾160万吨水……水从植物的根部由土壤吸入,逆着重力运送到植物枝叶间,由气孔排出,不仅量多,而且上升得高,树有多高,水分就能输送到多高,即使30米高  相似文献   

12.
果园生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有机质、矿质养分、pH值、物理性状、水分、温度、微生物和酶活性等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简易土壤养分速测法临洮县教研室康勇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在土壤中它们通常以两类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一类是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叫速效养分或有效养分;另一类是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叫迟效养分或无效养分。后者可在适宜的水、气、温度和pH等...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讨论了冬种绿肥对黄泥田中脲酶活性的影响,冬种绿肥对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及脲酶活性与土壤农化性状的关系,得出结果表明,冬种绿肥能提高脲酶活性及其它土壤农化性状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脱水生活污泥的农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连续五茬的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在等养分下,用污泥氮代替2/3化肥氮,其产量与施用全部化肥的产量相当;超量施用污泥,易引起作物生长失调,增产效率下降,连续施用污泥可对土壤有良好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油菜和向日葵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微量元素,在开花期蜜蜂进行充分授粉,不但明显地增加油菜的有效分蘖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增大向日葵葵盘直径、千粒重、千粒仁重和降低空壳率等,而且又能十分明显地提高油菜和向日葵花期的沁蜜量,增加蜂蜜的产量。两年试验结果充分证明:喷施药剂和利用蜜蜂充分授粉,是获得双重经济效益,增加产值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焦作市煤矿塌陷地生物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作市煤矿区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矿区。长期以来 ,地下采煤引起的大面积土地塌陷以及矸石山压占土地对本地区土地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为了改善矿区环境 ,针对焦作矿区的特殊情况 ,笔者提出以下几种生物复垦措施对复垦地土壤进行改良 :酸碱中和法、绿肥法、施用化肥和农家肥、微生物法。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复垦技术是改善新土壤层的养分状况 ,增加有机质和保肥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采用生物复垦措施后 ,新土壤层的土壤结构明显地得到改善 ,土壤容重明显降低 ,理化特性得到改善 ;试种的作物产量与工程复垦后土壤的相比明显增加 ,基本接近普通农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产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的油菜冻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2011年1月发生在合肥地区的油菜冻害为案例,利用国产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监测其灾情分布,探究自然环境条件及植被长势与灾情之间的关系。
  创新点:基于遥感手段监测越冬期油菜冻害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受灾年份的花期影像难以准确呈现油菜的实际空间分布,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灾害年越冬时期的油菜种植区域遥感提取方法,探索了地形条件、越冬前长势、土壤湿度和最冷日期地表温度对于灾情程度的影响。
  方法:以正常年份的油菜种植区域为基准,利用越冬作物在越冬前生长的特性来提取受灾年份越冬时期的油菜种植区域;利用灾后相对于灾前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百分比变化量作为冻害监测指标来监测灾情分布;采用随机样本点抽取的灾情与各影响因素数据集,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来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灾情与坡向之间的关系,采用灰色相关分析方法考查各影响因素对于灾情的影响程度。
  结论:基于国产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可以有效地监测油菜冻害灾情,展现不同冻害等级的空间分布;在地势低洼、土壤墒情差、植株长势旺盛条件下,油菜冻害趋于严重,南坡向和西坡向生长的油菜受冻相对更为严重;各影响因素对冻害灾情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最冷日期的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灾前长势、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9.
生物菌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菌肥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范围在9%-20%时,施用生物菌肥对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显著效果;不同的水分条件下菌肥发挥的肥效不同,土壤含水量为13%-16%时,菌肥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最大,且玉米的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对比方法研究了轻壤土质夏闲期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小麦生长中后期较为干旱的年型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的小麦产量以全耕层深松〉隔行深松〉浅旋灭茬〉免耕〉传统耕作.水分利用效率则以全耕层深松〉隔行深松〉传统耕作〉浅旋灭茬〉免耕;明确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0~100cm、100~200cm土层在不同生育期的贮水量及不同生育时段的耗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