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范式”一词从原义上考察是与研究行为活动相联系的,所以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提法,从严谨规范的角度,应完整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式”。从库恩对“范式转移”的阐释来看,范式转换的发生是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作为惯常在表征传统性意域层面使用并已广泛沿用的“社会哲学范式”并不属于库恩所言的“原有危机范式”;人学范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界里是客观既有的事实,并不存在“转换”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并不能得出人学范式“去意识形态化”的结论,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能也不应存在“去意识形态化”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和外部环境变迁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向“人学范式”的转换。“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现实的人”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这两种范式尽管都是为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某种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之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范式是扬弃“社会哲学范式”和“人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利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概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现在人们已经分别从哲学、经济学、现代化理论、人文关怀、关系、系统论等不同视角对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没有对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概念进行界定。根据“事物发展”与“发展事物”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借鉴与反思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有研究成果,从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本质出发,以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视域来定义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前沿自身即向势自身,以日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状态及其沿着这一状态运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范式的成功转换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的必要方式,因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及其转换问题被提上日程。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的提出与确立,是其学科理论内在发展的必然。以哲学本体思维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可以确证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范式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问题,应深切观照其与人生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好生活需要”的出场“,个体发展需要”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焦点。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发展要求”的某种转向?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观点“,个体发展需要”之“个体”究其根本乃是“社会的人”,其“需要”亦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因而“社会发展要求”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焦点。这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指导,坚守人的社会实践性本质立场,坚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信念,处理好基本需要与发展需要、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个性需要与共性需要的辩证关系,防止个体的原子化、片面化、物化发展,实现真正的关心人、尊重人、塑造人。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孕育、形成于科学研究进程中,又集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就,展示其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收学界关于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保持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之间的必要张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集体奋斗、协作攻关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集体奋斗、协作攻关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需要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体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精神需要的特点,正确对待他们的多种需要,启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需要,引导他们错误的精神需要并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尽量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合理需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层次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自觉推进人学范式转换。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范式是历史地形成的,向人学范式转换是时代的呼唤;人学范式不是对社会哲学范式的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基础上的超越;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是集体奋斗、协作攻关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对教育对象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前提,关注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生成的逻辑前提,即“无关系,无教育”。从人的需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进行反思,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研究起点前置到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生成阶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百年实践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时代需要为立足点,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出深刻的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为方法”命题的提出与热议,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真的“主体性”要求。以中国为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亦即“以中国为方法,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的”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构成要件,是中国式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实践范式与理论逻辑的生动展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党性特质。以中国为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立足中国理论、聚焦中国实践、把握中华文明、着眼中国话语,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转换升级。  相似文献   

14.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逻辑结构包括内在结构和外在关联两个方面。内在结构——哲学范式、社会学范式和操作范式,构成了一个有序整体,共同作用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外在关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建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本体承诺、认知基础和方法导向。  相似文献   

15.
范式规定着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围。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经历了"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再到"科学实践观范式"的转变。科学实践观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特征体现在:个体性与社会性、现实性与超越性、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当今高职学生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并存、功利性日益突出、自发需要与自觉需要相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立足于大学生的需要,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将低层次需要转化为高层次需要;在充分肯定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其精神层面的建设。只有全面了解、尊重、满足以及引导学生的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具针对性,继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以自身功能不断满足社会与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价值实现经历从“潜在”状态到“显在”状态的发展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必要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潜在”状态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差异性、动态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显在”状态表现为不断“挖潜”的过程,其显示状态具有程度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从“潜在”到“显在”的过程要具备主观、客观、中介和环境等基本条件。历经认识准备、运行过程以及反馈调整三个发展环节,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满足尚未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观心理倾向和客观实际状况。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三大层面""三个层次"有机统一的层次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与需要层次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优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库恩范式概念的本意是解说科学本性的,但由于这一概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功能,故思想政治教育借用范式概念具有合理性。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创新一开始就面临人本位范式与社会本位范式的两难博弈,解决两难博弈的出路在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育范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过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是做好大学生内生文化张力的引导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