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之所在.大学文化具有思想引领、人格塑造、情感激励和行为约束等德育价值.实现大学文化的德育价值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引导,注重大学行为文化的榜样示范,注重彰显大学制度文化的道德意蕴.注重赋予大学物质文化以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班级德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四川教育》2004,(5):15-16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科学性出发,校长须对学校德育进行战略思考,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机制、德育评价、德育文化等方面整体构建“校本德育”体系,培育校本“德育文化”土壤。用机制的力量引导、激励全员实践德育,探索德育规律和操作路线;用文化的力量提升师生的道德生命和精神活力。班级是德育的“实践基地”。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结伴成长。以一颗关爱生命、呵护生命的心灵,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发掘和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中蕴藏的德育要素和契机,培育学生做人的品质和能力。要从班级建设入手,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充分激励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和活动平台,为每个个体生命健康成长营造“班本化”的德育生态环境。德育是科学,需以教育智慧,进行“校本化”、“班本化”的系统建构;德育是艺术,需要在生活细节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为了学生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提升。小学德育渗透于、潜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在生活中形成,又融化于生活。故而回归生活、走向生活,应该而且必须是小学德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一、“生活德育”的价值预设生活德育以“人性向善”为价值预设,充分肯定学生的精神生命、精神需要;肯定学生独特性存在的价值;相信学生能决定自己“是什么”和“将成为什么”。其根本鹄的是导引出一条现实途径:通过熏染、启发、激活、唤醒等诸多方式来发掘、弘扬学生道德潜质中积极的、美好的、建设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且在文化断裂的情境中疏离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蕴。独立的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具有体系性,是促成大学生生命意识全面形成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体现在生存智慧、人格修养、人文价值等层面,对现代大学“生命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所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传统文化精华性的生命精神为资源,设置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其课程内容可设置为“生命构成”、“神话与文化”、“人生意义、人性与人伦”、“性别、青春与爱情”、“角色与荣誉”、“国家、民族与历史”、“自由、平等与民主”、“苦难与死亡”等。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大学生公寓园区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实现的现实价值着手,提出了在公寓园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功能的具体途径,阐述了公寓园区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功能应把握“构建文化体系、培养德育自觉、开展主题活动”等三大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以“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内容的山东农业大学精神和其他大学精神一样,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和一定现实背景下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有着核心的内涵和文化要素,在繁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基点,在充分分析文化精神特性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只有以约束权力和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才能有效实践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来增强实效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高校德育中应充分发掘儒家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实现应遵循辩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传统文化进教材、进第一课堂、进第二课堂、进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德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和基础,以激励生命为手段和方法,以成就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从生命化德育的理论角度,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措施,探讨了生命化德育的内涵与本质,构建了生命化德育的实践路径,即倡导“真心、真行、真信”的“三真”教学精神,把握“同城、同龄、同群”的“三同”案例教学教材编著,产出“专题汇报、专辑作品、专栏文章”的“三专”教学成果。通过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大课,让高校学生德育发挥“育人无形、润物无声”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董同彬 《成人教育》2011,31(12):102-103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载体和最佳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和核心引领作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该加强高校文化德育研究,创新文化德育路径,以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儒学作为中华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深刻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民族性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由来。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究孔子、研究儒学,对于开辟当代大学生思想精神新境界,提升高校道德教育水平意义重大。“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包含了对“人”的认识,无“仁”不人,“仁”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爱人”的行为是“人”本性的外化,“行仁”“成仁”则完美诠释了生命价值。儒家“仁学”深邃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5.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对生命的再创造活动,人文精神是德育的价值祈向。德育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主要是指坚持人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坚明爱是源头的教育理念,坚守面向生活的行动纲领,以人文关怀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的成长、人性的丰满、意义的辨明、精神的健美、价值的实现,促进其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独立、自由与完善,使德育成为人文精神的最直接最自觉的精神阐释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17.
文化德育模式,就是基于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用文化来引领德育,用文化来浸润德育,发挥文化引领、认同、固化、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文化德育模式较之其他德育模式有其关注生命、尊重人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关怀式教育是德育中转变知识论范式,回归对个体道德情感、生命价值关照,以个体发展需要的关怀、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尊重与实现为价值诉求的德育。针对国内高校德育中关怀式教育的缺失,积极构建关怀式教育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身立命”说与大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安身立命”观念讲的是人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以及在社会上实现生命的价值,它触及了人的生命中最深的层次──“心灵”与“心性”的根本问题。在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改革中也要注意在精神领域、人的心性层面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跨世纪的栋梁之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安身立命”说对于21世纪的大学教育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大学德育内容泛政治色彩浓厚,已经背离了德育的本真,遮蔽了其文化性的本质。基于此,大学德育需回归其本真状态,体现其文化性,有必要从文化哲学这一视角来构建大学德育内容体系。基于文化哲学视角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人文价值取向,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核心德目作为德育内容,具体为珍爱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和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