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灾区一日     
《早期教育》2008,(10):4-7
暑期中,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一些幼儿园的老师赴四川地震灾区支教、这些老师放弃暑假休息,不顾天气酷热、生活条件艰苦,为灾区孩子带来欢乐。他们的行为令人敬佩。在支教工作中,这些老师都写了日记,我们从他们的日记中,每人选了一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坐落在大山之中,这里的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身为语文老师,杨元松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大山里的孩子课外阅读很少,知识面也比较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写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记下自己想说的话,愿意的还可将日记拿给他点评。2010年春,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万峰湖也未能幸免,往常绿油油的大山变成了令人恐怖的黄色。因为学校有水窖,杨元松没有感到惊恐。然而在一次日记批改中,孩子们在日记中记录的生活经历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有的孩子个头不高,家长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照顾他们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需要他们自己照顾的弟弟妹妹;有的孩子在日记中说他们背着一桶25公斤重的水爬上陡峭的山路,脚受伤了,他们没有哭;有的说他们去山里背玉米回家时比赛谁跑得快,结果因为饿得厉害最后实在跑不动了,晚了又不敢回家,怕路上有鬼,只得让弟弟独自在家里过夜……读着这些日记,杨元松的心像被刀绞一样。他说:"他们那么小,就要想着怎么生存,我被他们的这种坚强感染了。我忽  相似文献   

3.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12月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他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关心集体和他人,把自己积存的钱全部支持家乡和灾区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雷锋于1960年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他经常  相似文献   

4.
<正>在汶川地震灾区传颂着神奇少年雷楚生的故事。他是彭州磁峰中学的学生,平时顽皮好动,但乐于助人,是个优点缺点同样明显的少年。这在这次地震中,被教育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学生"、"抗震救灾好儿童"的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鼓励一句比批评十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哪怕就是作业本上的一个"优"字,都能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过去,我曾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得不认真等事情"大发雷霆",甚至打电话请家长到学校来,但取得的效果都不太明显,直到有一件事开始让我反省自己。那是我的第一批六年级学生要毕业时,我决定再给他们批改最后一次日记。那些日记是我认为学生写得最真实感人也最让我难忘的,日记里真正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内容有自我批评的;有感谢老师的;有对老师不理解的;有对老师提建议的……只有徐景超同学的日记是最让我这个当老师的感到愧疚的一篇,他在日记中说:"我写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08,(Z1)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节日。然而,2008年的"六一"却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而有了特殊的含义。大地震改变了许多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经历了离别和伤痛,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痛苦与磨难。2008年的儿童节,灾区的孩子们将怎样度过?家园不在,他们曾经的小小心愿还能实现吗?为了积极倡导广大少年儿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手拉手情系地震灾区小伙伴"活动,"六一"节前夕,全国少工委号召各级团队组织召开"手拉手情系地震灾区小伙伴"全国统一主题队会。2008年5月31日下午,同一时刻,全国各级少先队组织召开了统一主题队会,数万少先队员共同向祖国宣誓: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赠送文具、玩具、衣服等爱心礼物,向灾区小伙伴表达节日的问候,力所能及地帮助灾区困难小伙伴,与灾区小伙伴共同度过一个特别的节日。这个"六一",全中国的孩子一起长大;这个"六一",全中国的孩子一起过节。  相似文献   

7.
邵珏 《成才之路》2013,(20):44-44
最近,发现一位学生的日记上有这样一句话:"昨天,芦山地震了。我的心里很难受。于是,我和妈妈商量,决定将自己的6000元零花钱奉献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读罢此文,我不禁深思:或许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过多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预设,造成了学生作文假话、套话、大话满篇皆是。这种习作教学的诟病已经给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恶果。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教师需要真正将精力放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话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这样  相似文献   

8.
谈应红 《教师》2013,(19):106-10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通过数学日记不仅可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一步肯定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9.
爱在 希望在     
<正>地震发生后,灾区牵动着各界的心,爱也在各地孩子们的心中滋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请记住这一双双清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我是在外公身边长大的,去年五月他去世了,我很想念他。他临终前的一段日子正赶上汶川地震,病床上的外公一直很惦念灾区的孩子们,他不仅让外婆替他为灾区的孩子们捐了款,还教育我要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题记我是在外公身边长大去世了,我很想念他。他  相似文献   

11.
来自广西的梁启波叔叔是全国人大代表。梁叔叔有一本"民情日记",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民情民意都记在了这本日记里。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12月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他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关心集体和他人,把自己积存的钱全部支持家乡和灾区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3.
我是班长     
一名九岁半的小学生在地震发生后,异常镇定地把自己的两名同学一个个从倒塌的房屋中背出来,这份勇敢和毅力让人敬佩!他就是林浩,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曲静  徐静  刘娲  陈洪芹  王威  胡晋  郭继仙  齐岩  杨颖  王贻爽  宋君  王娜  齐峰  雷蕾 《下一代》2008,(Z2):108-128
编辑大朋友说: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倡导写日记,引导学生铸就健康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本刊已选登的他的部分学生的命题日记,在少年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不少读者在来信中说,每一篇日记都很精彩,每一篇日记都让他们受到教益和启迪,特别是引发了他们也要坚持写日记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在道德长跑中留下自己清晰的足迹。本刊在暑期里再选登若干篇,以飨大家。  相似文献   

15.
捐款白条     
小周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不久,就赶上了一个给地震灾区捐款的全国性活动。同学们捐款都很踊跃。班长李红说:"老师,杨强他交了一张画的支票。"说着,递给小周一张纸片。纸片是模仿支票画出来的,上面写着:本人捐款给地震灾区二百元。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五年后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我校推行了"班级循环日记"。班级共用一个日记本,把它像接力棒一样,日传一人,日记一文;第二天,日记作者当众朗读他的作品,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或心得,如此循环往复。特别强调的是,语文教师作为班级一员,也要参与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共写"。  相似文献   

17.
赵琴 《初中生》2009,(4):52-5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本刊刊发了《多难兴邦,地震过后,我们更坚强》等大量报道,鼓励灾区朋友临危不惧,战胜灾难。因为唯其如此,世界才会仍然由我们主宰。我们还发动读者给地震灾区的初中生写一封信,希望同学们用真情实感表达对灾区同学的爱心,安慰他们受伤的心,让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健康成长。这里选登众多来信中的一封——这,是我们爱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4,(9):F0002-F0002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坐落在大山之中,这里的学生几乎全是留守儿童。身为语文老师,杨元松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大山里的孩子课外阅读很少,知识面也比较窄。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写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记下自己想说的话,愿意的还可将日记拿给他点评。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死后总会在世间留下一些东西。由于这些东西和他 (她 )生前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见物如见人,见到他 (她 )所留下的东西,也就能了解这人生前的“一二三”来。   不同的人死后留下的东西也各不相同。雷锋死后留下了一本日记。他的日记中不仅记录有他所做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好事,而且每篇日记后面都写有他的感想。例如有一天他写道:“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日节约下来的 100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灾,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 100元钱寄给了灾区人民。有人说我是傻子,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不是偶然的,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班魂的创建正是以班集体为基础,继而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和汶川地震时一样,芦山强震再次让我们见证了英雄教师们的壮举和崇高,灾区教师再一次用执着和奉献谱写出了一首响彻大地的教师赞歌。当地震来袭时,灾区广大教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