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2.
《现代技能开发》2013,(5):62-62
“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普通高中教育渗透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基于现实状况的历史选择。普职渗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1)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教育本质的要求;(2)《纲要》是普职渗透办学模式的政策基石:(3)职校实训中心要立足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4)普职渗透是普高学生的实际需求;(5)要通过政府搭桥,学校实践.探索普职渗透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是强化教育类型、优化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推动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语境赋予普职分流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期许。生态位理论视域下,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普职分流“供给失效”、协调发展“重叠错位”以及分流与协调发展“割裂失调”的矛盾,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技术人才与学术人才、普职分离与普职融通的冲突。从生态位理论探析分流到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寻找分流到协调发展的融通路径,是理论的应然之意;通过生态位移动、矫正、释放等途径,实现分流到协调发展的接轨共赢,是实践的应然之果。  相似文献   

4.
肖龙 《职教通讯》2022,(5):30-37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分析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问题,需以普职教育关系为探讨语境和思考基点。从普职教育关系出发,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在理念上需从强调普职“异质化”转变为促进普职“多样化”,关注“多样化”背后的共同本质,守护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在方向上需从走普职“区别化”之路转变为探寻普职“特色化”之路,避免类型化改革落入“内在否定主义陷阱”,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的纯正度和充实度;在体系上需从倾向普职“双轨化”转变为推进普职“融通化”,通过一种过程化的普职融通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既富有自由性又具有类型特色。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一直保持着普、职双轨并行的发展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高中教育重心的逐步下移,打破普职壁垒、实现普职融通将成为新时期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向。普职融通,这既是世界各国高中教育改革的普遍诉求,是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后的必然走向,也是克服我国当前普职分离带来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我国相关教育政策的当然之举。  相似文献   

6.
普职分流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文章以新加坡、德国、美国三种较具典型的普职分流模式为考察对象,并对比我国普职分流的特点和问题对普职分流问题给予现实思考,提出构建结构均衡、布局合理的教育体系,制度化分流与个体主动选择相结合的分流机制,以及分流补偿制度和回流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以“普职协调”代替“普职分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中职教育要转变发展思路,以高质、基础、融通为导向,满足普职协调对中职教材发展提出的新诉求。然而,目前中职教材存在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教材内容衔接不当、传统教材形式僵化的问题。现实之困与应然之态的矛盾呼吁中职教材的“普职协调化”:以类型教育为底色,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中高衔接;以创新开发为抓手,深化普职融通。  相似文献   

8.
普职融合是美国高中教育的一大特色,根据普、职融合过程中参与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美国高中普职融合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上的八种具体操作模式,每种模式又各有利弊,而普职融合的实践也须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基础之上。这些经验都是我国普通高中在如何增加职业教育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今天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导向的德国"双证"一体化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普职沟通、职普等值的德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与衔接,是终身教育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紧密服务于社会、职业和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于德国“双证”一体化的背景及主要模式的分析,提出德国职业教育的“双证”一体化体现为“双证”的动态沟通,可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其中,在职前阶段,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即“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的集成模式”和“职业教育证书与普通教育证书的等值模式”。在职后阶段,则主要体现为“职业继续教育证书与正规教育学历证书的等值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普职招生规模的比例问题是职业教育界长期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招生规模的确定对于指导职业教育办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国家提出“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依据,提出了实现“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普职渗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1.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教育本质的要求中国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就应具有职业性。"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由此可见,普教与职教不可割裂。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普职渗透、普职合一,无论是横向沟通还是纵向衔接,都已十分畅通。如德国的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表现特征,与主导高等教育分流的国家政策紧密相关。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分流手段不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没有实现贯通、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以及传统观念束缚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分流中“职普比”失衡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借鉴教育分流的理念,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在教育分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尝试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纠偏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为主的普职分离期;开展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职融通雏形期;探索高中普职融通的政策探索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基础教育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缺乏职业启蒙教育理念的引领;各学段普职融通政策缺乏衔接;缺少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在新时代,我国应加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顶层设计,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衔接框架,完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范围来看,普职沟通是各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各国为推进高中普职沟通,一般采取了以下关键举措:以政策为先导,力促普职教育的基本等值;以评价为突破口,确保普职沟通的有效落实;以课程为切入点,搭建普职教育的沟通桥梁;以区域统筹为着力点,推动普职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借鉴国外改革经验,我国高中普职沟通需要从政策安排,区域统筹、课程整合以及制度改革等多个层面来整体考虑、分步实施、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6.
普职结合教育的校外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职结合的办学模式中 ,分流模式、后加模式、渗透模式……等 ,都不失为传授专业技术知识的好形式 ,而学生获取知识后 ,如何转化为技能 ,如何更有效地使自己的职业技术、职业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和发展 ,我们重点进行了普职结合校外实践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一、校外实践模式提出的背景在探索普职结合教育模式中 ,我们先后提出了分流模式、后加模式、渗透模式等 ,这些办学模式都是以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并兼顾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学生为办学目标 ,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兼顾就业与升学 ,完成…  相似文献   

17.
<正>打破普职壁垒、实现普职融通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中学教育阶段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推行普职融通,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从政策到制度到操作,从模式、课程到教师再到管理、评价等,都需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调整和变革。构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国家层面要从普职融通本身需要出发,依据普职各阶段培养目  相似文献   

18.
周正 《职教论坛》2008,(7):56-59
台湾技职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重视“过渡课程”、师资力量雄厚、注重宣传、落实多秀文凭价值体系等方面。近年来,在转型过程中,台湾技职教育又呈现出延后分化、精致化、上移化等新趋势。这些特点与趋势提示我们,应当改革职业教育的“终结性”模式。规范并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普职融通是世界高中教育改革的主旨追求,也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的普职融通改革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普、职不等值,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高考相关改革滞后,尚未建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普、职壁垒森严,缺乏区域性的统筹与协调;政策停留于提倡,缺乏具体的实施建议和强有力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普职融通"设计中的"双向两车道"在现实中变成了"单行线",要让制度设计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融观念——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普职融通"的前提和基础是普职等值,而在目前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普遍把普通教育看成是正规教育、精英教育,职业教育是非正规教育、"低人一等"的教育,普职严重不等值。第二:通课程——注重普职融通课程的开发。普职融通试图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