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舟 《现代语文》2002,(10):44-45
中国古代化历来重“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必也正名乎”。“正名”是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逻辑、严密的语言来确定“名分”、“名义”、“名称”等,然而思想感情的表达并非总那么板着面孔,又有着求异逐新的一面,于是“衍名”这一修辞手段就应运而生了。衍名,顾名思义,是根据主观意向由某人某事物之名发挥联想,延伸衍释出一番新意。衍名由“衍体(物名)”和“衍(衍义)”两部分构成,前是衍释对象.后是发挥内容。例如,“结果船埠头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叶圣陶4多收了三五斗》),“敞口船”是衍体,“敞口朝天”是衍。衍名辞格总的说来是对名称的铺衍拓展,若细加区分,又可分成不同的小类。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广东省新课改后高考的第一年,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再次名震南粤,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名全省高考文科总分“状元”、一名全省理科基础单科“状元”、一名佛山市生物单科“状元”以及一名高明区理科总分“状元”。从2003年以来,高明一中就“状元”频出,至今已经培养出了三名全省总分“状元”,创造了广东省县级中学的奇迹。第一个“状元”的产生也许是偶然,但接二连三地涌现,那就存在必然的因素了。本期,高明一中校长赵超越、教导处主任李昌旺、副主任黎朝军将为我们讲述他们的备考“秘笈”。  相似文献   

3.
老子论“有”,“有”的内容总是要靠“名”来指称,但这种“名”不表达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真实。在“有”的层面上否定“名”的固滞和分化,这一否定过程就不是一种走向非真实之途,而恰恰是向“无”的回归之旅。“有”与“无”都发生在同样一个层面上,在“有”的层面上言“道”,“道”也就是这一层面上的通畅之途。  相似文献   

4.
我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若想带好一个班,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努力做到“爱”、“公”、“率”、“能”、“赏”、“勤”、“严”和“细”。  相似文献   

5.
冯文炳从1922年开始即从事文学创作,起初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出书,均署本名。直到1926年7月2613《语丝》周刊(第84期)发表其《无题之三》(系长篇小说《桥》的一章)时,他才突然废掉本名,第一次署名“废名”。作家为何要给自己起“废名”这样一个笔名呢?  相似文献   

6.
全安 《辽宁教育》2005,(9):16-16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简言之就是德才兼备——论“才”,业务精能称师;论“德”,品行正能为范。  相似文献   

7.
副词“都”、“才”在特定的句式中可以部分互换,原因在于,从语义层面上来讲,“都”“才”都可以修饰表“系列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语。也正因为“都”“才”修饰的是表“系列推移陆”语义特征的名词语,故在语用层面上表现出比较义。  相似文献   

8.
一、作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写作差足表象,他们商列写作的心坪状态如何,我对高年级11名作文“学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拟从思维逻辑角度探讨傅雷提出的“神似”翻译理论,借用中国哲学中有关言、意名题,形、神命题和中庸之道来阐释“神似”理论,找出其哲学理据,并认为傅雷的神似论符合哲学思辩规律,为后期的翻译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老板”者,老班主任也。因老板与老班音相近,故得此名,其实“老板”实在不像老板,高高的,瘦瘦的,标准一书生。  相似文献   

11.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拟从思维逻辑角度探讨傅雷提出的“神似”翻译理论,借用中国哲学中有关言、意名题,形、神命题和中庸之道来阐释“神似”理论,找出其哲学理据,并认为傅雷的神似论符合哲学思辩规律,为后期的翻译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存在两种语义上较为相近的表达形式:“名一量”和“一量名”,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有时互换,语感上又会难以接受。经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同时,二者在指称方面均可以充当非指称成分,这时“名一量”和“一量名”可以互换;但又因为“名一量”结构要求“名词”具有一定附属义,因此二者互换之后语感上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南京一家报纸报道,一名小学生用“嘉”字组成“美味嘉肴”,被老师判了错。按照一般的用法,形容美食,应当用“美味佳肴”,而不应当用“美味嘉肴”。学生不服,搬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增订出版的《新编小学生字典》给老师看。这本字典对“嘉”字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因为它的歌词质朴感人,曲调优美动听。但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等句中的“以为”一词所传递的信息总让人觉得与作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事实上。歌词中的  相似文献   

17.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很有道理的。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段话借用于作文,那么,这文章的“意”就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了。没有它,文章就黯然失神,有了它文章才神情毕现。为此,无论是平日作文或是考场作文,都应注重在立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魏秀霞 《小学生》2011,(4):41-4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学会做人”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关键。“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中学生在想什么呢?最近我们就“你经常思考的问题有哪些?”向120名中学生(初二学生70名,高二学生50名)进行了一次开放性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它们是“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身体发育”、“业余兴趣”。为了了解目前的中学生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思想状况,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教师、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  相似文献   

20.
何不学学鹰     
肖翠荣 《湖北教育》2006,(12):57-57
曾读过一则报道,说是湖南某“神童”在父母精心安排设计下,十三岁就考上了一所非常名的大学,于是,母亲辞掉了某局副局长的工作进京陪读。照料他的饮食起居,除了学习,其它方面全由母亲包办。真真切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谁知,在一次考研时,一门专业考试因迟到,而导致考研的失败。之后,陪读的母亲只好带着这位“神童”回到了湖南。回到家中,母亲不可能再像大学那样安排他的一切,因为他毕竟是成人了。哪知,他除了会“学习”书本外.像穿衣梳洗、待人接物等一些日常的生活与交往一概不会。“会”读书的“神童”实则是一个低能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