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均提出了基本要求,而现在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薄弱,尤其需要提高。这涉及到许多因素,通过对大学本科生在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与现状,特别是听说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使之能与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听说的培养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9)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语感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而轻听说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确实抓好学生的听说训练,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听说能力训练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听说训练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江颖琛 《考试周刊》2011,(37):38-39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在传统教学和传统的考试里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而对听说能力的考查相对薄弱,现代网络技术的介入,为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本文试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谈谈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具体利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科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然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读写教学受重视,而听说教学显得很不够。其实,听说教学的重要性早有定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过“听说读写并重”的观点。黎锦熙、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家也都很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并提出过具体要求。由国家教委审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其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可见,听说教学同读写教学同样重要。听说读写是四种相对独立而又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近些年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大大地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不足,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某些学校过分强调听说教学,而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导致目前出现了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写的能力较之听说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学状况。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语感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而轻听说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对青少年听说能力的高要求,促使听说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那么,怎样使学生听得清说得明?怎样快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4,(A3):34-35
<正>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往往重读写能力培养,轻听说能力培养。其实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过于担心会考、高考,使得"一言堂"代替了"群言堂";其实学生并非不知道现代社会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的目标始终是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师生目标的高度一致,最终使这个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训练被"敲门砖"式的应试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生听说能力训练初探张兴蔼(南昌市湾里区教研室)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观点从理论上似乎没有争议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仍旧被冷落。轻听说,重读写的倾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农村中学生还十分严重。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英语教学法(The Modern Teaching Methods)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鼻而在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听说技能远远领先于其他三项。所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学生听说能力,是摆在每位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景,优化听说课堂是开发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英语综合交际能力。近些年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上,大大地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中轻听说重读写的不足,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小学阶段存在过分强调听说教学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导致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写的能力较之听说能力薄弱。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听说教学是面向现代化社会,培养合格中学生的迫切需要。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快速现代化和电话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无论你看书读报写作的速度有多快,也比不上听说交换的信息量大。加上现代人竞争意识加强,办事追求效率,招工面谈、贸易洽谈、学术交流、即席演讲、法庭辩护……口语交际代替了部分书面语言。尤其是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诞生后,人机对话要求人们使用最简洁、最精确的语言,否则机器将无法按指令行动。因此,现代社会对听话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听说教学,使学生既能读会写,又能说会道。在交谈中要做到能迅速准确地听懂对方的意思,捕捉有效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把原来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是:规范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口语交际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是听说能力的新发展,他不仅包括听话和说话,更重要的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的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处事的能力。随着大纲的颁布以及新版教材的发行,口语交际教学开始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生活、做人和语文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境界,应该面向学校、家庭和社会,构建立体听说训练体系,缩短课堂听说与社会生活实际听说的距离,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听说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然而传统以“读、写”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法仍然根深蒂固地占据着讲台,显然这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从宏观上探索语文教改的新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性,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培养中职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广大中职生走向成功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用以交流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才能使学来的东西得以运用,所以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会听、会说的能力。在英语教学里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每节英语课上都要进行听、说、  相似文献   

17.
贾伟 《现代教育》2003,(20):44-44
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远未把培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放到应有的位置。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  相似文献   

18.
解放之后,叶圣陶同志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逐渐从原先的读和写两项、扩展到听、说、读、写四项,这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不学好听、说、读、写这四项本领,不仅会导致个人吃亏,而且还会使社会受损。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错误倾向必须纠正。听说的训练与读写的训练一样,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和表达两方面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社会以后搞好工作,多做贡献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教师应在听、说、读、写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不外乎四个字——听、说、读、写。而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即“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对我们来说,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可是由于受到“唯本”、“唯考”的教学思路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偏重于单纯地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课内不愿发问,回答问题时。抓耳挠腮、结结巴巴,步入社会,仍扭扭捏捏、辞不达意,不能适应高效率、高信息、广交际的社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为适应察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思路,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