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有趣呢?方法有五:一、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作品中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生姿,韵致无穷,从而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萧乾的《枣核》一文,开篇点明身在异国他乡的友人竟然再三索要几枚枣核,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索枣核的原因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读者心头,让人好想知道原委。这样作品就把本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写得曲曲折折,颇有韵致,最后才点明老人那颗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枣核》这篇文章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枣核》一文真切地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思恋,亲切动人。文虽短小,然于自然中有波澜,平实之中有起伏,真是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牢牢地吸引着读者。这种效果的取得,就在于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文章一开篇就出现了一个悬念,“一位旧时同窗写来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用途却很蹊跷”。一颗生枣核还值得“再三托付”?确实令人难解。  相似文献   

4.
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作文教学,平时的储备非常重要。写作技法的积累储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恐怕还是语文课本。初中语文课本名篇佳作荟萃,用好用足这处宝藏,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枣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篇叙事散文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精巧,且篇幅不长,700多字,与初中生作文的篇幅要求颇为接近。针对学生平时在写作过程中结构安排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这篇文章的教学与写作辅导挂上钩,侧重在《枣核》的谋篇布局上进行挖掘,可得到两点启示。启示一: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迭起“文似…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叙事类艺术作品中,悬念的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电视连续剧中,悬念在推动情节发展上更有其独特的作用.所谓的悬念就是对情节的一种搁置.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不仅要设置一个整体的悬念,还要在每集当中设置各自的悬念,由此将整部作品连接起来.悬念实现的方式有对事物发展中潜在危险或喜悦的搁置;有由于情节突转造成的搁置;有对激化的冲突进行的搁置.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的西部小说以情节为中心进行叙事,设置悬念是其叙事模式的基本特征。悬念的设置主要体现于对叙事线索的巧妙安排、叙事节奏的控制、叙事视角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枣核》一文写了一位生活在异国“美丽的山城”,“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可是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的已风烛残年的老人,托作者来美时为她带几枚生枣核,以在花园里试种的故事。本文情节简单,叙事朴实,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思乡之情。教学重点应在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和饱含深情的语言上;难点应在于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一人类崇高的情感上。对成年人来说,文中所叙之事不论是语言还是所表达的感情,都明白易懂;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由于经历、阅历所限,要完全理解课文中美籍华人的感情就绝非易事。若忽略了这一点,教学中势必会出现学生和作品人…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尤如一剂“催化剂”和“调味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主动参与的需求,产生主动探究的行为.悬念设置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笔者的实践策略是: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置悬念,促进理解,拓宽思维;课堂出现“冷场”时设置悬念,调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置悬念,课尽意未尽,思不止.  相似文献   

9.
《枣核》     
角度之一:三设悬念。文章落笔触题,写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同窗老友慎重其事、万里迢迢索枣棱。“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这是第一个悬念;相离近五十载的老友在异国重逢,“他乡遇故知”,本该有一番亲热,可老友一见面就殷切地问:“带来了吗?”尔后,把枣核“托在掌心,象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视核胜宝、作什么用途?朋友则“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了”又没悬念;至此,作者宕开一笔作了环境描写,民族感情溢于育表:“家庭事业都如意,可我心里总象缺点什么”,为揭示枣核的深刻意义再设悬念。踏访后花园后,老友感情良深地说:“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近来总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为寄托思乡之情,所以想在异国的土地上种上  相似文献   

10.
正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入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这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设置悬念悬念是现实生活中矛盾与问题的高度集中概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但它又有其符合生活规律的必然性。所以,悬念的设置,必须是既出乎人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1.
徐鹏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13-14,26
戏剧的情节结构中必须设置“悬念”,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悬念”,戏剧与“悬念”具有相互的牵制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或观众审美心理的需要。因此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的戏剧创作都无法避开“悬念”这一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身就有着很大的诱惑性,再加上有好奇心和上进心的高中学生,这就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设置更多的悬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物理课堂教学中借鉴文学创作的做法,设置教学悬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破译物理世界奥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置教学悬念,让悬念使物理课堂引人入胜,让悬念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14.
品读萧乾先生的散文《枣核》,犹如欣赏一束鹅黄枣花,那花瓣虽然小巧素淡,普普通通,但分明有一股清香直往心里去,让人陶醉,回味无穷。 表面上看,作者只叙述了一件为海外朋友托带枣核的故事,实在是再寻常不过了,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动人的艺术魅力呢?掩卷思来,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巧设悬念,平中出奇的艺术匠心。 文章开头平平叙道:“旧时同窗来航空信,再三托我带几颗生枣核。”如拉家常,开门见山。但用“再三”二字,不动声色地透露出朋友恳切索枣核的心情,而且强调要“生”的枣核,又未说明用途,一开  相似文献   

15.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活动、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从而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使读者满怀兴趣,伴随着作者的笔踪去穷根究底。一、篇首巧设悬念,引发思考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开篇设置  相似文献   

16.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雕刻性作用,凸显了男主人公自私、狭隘、冷漠无情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画面切换中起到了开关的作用,展现了一幅幅生活场景;在设置悬念和阐释悬念中,对读者产生了强大的情感冲击。  相似文献   

17.
悬念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巧妙的处理手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结合文本特点,在导入时设置悬念以激发兴趣,在意外结局处设置悬念以引导探究,在结尾处设置悬念以发散思维。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听课更认真;同时使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阻挡     
方法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悬念术所谓悬念术,就是在具体情景中设置谜团,使读者见了生疑,疑而难解,从而吸引他急切往下看,以求弄清原委。这是避免平铺直叙的一种好方法。具体运用时,要使悬念合理,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心理,扣人心弦,最后悬念要解开,不能久悬未决。  相似文献   

19.
正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悬念式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地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考生运用悬念式开头法写作文,应该在文章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艺术作品中人们总爱利用悬念的设计去激发观众的兴趣,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同样可以利用悬念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心中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学中的悬念说白了就是能够诱发学生关注和期盼的那个“点”,学生关注了、期盼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悬念的设计是一门学问,巧妙的设计可以课堂教学平中见奇,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捕捉好有利的时机,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等特点巧妙设置。悬念的设计要把握好一个度,如同让学生去摘苹果什么的,轻松摘得,没有劲;最终都没有摘得,有点扫兴;而学生跳一跳之后摘到了会非常来劲,所以悬念的设置就旨在让学生在“跳一跳”后获得果实。下面我将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说说如何通过设计悬念让语文课堂教学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