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静仪 《传媒观察》2005,(12):55-56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经济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为经济报道开辟出一块全新的天地。对每一个记者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随着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记者采写经济新闻在观察、思考和表达过程中的思维坐标体系,将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用第3只眼睛观察事物,捕捉新闻,运用新思维,表达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是入世后摆在财经记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新闻有自己的特性,即区域特性,也就是说区域经济新闻与某一特定区域是密不可分的。从它报道的对象无论是一厂一店,还是一村一镇,基本上都是具体的、单一的经济单位或经济现象,相对而言,它具有典型的微观性。区域经济新闻处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与时代同步,不可能孤立静止地存在,所以,还是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3.
干江东 《新闻窗》2007,(4):114-115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反映党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吸引更多的读者?著名记者艾丰曾经说过: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新闻,还愿意看,还能看明白,那样,经济报道就可算是写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及时、公开传播的受众欲知而未知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最新状态及发展趋向的信息:它分为经济政策,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行业的专门业务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等三类,这三类新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使经济报道具有亲和力,是摆在我们新闻丁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地带挺进,改革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在改革中浮出水面。显然,体制转轨期的经济报道最重要的特点是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法和创新思维报道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既为党和政府在体制转轨期的宏观调控和各项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建构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是媒体的重头戏?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媒体的经济报道来关注经济现象,学习经济知识,解读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病情已大幅好转,国家财政不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企业通过艰难的改革强化了自己的体质。日本在这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作为,对正谋求深化经济改革的中国来说,或许也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热线新闻怎样吸引读的“注意力”,也就是如何打好争夺读的眼球之战,这是现在常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因此,注意力经济的存在、发展、繁荣,是报业市场的一个需求。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充分发挥注意力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安珍 《图书馆论坛》2006,26(6):262-265
在综述诸学者关于经济信息学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上,从广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出发,设计出了以经济信息为经线,从环境到系统、从外层到深层、从广义到狭义、从总体到个体,从主体到分支的经济信息学立体体系结构,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艺  陈娜 《新闻知识》2005,(3):11-13
百舸争流帆竞发 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以及受众市场需求不断催生的历史条件下显得更为活跃。经济关系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兴趣和参与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完善而逐渐升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个人对于经济活动的介入形式越来越深刻和宽广,人们需要从更多的地方关注财经,  相似文献   

11.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旋,律的推动下,经济新闻已成为各个媒体报道的中心,也成为了党报的主角。综观一个时期的报纸,虽然记者也采写了许多经济新闻,其中也不乏深度和广度的报道,然而基层的读者群却不买账,不满意,认为经济报道缺少新闻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寒意袭人     
月前赴香港,刚刚落地,就看到新闻:一位30多岁的女子跳楼而亡。身后留下遗书,感叹香港经济不景气,所供之楼,由购买之日的300多万港币缩水至150多万,而自己已经失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五年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正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可以说,今日的经济实质上已没有纯粹的地方经济可言.各个地区之间、国内各地与国外之间,都体现出互相依存的大前提下的竞争、互利关系。这种时代特点.决定了地方经济报道面临着新的任务。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对地方经济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出现的变化给地方中、微观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国外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主要差距在哪里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菏泽日报社于1998年创办的《经济周刊》,试求以全球视角报道地方经济,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会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报道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经济新闻工作者不仅肩负反映入世后各种经济动态的任务,还承担着引导个人和企业树立正确理财观,推动国民经济沿着良性轨道发展的重任。笔者近期对一些重要报纸的经济版块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在经济报道中存在着若干问题,现归纳为四类进行分析。一、经济报道中经济数据使用不规范、不严谨,造成报道失实经济数据在经济报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和价值,经济学素来以对数字的严谨和分析性著称,在经济报道中要特别重视对相关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核实和调查研究。这类问题从分辨的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正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百姓也以各种方式,积极深入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在这一背景下,媒体当以怎样的视角引领经济潮流,解读经济现象?在报道方法上又当以怎样的创新使百姓乐于接受并获益呢?本刊以怎样搞好,搞活经济报道为主题,特邀一批工作在编采第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从事财经报道的新闻人撰稿,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以思路上的拓宽或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杨志伟 《青年记者》2007,(3):117-118
新闻,按照传统理论的阐述,应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应的,经济新闻便是新近发生的经济事实的报道。用这一传统的界定来观察目前丰富多彩的经济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原来意义上的经济新闻的界定已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经济新闻已拓展为经济现象、问题、风气、人物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报道,经济新闻自身正在摆脱固有的束缚,在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实现不同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新经济异彩纷呈,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大书特书,可是在经济报道中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亲和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常规思维的束缚,长期以来经济新闻写作中就事论事,见物不见人,忽视人的思想、观念、情感、素质等,造成片面性、简单化、绝对化,形成枯燥乏味或大同小异的思路,表现又呆板,缺乏吸引力,受众不欢迎;其二、缺乏深度,缺乏诱导力。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广大受众对一般性的经济报道已深感不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经济报道中深层次的东西,希望知道经济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经济事件进程中各种矛盾的撞击…  相似文献   

19.
寡头们喜欢利用垄断权力,倒来倒去挣快钱,这样的经济,即使能够创造短期的繁荣,从长期看也是没有前途的。所有,改革当今面临的挑战,是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起飞的红利,防止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寡头的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村各地正在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这是继当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深刻革命,只有切实搞好了这场革命,才能真正解决广大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奔小康。为这场大革命鼓与呼,无疑是各级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但如何正确宣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以引导广大农民朋友积极稳妥地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种植业内部结构,这里面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一、不能过于强调抓钱的重要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至形成轻粮重钱的误导。党中央之所以号召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因为从总体上讲,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