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X+Vm+Y”是一种设疑类流行构式。该构式基于传统相遇类介词短语结构得以建构,内蕴形式固化和语义衍化机制。根据“Vm”所系论元的语义关系,整体构式语义大致分为冲突、混搭、巧合、穿越等几种类型。该流行构式的生成有其承继链接机制与修辞动因。基于构式变项的语义张力和表达潜势,该类构式用例被广泛地用作各类作品标题和条件性语篇信息组件。研究发现,修辞性“相遇类”已成为一种很有特点的语义范畴,其表达已形成一种较为复杂多样的流行构式群。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2,(1):39-46
“X得什么似的”可以用作高程度构式。变量构件“X”表现为: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生理动词及部分带有隐含量级特征的动作动词。构式义可概括为:某主体存在“X”的性质状态,通过“什么似的”虚指比附凸显“X”达到的极致程度。“X得什么似的”构式特征突出表现在构式程度表达的主观性特征明显,以及通过“什么似的”的虚指比附实现程度表达。构式义获得得益于构式对构件的压制以及构件语义的认知整合。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可A可B”构式特点,认为谓词性短语“可A可B”属于“标记性构式”,其构式义可概括为可以实现的选择义.这一构式义因为A、B间语义关系矛盾与否具体又包含兼选和限选,表现出词汇义影响构式义的情况.而无相近义或相反义的A、B及体词性A、B进入“可A可B”,构式义最先凸现,A和B继而受到该构式的制约,整个构式或表兼选或表限选.构义、构式义和词汇义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点击要点 重点:理解“三式四数一排列”(三式指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四数是指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一排列是指升(降)幂排列,掌握同类项的合并,幂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与单项式的乘、除运算以及乘法公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盛行的“舌尖上的X”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结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结构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为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修辞构式的演变动因为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存在大量的同形异构现象,现代汉语构式“该XX”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基于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可将“该XX”结构分为A、B两式。从句法形式看,同形异构的A、B两式在添加状语、所带宾语、能否充当定状语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从语义看,A式常常为实指或泛指,而B式则为遍指或定指;从语用表达功能看,A式体现了委婉语气和礼貌性,而B式则体现了强硬语气和要求性。构件“X”的多样性、语言经济性原则和构式压制促成了“该XX”同形异构现象的形成。厘清“该XX”A、B两式的差异及成因,对言语交际和汉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X+了+硬是"是昆明方言中一个高频使用的结构,通过整理和归纳此类结构,从构式语法角度可将其命名为主观高程度构式。其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人主观上强调人的某种感受或事物的某种性状达到了很高程度。构式中的变项"X"在词项上多为非定量形容词,少数为表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动词,在语义上具有[+量级]、[+性状]、[+评价]的语义特征。其构式义与构件成分有互动关系,表现在构式义与构件成分间的选择压制与语义融合上。进一步对构式进行研究后发现,构式的形成及高程度构式义的获得可从"图式—例示"范畴化与隐喻认知两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8.
从结构和认知的角度剖析了现代汉语中“吃+NP”类表达模式,认为该类表达为结构构式,其内部存在构式压制现象,主要表现为题元角色的抑制或凸显。本文试以“吃食堂/食堂吃”为例,主要依据“语义相容原则”,在动结构式、“把”字句构式与成分嵌入句构式中观察几种不同的构式压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NP1NP2地VP作为一种构式有其存在的理据性,该构式具有表达主观量这一基本构式义,在表达主观量时主要表达的是主观大量义,极少数表达的是主观小量义,还有一些需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进入该构式的多项式NP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以2+2式节律出现;其语序安排体现量的特征;是构式义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是相同义位的组合。地的隐现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多项式NP组合的临时性的强弱;多项式NP是否是VP的论元成分;整个构式的韵律需求;VP是否具有复杂形式。进入该构式的VP的核心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和使令动词,且VP主要以复杂形式出现;VP与多项式NP之间存在有界/无界的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知观”是“大”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的动因,也是构式义由“大+身份名词”隐喻到“大+时间词”的动因。语境吸收是促使构式义凝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角度探讨“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X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运用这些观点可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从语义角度探讨“的”字短语“X+的+Y”的特点,认为“的”字短语的实质就是以X的语义类别为分类角度对Y进行分类。“的”字短语的语义特点是:Y具有可分类性;X具有分类功能;X的语义类别是对Y分类的角度;“X+的”是分类结果中的一类。运用这些观点可对有关语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NP"是一个特殊的短语,"NP"是指名词或名词短语。这一短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但它的结构不符合传统的语法规则。本文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来分析该短语,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程度副词+NP"是一个构式,它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进入这一构式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其内在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观极量构式“再X不过”中,变量“X”以A(P)和V(P)为主,少量N(P)也可以进入构式。构式有其明显的语义特征,即评述性、极量性、高情态性等。“再X不过”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基于说话人的主观认知,说话人对某一认知主体具有的“X”所及程度的主观极量评判。构式有“再X1X2不过”、“再X也不过”、“再也X不过”等变体形式。构式的衍生机制主要有“不过”的语法化与语用推理。从适用语境看,“再X不过”构式主要用于现实语境和虚拟语境中,具有意外功能、评价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X比(Z)最Y还W”是现代汉语比较句中一种特殊的构式.该构式的量度特征表现为“主观赋量”、“完型分析”和语势强调;具有一系列与主观性相关的构式特征:夸张语义、递进褒贬、反预期性以及反语使用;类推和认知心理的双重作用是构式产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框架构式"该X就X"的句法功能进行考察,表明"该X就X"在句中能够充当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充当谓语是该构式的主要句法功能,体现出该构式的谓词性语义特征。该构式常常单独以小句形式出现,既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多重对举出现,句法位置较为灵活。言语交际意图主要体现言语者的主观建议以及表达按事理顺其自然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8.
"X里X气"构式在汉语口语中较为频繁使用,笔者基于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试从构式语法构式压制的角度来分析"X里X气"构式内在的语义、语用和结构特征。笔者发现"X里X气"构式具有将名词化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强化形容词语义的功能。词汇方面,构式"X里X气"中的X词汇决定了"X里X气"构式的语义以及词汇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构成“(V)一种很新的X”在网络语言特区中由客观陈述发展到主观评价:一是肯定强调义;二是隐性否定义,即“反话正说”。当行为事物性状超过常规,“新”的语义发生变异,超量因子[+过于]被激活,表示太过新奇而适得其反,构式由语法构式演化为修辞构式。两种构式义的逆反关系导致构式呈现正向和负向两种评价功能,其赋得源于主观性、交互主观性和礼貌原则的实现。构式广泛传播并跻身流行语之列是网络语境、认知心理和高频类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演绎-归纳-演绎”的方法,构式“X虽易,Y不易,且A且B”既有基式的常用类型,也有变式的扩展方式;从构件性质与构式层次看,构式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从句法-语义接口和话语-语用界面看,构式的表达功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对比与凸显劝勉,是关联理论“明示-推理”模型下的反预期表达;从构式理据与形成动因看,高频使用、框式替换、泛化类推是推动构式演化的基本动因和主要机制,当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化和网络语言的快餐化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也是推动构式成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