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科学传播学是一门以科学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中国,科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一书的出版,是科学传播学在中国进入创生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国际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西方传播学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样板。在各个领域,都不难看到使用西方传播学框架或概念来解释中国现实的案例。但是,在国际传播学界,对已有的概念、理论有诸多反省、批评。本文将以第63届国际传播学年会(ICA)和第56届国际传播学与媒介研究年会(IAMCR)为例1,描述并讨论在国际传播学界正在经历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李彧 《今传媒》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彧 《报刊之友》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起源于西方,但传播是任何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中国在传播思想方面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与西方社会的科学精神相比.中国更加注重于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也就是一部中国文化传播史,其中有着丰富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刻的传播思想,这是一座亟待挖掘整理的传播学宝库.  相似文献   

6.
谢丹 《新闻前哨》2005,(12):78-78,76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播学在中国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从西方舶来的传播学理论如何联系中国国情服务于实践,成为传播学界探寻的目标,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命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刘蓓蓓 《青年记者》2007,(22):134-135
20多年前,西方把传播学这一概念传入中国,从此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成长历程。然而,传播学的研究不能仅仅依赖于西方人已总结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界在2003-2004年的传播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回顾传播学研究历程的文章,同时经典理论课题历久弥新,新的理论课题层出不穷。对传播学理论研究进行回顾的文章主要有廖圣清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田中阳的《论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基本向度》,孙瑞祥的《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黄旦、丁未的《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  相似文献   

9.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蒋艳芳 《新闻知识》2006,(11):26-28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不为效果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荒谬,一样不可思议。”[1]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当属劝服理论。西方传播学中的劝服理论(p e r s u a s i o n),又译为“说服理论”,是传播者试图利用传播的信息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研究。最早对劝服理论开展系统研究,并卓有影响的是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霍夫兰(1912-1961),他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被视为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代表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也是…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的一些理念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已在中国传播,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现象的研究中断了近30年。1978年,中国大陆学人得以公开知悉传播学,1982年召开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1999年以后进入持续的引进、研究的高涨期。随着近年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传媒形态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因此成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笔者认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有全面长足的发展,需要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兼顾本学科三大学派各种方法;需要将研究话题相对集中;课堂教学要全面向学生讲述传播学各个学派、各个方面的知识,能够解释网络时代的传播现象,不能仅以大众传播学替代广义的传播学。  相似文献   

12.
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中最受瞩目的研究环节,一直稳居西方传播研究中的"主导范式".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传播学成果逐渐进入中国传播研究的视野,效果研究在中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在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加速发展之势.对当下效果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进行认真思考,有利于中国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传播学的 基本情况 作为传播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之一,发展传播学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学者勒纳在1958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①为标志。这一学科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1982年获“国际传播协会”承认,发展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成为该协会的8个研究专题小组之一。 发展传播学可以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②“广义地讲,发展传播学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鲁从阳 《新闻知识》2001,(12):14-15
10月18日到21日,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研讨范围为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创新;传播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WTO与中国传媒;网络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新世纪新闻传播大趋势等重要课题。大会提交高质量学术论文60余篇,几乎涵盖了当今传播学所有领域,并且集中探讨了时下许多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下笔者将从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和传媒战略三个层面来对本次大会进行述评。一、传播理论研究:务实和转型长期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4月22日,来自海内外的新闻传播学者在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汇聚一堂,共同庆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到会并讲话。他说,中国传播学会要深化新闻传播学研究体制改革,整合研究力量,优化新闻传播学资源配置,进一步繁荣发展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播学的交叉性、边缘性、多科性,注定了传播学能够给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研究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与启迪。在传播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说,我们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代谋略中知道心理战,从苏联解体和伊拉克战争中印证心理战的效果。从心理战的角度去考察传播学,归纳对心理战有巨大启示作用的传播理论,对于传播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自觉为国家利益服务、对于拓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播的中介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末,传播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18.
陈七妹 《新闻界》2004,(6):58-59
大众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传播的效果,因此传播效果不仅是传播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也是传播学者的研究主线。传播学的研究随着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事业发展波澜起伏。二十世纪初,科技的进步使传播媒介创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使传播效果受到重视,于是传播学的大规模研究兴起,出现了魔弹论、强大效果理论、两级传播模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琛 《当代传播》2006,(6):44-47
对中国古代传播史的研究,即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传播的理论观念与史实,源自海内外华人学者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学术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研究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在以媒介效果研究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路径的主导下,具有原创性、有影响力的传播学理论贫乏。传播研究要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人"出发,打开结构功能主义之外理解传播的崭新视野。特别是在以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探讨传播与人的生活实践、人的生存发展、人的情感认知的关系,提高传播研究的解释力,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对传播学思想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各方理论中关于人在传播中的存在方式的相关论述抽取出来,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求能够对以"人"为维度的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