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济阳坳陷地质构造经历了反复的拉张裂陷和挤压隆升,而使盆地内构造具有多幕次、多期性特点,导致济阳坳陷的盆地构造样式具有多样性,单纯的以盆地构造样式来分析控藏作用就显示不足,本次研究根据惠民凹陷试油实测压力数据分析,济阳坳陷存在低压含盐流体。本文从济阳坳陷走滑伸展构造样式的特征入手,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走滑构造带具有一致性,再结合低压含盐流体作用,以构造一流体角度分析控藏作用,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黔北坳陷及周缘位于上扬子板块西南缘,具备良好的原始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但后期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研究区内发育中-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娄山关群膏盐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以及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韩家店组泥页岩三套下组合区域性盖层,盖层分布稳定,封闭性良好;该区构造运动强烈,燕山-喜山运动造成区内区域性抬升剥蚀、断裂发育,是本区早期油气藏破坏的主导因素。整体而言,由北向南,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差,但黔北坳陷复向斜深层、川南盆缘区仍具备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库车坳陷是在南天山海西褶皱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是在多期构造活动的背景下形成的.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构造旋回的盐岩层等为油气的生、运、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油气保存观点考虑,勘探重点应瞄准深部层系.  相似文献   

4.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观察和综合研究,发现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海会花岗岩体保存着赣江断裂北段活动的构造形迹和时代证据,并对赣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时代和期次划分补充了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宏观尺度上赣江断裂北段西侧的瑞昌-德安牵引弧形构造和夹持于赣江断裂带两条次级断裂之间的“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等很多构造现象总体上都表明赣江断裂具有左行运动特征,这与“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东侧边部海会花岗岩体中韧性变形带的左行剪切是一致的,是同期活动的不同表现;而Z字型张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及该石英脉中发育的破劈理则揭示了赣江断裂带左行平移后经伸展张裂运动向右行平移的转变.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海会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1.2Ma(2σ,MSWD=1.17),Rb-Sr法测得赣江断裂北段伸展张裂阶段的Z字型石英脉年龄为89±7.1 Ma(1σ),为赣江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结合赣江断裂带已有研究成果,其多期活动性再次被讨论和强调,这有利于深入认识华东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的多阶段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
柴西南盆山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少辉 《内江科技》2009,30(1):86-86
本文通过对采西南坳陷主成盆期地球动力背景、地壳结构、区域应力场、盆地内部主体构造特征的分析。提出新生代以来柴西南坳陷演化模式,即坳陷的产生、发展、形成总体受南北向挤压应力机制控制.这种挤压应力机制是长期的,昆仑追山隆升作用控制坳陷发生与发展的全部演化过程,阿尔金造山带影响较为局限,具有一定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南部,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凹陷白垩纪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与平衡剖面恢复来重现区凹陷演化和断裂的发育史,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认为贝尔凹陷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期、早白垩世末断-坳转换期、晚白垩世坳陷期,分别存在三套断裂系统,伸展断裂系统、张扭断裂系统以及反转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7.
埕岛地区中生界潜山具有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断裂系统复杂、储层非均质强等特点,制约了中生界潜山油气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断裂及成岩演化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生界潜山储层的控制因素特征进行分析,为本地区中生界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储层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8.
临清坳陷东部热演化及有机质演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清坳陷东部研究区位于山东境内,东经115°32′-116°36′、北纬36°24′-37°33′,面积约5900 km2。勘探及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处于区域构造的转换带上,没有形成由统一的、由大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洼陷,新生代的地温梯度偏低。这种地热场特征,能使埋藏深度适中的古生界处于二次生气的门限内,但却使下第三系的烃源岩始终处于低熟或未熟状态。由于热力学条件是有机质成熟和烃类生成、转化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油气的保存和破坏具有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东岭地区的构造细节,搞清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机制,通过对172.12km^2的3D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和成图研究,落实了构造细节和特征。通过构造样式、断裂特征分析,认清了本区断裂是在扭动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利用回剥法,编制了构造发育史剖面图,结合构造图、地层残余厚度分布图等,以松辽盆地形成与演化为构造背景,参考区域演化规律,对东岭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长岭凹陷东岭工区中部的鼻状构造,是在营城组末期走滑应力场机制下形成的。在断陷期继承性发育,在坳陷期不发育。由于受后期基底调整的影响,东岭工区整体上形成了向凹陷倾没的大型鼻状单斜构造。从长岭凹陷油气运移与构造形成时期的配套关系考虑,东岭工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赵渝 《内江科技》2010,31(11):127-127
龙门山自上三叠统至第四系全新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变形。逆冲推覆和走滑断裂活动、褶皱作用和区域性升降作用互相交织,彼此影响。首先基底就具有三层结构特点,分别是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和沉积基底。在印支期构造变形强烈,为陆缘海-前陆盆地阶段;燕山期继承性发展,为山前坳陷盆地的盆缘阶段;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叠加和构造改造,以早中期褶皱-冲断和晚期构造滑覆为主,形成现今复杂的构造面貌和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
韩晓飞  扈桂让  张丽  史双双  董斌 《科技通报》2020,36(5):48-56,62
田庄断裂作为联系太原盆地东西两侧控制性断裂的隐伏断裂,深刻影响着太原盆地中、北部的构造格局,构造活动使得沿该断裂中小震活动不断。从勘探成果和整理资料来看,田庄断裂晚更新世及以前和南堰断裂南段(文水断裂)一起控制着太原盆地北部构造格局;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控制了太原盆地主沉降中心,而田庄断裂控制了盆地北部的次级沉降中心。田庄断裂东段分段是由于西温庄隆起向南延伸至清交凹陷所致。田庄断裂主断裂活动性质强,上端点距离地表浅,应对断裂的活动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其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三湖坳陷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系生物气田。本文简要分析了三湖坳陷的生物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类型、丰度,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条件等,总结分析认为靠近坳陷中心的背斜容易形成高丰度的气田,而鼻状构造或斜坡背景容易形成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3.
张博 《内江科技》2011,32(6):132+190-132,190
孤东地区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该地区主要发育NNE和NE向雁行式走滑断裂,NNE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而NE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而派生断裂则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断裂广泛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复杂且关键。通过研究前缘带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构造流体成因来源、成岩环境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讨论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雷口坡组构造流体来源复杂,既有大气水渗入,也有深部流体混入,脉体成岩环境为渗入水和沉积水混合,秀水-薄阳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流体来源于同层沉积水和深部志留系流体,山前带内断裂活动相对不频繁,构造流体多来自与断裂带接触的围岩中。从前山带至山前带,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远离前山大断裂的山前隐伏带是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陈世清 《内江科技》2013,34(1):139+204
郝现地区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储量大,产能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好。本文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样式以及断层与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该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地形控制了砂岩发育范围,断裂输导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6,(5):36-37
隐蔽构造样式的发育会导致盆地的构造格局、地层的发育及展布、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转变,并最终影响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本文结合济阳坳陷实际石油地质特征,着重探讨了隐蔽构造样式对源岩的二次生排烃过程、生储盖组合的垂向结构、油气藏类型、油气的运聚成藏等方面的控制和影响,并建立了济阳坳陷负反转隐蔽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处秦祁昆造山系与古特提斯造山系两大构造体系之间,总体来说,青藏高原上矿体保存条件不够好,尤其是青海北部东昆仑、祁连山等成矿带,成矿元素活化分散,矿体保存条件较差,因此找矿布局应避开成矿后新构造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18.
低饱和度气层广泛存在于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受构造圈闭幅度低等因素影响,低饱和度气层识别较为困难。针对三湖坳陷低饱和度气层的特点,主要研究了三孔隙度差比值法、饱和度差值法两种低饱和度气层测井识别技术,确认了台南-台东-涩北-涩东高丰度含气构造带和台吉乃尔-驼西-驼峰山低丰度构造、岩性含气带,指出了驼西、涩东地区为三湖坳陷第四系岩性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渤海湾盆地南缘临清坳陷的一部分,构造格局为“两洼一隆一斜坡”。本文从伸展盆地形成和演化的构造背景出发,以构造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为依据,主要对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的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坪金矿区的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具多期性、长期性和继承性。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内的地层、岩体,更重要的是对矿体严格制约,使其成为控矿的主导条件:第一控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