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学是学科的存在,但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面临困境,主要是外在建制上的"生存性危机"和高等教育学自身内在的问题以及与高等教育学学科相关的一些不良思想观念的阻碍。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学升为一级学科、解放高等教育学"学科生产力"是高等教育学突破发展困境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是既有学理依据、又有社会需求,还有足够的先例可以借鉴的正道;同时,还要坚持走内涵式、差异化的学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发展迅速,但其学科定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两方面分析发现,当今的高等教育学已经突破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不是隶属于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将高等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学需发展成为独立于教育学的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传统经典学科框架下实现了快速成长,但同时也给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的定位提出了新的问题."现代学科"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基本逻辑,从学科建设的内涵与标准上重新给予界定,不再局限于"学科"的界限,而是从一个学科或跨学科逐步演变为一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学始终面临学科与领域之争。从不同的标准看,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将得出不同的结论。纵观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不得不承认高等教育学属于一门综合的复杂科学、但从学科属性来讲,其自身具有理论诉求。那么,高等教育学究竟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领域?为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潘懋元先生组织该院教授和博士生就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及...  相似文献   

5.
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界整体上是在经典学科框架下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学的,这种学科建设取向对促进高等教育学发展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也带来了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上的问题。超越"学科论"与"研究领域论"之争,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学科的两重建制决定了学科的两重评判标准,今天"学科"与"领域"的不断靠拢说明了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已经过时失效。走出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的争论,需要我们超越传统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学科和学科的评判标准。学科仍然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坚持学科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性、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这四个问题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库恩的范式理论是判断学科合法性的标准吗?高等教育学独立的研究方法是必需的吗?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是学科和高等教育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论”与“领域论”之争,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合法性危机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历史中言之未明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认知迷雾,需要我们从“范式”和“规训”概念的视角反思“学科论”与“领域论”的本质,领悟高等教育研究的演变逻辑,从中找到真正使我国高等教育学走向学科化的传统基因与历史依据,并从强化基本理论研究、平衡学术与行政权力两个方面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学实现学科化的超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若以学科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为标准,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历程分为非学科阶段、学科独立阶段和后学科发展阶段三个阶段。不仅创建了高等教育学学科,而且对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领域或学科、逻辑起点、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未来在把握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复杂性与艰巨性的基础上,把关注实践与提升理论结合起来,凸显中国特色,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来提升其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品质,遵照学科发展的逻辑,全面开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建华 《江苏高教》2020,(12):16-21
随着知识大融通的不断加速,学科的交叉、融合及边界跨越成为大势所趋。高等教育系统处在从学科时代向后学科时代的转型中。面对后学科时代来临的挑战,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需要更新对于学科及其建设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认知也需要调整。在后学科时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突破学院学科的束缚,成为"心智的训练"和遍及所有学科的"知识网络",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高等教育"问题研究"的取向不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带有明显的学科指向性,是高等教育学科视野下的"学科研究",即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并将各种高等教育问题纳入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框架中进行学科化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地位尽管已经确立,也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但其自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需要在学科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建制等方面进行借鉴与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学科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学自取得学科建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经典学科论范式与研究领域论范式的冲突,这种冲突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现代学科范式能化解和包容两种学科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超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学究竟是一个研究领城还是一门学科?本文针对这一理论上的热点问题.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几本高等教育学专著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三个角度。按照学科标准对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向着更为多元和学科开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究竟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门学科?本文针对这一理论上的热点问题,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几本高等教育学专著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三个角度,按照学科标准对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向着更为多元和学科开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16.
以范式理论为基础的"三独立"学科判定标准,是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之争的根源,而事实上高等教育学并未达到这三个条件.将范式理论用于像高等教育学之类的社会科学并不恰当,在适用对象、方法论、"科学革命"等方面都缺乏解释力.学科的社会学维度一直以来为范式理论所忽视,而这正是学科得以成立的组织根基,对学科的知识论维度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度学科是学者共同体对知识进行规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者共同体制定并共同遵守的知识分类体系。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制度学科。高等教育学作为制度学科不是通过知识的自然内裂而形成的,而是通过外在制度的形式而形成的。从制度学科的视域审视,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是衡量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的标准,学科逻辑理论体系与学科地位无关,作为制度学科的高等教育学获得独立地位的标志是高等教育重大理论和教育家群体的涌现。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07-109
学者的"学术人"情怀、对资源的诉求以及对理论合法性的辩护三方面相互支撑,强化了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定位的不断追求。但由于学科标准的不确定,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面临无法进行学科定位的困境。超越困境需要探索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特殊之路、探索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学科建设之路、充分发挥制度化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作用、走高等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视角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不同的。高等教育学从学科分类视角看,是综合学科,而非单学科或者交叉学科;从学科群视角看,是基础理论学科,研究的是高等教育一般规律;从创建发展视角看,是应用学科,需要走应用性道路;从学科特点视角看,是开放性较强的现代学科,而非封闭的传统学科。高等教育研究者应用"复杂性认识论"来统合对该学科性质的多元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借助学科文化相关理论,分别从知识、学者和学科三个方面考察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既有检验其学科建设进展的功能,也有推动其学科健全发展的作用。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立其学者群体行动理性以及呼吁其"一级学科"行动情境,将有助于早日实现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