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亲师”,那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通过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呢?我认为,沟通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以教育教学实践出发,艺术运用好成长记录,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以教育教学实践出发,艺术运用好成长记录,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其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正由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主体在课堂中实现了有效沟通,才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这说明课堂教学离不开沟通,沟通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媒介和基本活动方式。一、课堂教学沟通释义1.沟通的广义概念“沟通”从作为“信息传递”的本意来说,它与社会的交往是密切相联的。有人认为:“人的生命起源于与他人的沟通”[1]。“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2]。这就是在“社会交往”条件下对沟通的广义理解,即从广义上来说,沟通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两课”教师通过做辅导员助手、揭示“两课”对学生成长的实际价值以及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使学生接受“两课”教学内容,实现由“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转变,是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 沟通的渠道也是各不相同, 如果能有一种办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与学生无障碍地沟通, 那么, 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一定是显著的。作文的“反批语”就能完成这样的工作, 在与学生你来我往的“批语”和“反批语”中, 我们能得到学生最真诚的反馈。  相似文献   

7.
“数学周记”是学生自主性、创新性作业,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数学周记”使双休日数学作业“变脸”,达到知识应用掌握与心灵沟通的双重效果.通过对学生激发兴趣、指导写作、科学评价等让“数学周记”作业落到实处,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了师生心灵沟通,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减负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乃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把教书与育人自觉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非易事,本就教书育人中的“师生沟通”问题,从其在现代教书育人中的地位,教师、学生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角色及“师生沟通”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沟通,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本期《班主任随笔》栏目的四篇文章围绕师生的沟通问题。分别谈了“影响情感交流的因素”“情感交流的平台”“沟通的方式及技巧”及“细心呵护与放手‘留白’”的师爱。相信这组文章会对那些与学生情感交流“阻塞”的班主任老师有所帮助。说到底,沟通就是以心换心.以真诚的爱赢得学生的爱。心与心的交流,换来的将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其心理发展特点可概括为“长大未成人”,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烦恼。如学习成绩,和同学的交往,强烈的孤独感等。这时,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其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进行心理指导。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适当的沟通在教育中何等重要。那么,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曹恩尧 《河北教育》2003,(10):23-24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过程。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它的重要目的之~便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离不开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这一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  相似文献   

12.
“无障碍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心态发展、能力发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沟通等不存在任何障碍。一、“教”“学”关系无障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使其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则有助于教师强化责任感、成就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二、“教”“学”心态无障碍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摒弃过于注重知识讲授、书本知识和学…  相似文献   

13.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永远也猜不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双方都互相埋怨并都在苦恼中,教师失望,学生伤心。其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过沟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里的“沟通”指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合作”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之相应,学生的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富于互动性和个性的过程。交往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建构,符合教学的本质规律,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翟红 《文教资料》2013,(34):143-144
辅导员因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有其特殊优势:与学生更易沟通;其日常性工作能够全面、长期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长期相处使其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应抓好“思想观”和“实践关”,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就业指导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何菊 《成才之路》2013,(26):17-17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内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冲突,究其原因是班主任不善于与学生沟通。”所以,要当一名小学班主任,就必须善于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并用沟通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高华成 《现代语文》2014,(6):98-100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不要找借口“工作忙”多数家长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建议这样的家长,要改变与老师沟通的态度,明白积极配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傲家长的“天职”。主动走近老师,是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合作”和“沟通”的过程。新课程认为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沟通基础上的一种启发;同时,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教师仅仅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的过程,即“学习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0.
谈与学生“意见领袖”的沟通○潘志军班级工作学生是班级的内部公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又是班级的顾客,失去学生就失去班级存在的必要性。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而重视与学生中“行政领袖”、“意见领袖”进行双向沟通,又是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