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把学生“怕不怕”:作为教师威信“高不高”的尺度,其实这是一种浅薄的看法。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让学生爱,先得爱学生。教师的威信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关爱、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你可亲、可敬,从而信任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一、关爱学生、融洽师生情感 融洽师生情感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具有爱的品格。“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从爱出发,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通过观察和接触,我发现周围有很多教师把关爱、赏识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然而他们当中的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后进生,冷落了后进生。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始终把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自尊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团结、友善的基础是爱.有了爱.才会产生“情”.真诚的宽容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来说,更是一种促进团结友善的强大力量。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宽容。  相似文献   

6.
关爱学生是教师这份职业的一种象征,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说是天底下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爱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理解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还缺乏一种意识和能力,即我们没有努力让学生“感受到”!  相似文献   

7.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总第287期有人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就等于没有灵魂。关爱学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或者说就不配当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关爱学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素质、天职。教师应如何关爱学生呢?根据目前学校情况,结合个人实践体会,我谈以下三点:一、爱生,就要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差生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后进学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9.
爱的艺术     
刘飞 《快乐阅读》2013,(12):125
教育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正象高尔基所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人们赞美教师,是因为除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外,还能毫无保留地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民族的未来,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的继承者。爱学生,就是教师对祖国之爱,对未来之爱、对民族之爱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10.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这里面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四点:(1)教育方式单一,缺少生动性和感染力;(2)忽略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不切实际地拔高,造成学生反感;(3)忽视身边的示范,爱心教育没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缺乏“给予也是快乐”的体验;(4)家长(教师)不全面或不正确地表达爱,造成孩子不懂关爱别人,不懂孝敬父母,只顾自己,甚至自私自利。针对此,我校开展了爱心教育,从“寻找爱的烙印——营造爱的氛围——争做爱的使”入手,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收效显。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8-79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蕴含了教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蕴藏了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以至教育学生。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爱心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是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关爱学生。“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但有的老师将关爱的雨露只是慷慨地洒向了班级中娇艳绽放的“红花”,却降临不到因缺少润泽而几近泛黄的“绿叶”上。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爱学生,做一个爱心“师者”。本文阐释了“师爱”所具备的特点,即教师的爱具有责任感、教育性、社会性、严肃性、无私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5.
谈情感教育     
教师若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就会关爱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实践证明,一个忠于职守的教师,必定会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慈母般的爱与情。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重要支点。老师爱学生。学生也会喜欢老师.这又会促使老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我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直接用“孩子们”代替“同学们”来称呼他们,学生不仅能接受而且会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16.
一、学会关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 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 件,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认为:教师对 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他们心灵的钥 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儿童健康成长不仅要靠知识的灌输 和智慧启迪,而且要靠教师对他们爱 护备至的深情。在优秀教师心目中, 学生无论是聪明的、愚笨的,还是听 话的、顽皮的,都是可爱的。他们既 爱 “金凤凰”,也爱 “丑小鸭”。俗话 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对难 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对于 学困…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用润物无声的关爱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育人效果。一、明确师爱的内涵。自觉营造爱的氛围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真情,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高尚情感,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就是对师爱最好的诠释。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营造爱的氛围呢?  相似文献   

18.
石志中 《教书育人》2000,(21):31-32
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为师爱,也称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突出表现。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倡导师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对少年儿童几乎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他提出“对儿童要有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师爱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它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又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爱生二三事     
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我秉承“用爱来交换爱”的理念,时时给予学生爱的温馨,爱的信任,爱的享受和爱的期待,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晓鹤 《考试周刊》2013,(13):160-161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位教师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