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已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背景,以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碳交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目的,从现状到存在的问题再到现实意义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论证对我国碳交易发展的正确认识是碳交易市场有效建立的重要前提。在欧美碳交易市场的繁荣发展给我国碳市场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的同时,更体现了研究我国碳交易发展对策的重要性和我国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哥本哈根会议中重申了建立碳交易体系,我国政府也不断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新兴产业先行.本文在此背景之下,分析碳交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力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由此引起显著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改变,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解决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重点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要从技术减排和经济减排两方面实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技术减排.经济减排有征收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两种手段,实施后都对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我国应结合具体国情,选择适合的经济减排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分析CDM在福建省的实施状况和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福建省推进CDM应以不远的将来需要在国内建立碳交易市场为出发点,推进省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促进CDM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综述当前学术界关于碳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碳交易市场政策制定与实践运行、中国碳交易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要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碳交易的基本要求,研究碳交易制度建设问题,参与国际碳交易标准制定,提升中国低碳发展形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芬兰、挪威、丹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碳税实践情况,探讨这些国家碳税制度的征收范围、税率、减免政策、配套措施、税款用途等问题,认为我国开征碳税应处理好三方面关系:碳税开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地区和产业在碳税征收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碳税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作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已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发展碳交易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探析我国借以发展碳交易机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以"碳关税"和"碳交易"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无以逾越的门槛。发达国家据此强化其经济发展上的强势地位,甚至借此打压新兴工业国的成长空间。作为新兴工业国的典型代表,中国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一方面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公约与框架的谈判和筹建,特别是在碳气排放总量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筹措低碳经济的国内制度创新,特别是在碳税国内化进而架构全体商品的碳价体系,以及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争取更有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在外在空间和内在效率两个方面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9.
全球碳交易市场构建与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碳交易市场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目前主要的碳交易市场包括两种交易机制:一种基于配额,称为配额交易机制(或称排放上限贸易);一种是基于项目减排,称为减排量交易机制。前者创造了需求,提供了高效的减排工具,并刺激后者的发展,而后者直接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不断降低减排的边际成本,为前者的稳定做出贡献。这两种方式经过合理的搭配,有可能实现减排效率、成本与低碳技术恰当应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首先建立以购买力风险等为度量指标的基于一次指数平滑法和同期平均增长率方法的预测模型;其次,以北京地区为例,对比不同指标的真实数据和预测数据;再次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七个城市的碳交易类型计算风险识别的各个指标,得出碳交易的主要类别是B类:购买力风险中等,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低;最后提出了碳交易市场风险管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欧盟EUA碳交易市场与CER碳交易市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对称溢出的理论假设,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以及MGARCH-BEKK模型等方法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拒绝了理论假设,EUA市场与CER市场相互间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收益溢出方面,EUA市场对CER市场有显著的负的溢出效应,而CER市场对EUA市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波动溢出方面,EUA与CER市场间存在负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EUA市场对CER市场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国际碳交易所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易体系,中国虽是世界碳供给大国,但碳交易所的发展却刚刚起步,在国际碳交易上还没有话语权。当前,建立我国碳交易体系,完成与国际碳市场对接,提高我国在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碳交易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在会计上如何确认并处理碳排放权是每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通过比对国外碳排放机制,分析我国碳排放事业的现状,论述了碳排放权在我国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列出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处于市场建立的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与市场规制手段还不够完善。在实际的碳交易过程中,除了碳市场固有的风险以外,特定的交易模式还会催生不同的法律风险。为了保障碳交易市场能够稳定、有序发展,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规制,如完善碳市场建设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建设、事先调查与动态监测等,进而推进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早日建立与稳步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减排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众多的减排CO2的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是征收碳税(Carbon taxes)和许可证交易(tradabl epermits)。虽然两者都具有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但在有效性、不确定性和公平性方面的表现却各有优劣。综合来看,我国应当将完善碳税作为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碳税立法对构建我国碳税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华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23-125,131
澳大利亚的《清洁能源法案》是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依据和核心。它确立了碳价格机制及其相关配套机制,以确保该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过渡。而我国碳税立法尚属空白,通过对澳大利亚碳税立法的探究,为我国提供有益经验借鉴,以期构建我国碳税制度。  相似文献   

17.
配额分配是碳交易法律框架中的关键要素。政府在碳交易中如何分配配额,其过程与结果均对企业权益保护与公平竞争有着重要影响。尽管实践与理论对配额及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仍未明确,但碳排放权的法律二重性及发展权特质,要求政府在分配配额时处理好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法律关系,既要促进配额分配的公平性,也要确保政府分配行为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碳交易的国际游戏规则是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碳排放权以大气环境容量为客体,其物权化可以在环境容量物化的背景下来研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核心与基石,应当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9.
就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中的位置、中国怎样减少CO2排放、有关碳交易的制度建设、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和气候变化协定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美国正在运行的气候法案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中国目前的气候政策和碳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国际气候大环境中和美国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0.
碳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其经济刺激的明显性和实施的便利,被许多国家适用.美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拟采用碳税,但直至今日,尚只有个别地区适用碳税,其缓慢的发展历程、碳税的具体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对我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