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绘画艺术中,当我们没有按事物的本来面目画的那个原型逐步消失之际,它将被同一类型的另外一种型态替代,即变更自然原型,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所持态度不外乎两种:自然主义者是以自然原型为根据进行强化--典型化;另一些画家则试图创造“上帝”没有创造的新“型”,用以表达主观赋于的意义,强调全新。这可以从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变形看出.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认为常数比变数在一个数学问题中处理起来要简单一些,但我们认为许多时候常数的变形技巧性要求还更高.比如初中数学中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时,如果未知数x、y的系数不成比例,二次项、一次项系数也不成比例,两个方程均不能分解因式,这时最后的手段就只有消去常数项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人们对幼儿接受艺术教育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在艺术教育目标中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为了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还幼儿艺术教育一个本真的面目,笔者认为以"游戏精神"来改革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或许能让艺术教育成为真正能促进幼儿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从古到今,从中到西,夸张与变形曾成为许多画家惯用的手法,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画面语言,使艺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魔力和想象空间。不管是艺术的继承、探索还是反叛,我们需要的是对艺术的感悟和思索,从而最终慢慢体味到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在求解不等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等价变形的问题.而事实上,求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一个把不等式由高次等价转化为低次,由带分式、根式、绝对值符号等形式的不等式渐渐等价变形为整式不等式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对变形等价性问题关注太少,所以在具体解决问题时会出现许多漏洞.笔者结合平时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剪纸.是一项目很独特的二度空间的平面艺术.当我们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用剪、刻、撕等方法对纸材料进行艺术加工,达到造型目的.便可创作出极有装饰情趣新平面造型艺术品了.人们通常说的剪花、剪影、刻纸、撕纸等活动,尽管制作工具有所不同.但其艺术加工的物质材料——纸却是相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是较相似的、作品的买用功能亦相间、许多作品制作中,需要剪、刻、撕等技能的综合便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剪、刻、撕纸的活动,统称大剪纸.  相似文献   

7.
苏珊·朗格在他的文学论著《情感与形式》中说道:“所有艺术常规都是创造表达某种生命力或情感概念的形式手段”.艺术成为手段,使我们不难理解艺术有别于生活本身的规律,成为外化于生活,时时窥视生活细节的“变形了的镜子”  相似文献   

8.
“艺术变形”是艺术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变形”现象出现。它是文学构思中主体因素的一种体现。对于“艺术变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了解艺术创作主体在酝酿艺术形象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许多篇什取材于宗教故事和传说,但却绝少简单地记录,而是以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想象去改造它、丰富它,使之产生艺术变形。在变形的过程中,表意喻理、刺贪刺虐,皆成神来之笔;不拘一格、任意挥洒,却可妙墨成趣。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垃圾艺术化引进到高中的艺术教育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创意,把垃圾进行重新组合、变形、分解从而塑造新的艺术品。在垃圾艺术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把"美"的方式带到生活中,他们会用自己的作品去装饰学校、社区,去感染人们用"美"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1.
参观水彩画展览,许多观者会有一种体验,就是水彩画家在其作品中利用水彩技法的各种特性,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的艺术表现.在这些诱人而巧夺天工的肌理效果前,人们总要停留下来,细细品味.这些耐人寻味的各种肌理表现,其艺术冲击力、感召力似乎往往超过人们对其作品主题、情节的观照,引起观者无限的遐想.它们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传情的艺术功能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必须通过形象影响人们,它对于人们情感的激发更为直接,因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也能与音乐相结合,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精度的影响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许多设备的质量事故都与残余应力松驰引起零件变形有关.本文通过对几次质量事故分析,找出在实际生产中对于高精度零件的残余应力控制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跳跃性是诗歌语言的最大特点.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给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审美活动中留下许多空白,这些空白使不同的审美主体因各自的人生体验、情感经历、知识积累的不同而产生各不相同的审美感受,因此,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教学中也可运用空白艺术.如课堂最后5分钟,就非常适合于空白艺术的运用.也就是说可将45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作家中,把悖谬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作家首推卡夫卡,他的诸多作品大都充满了悖谬色彩。《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把悖谬艺术推向了极致,变形是悖谬的艺术写照,而异化的主题则是悖谬的哲学意蕴。小说通过主人公变形前后的所思所想以及和家人的先后关系,淋漓尽致地为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温情脉脉面纱下的人情冷暖和金钱利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也逐步地发生变化。在设计表现的题材中,无论美丑都成为设计艺术的语言,都具有了审美的含义。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了许多形式美规律,并且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式符号语言赋予作品新的情感要素,新的情感符号不断地被人们习得并加以传授,大大提高了美的创造力和设计艺术的表现力,为我们创造出大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变形艺术大师,其变形艺术达到了很高成就。这突出表现在他所创造的众多怪诞、离奇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在散文创作上,还是在小说和诗歌创作上,历代的许多作家、诗人都有意识地吸收和借鉴《庄子》的变形艺术,因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一、抽象艺术教学背景 1.当前抽象读图时代的发展和趋势.有专家断言:我们已进入了抽象读图时代,越来越多的海报、广告、服装、门票等试图用更多的图、符号来直接冲击我们的眼球:网络、视觉媒体的产品也日益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许多美术教师纷纷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拿出来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体验色彩斑斓的现代艺术,感受读图时代的广阔图像世界.  相似文献   

19.
谈含蓄     
所谓含蓄,就是孕储不露的意思.含蓄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一种艺术技巧,体现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规律,体现了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的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用得恰当,能产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以善用含蓄手法才能使人们在经过反复欣赏、玩味之后体察出它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深入了解含蓄手法的多种形式、多种作用,对于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欣赏水平和评论水平,是不无好处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艺术与许多其他的艺术是不同的,而正是有了文学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更精彩地,更全面地来表达人们微妙的内心,才能让我们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呈现出来。本文就文学语言谈一谈它所具有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