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客观属性,基于教育经费投入、高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构建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区)1999年、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承载力指数模型分析法,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及其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各分量承载力呈两极分化,且高等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与区域差异性显著。建议公共教育财政支出"4%"的增量,重点向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承载力微弱的区域倾斜,同时建立完善的省际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提升高等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应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它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原有的资源、制度和结构基础,还依赖系统外部的资源输入。在普及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规模超额增长、生源质量降低、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本质上是因为高等教育规模决策科学性不足、规模控制机制缺失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失调。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推进,应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决策,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办学条件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减少,高校师资严重短缺,生均图书和生均校舍面积有较大幅度下降。必须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可变性和多层次性等特点,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分别是其基础条件和约束条件,同时,生态弹性力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必须适应相应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教育质量诉求。高等教育质量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产品来体现,高等教育产品的生产由高等学校来完成。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高低除了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之外,主要取决于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办学条件由各种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组成,学校的管理主要围绕提高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进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高等教育质量休戚相关,本文主要分析高等学校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诉求,旨在引起人们对资源利益相关者诉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的生态学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末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时,一系列高等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也日渐突出。高教资源浪费现象主要有人力资源浪费和物质资源浪费两个方面。从生态学角度看,高等教育资源浪费将导致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低效率和质量低劣。因此,必须提高高等教育物力和人力资源生态承载力,维护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在校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地方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依然存在不达标的问题。适当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修订现有的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体系以及建立专项经费、重点扶持办学条件不达标学校等是改善地方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良策。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地方高校提高其办学水平。地方高校在基本办学条件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作用,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本文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分析入手,探讨了目前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9.
WTO: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加入WTO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的变革,这必将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精神动力,进而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加入WTO同时也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直接和间接的严峻挑战。只有在思想观念的转变、管理体制及教学改革、质量保证机制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才能确保加入WTO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房产资源用途结构与办学条件的变化 ,阐述了陕西省大学生公寓资金筹集以及运作的模式 ,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角度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