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春华 《文教资料》2009,(26):96-98
弘化公主为唐宗室女,18岁时嫁于吐谷浑王诺曷钵,这是唐代将公主嫁与外藩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史光辉灿烂的一页.弘化公主一生为唐朝与吐谷浑民族的友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以唐王朝当时面对的国内外形势为大背景,探析了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前期吐谷浑归朝事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学院学报》2017,(6):35-39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自663年被吐蕃所灭后,吐谷浑部众迁出青海,陆续归唐。唐前期归朝的吐谷浑部落主要有以诺曷钵为首的慕容部、耽尔乙句贵部、随吐蕃赞婆和论弓仁及慕容道奴归朝的吐谷浑部。吐谷浑族归朝,促进了唐代河陇地区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3.
宋代士大夫家族具有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其婚姻观念反映了宋代中,上层社会的婚姻价值观。联姻往往是大家族之间交往的一种手段。通过联姻,各家族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联姻具有注重门第、以才择婿、政治联姻以及与皇室、大官僚、富商联姻等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时间的更替,三坊七巷见证了不同家族的足迹,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家族。这些家族的联姻,不仅是社会生产与交往的需要,也有着社会心理和环境的因素。这种联姻,对于这些家族的成长、对于福州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韩琦家族婚配时特别注重门第,同时又注重世代通婚、同年家族联姻以及与皇室联姻。通过这些婚姻关系,韩琦家族与其他家族结成了多边的姻亲网络并迅速渗透于社会上层,整个家族的兴旺期长达一百五六十年。婚姻关系对韩琦家族社会地位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韩琦家族的婚姻关系具有注重门第、世代通婚、同年家族联姻、与皇室联姻、政治联姻五大特征。 韩琦家族与宋代许多名门望族有婚姻关系,通过这些婚姻关系,韩琦家族与其他家族结成了多边的姻亲网络并迅速渗透于社会上层,对宋朝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无棣吴氏家族之所以能在明清两朝保持数百年科甲鼎盛、才人辈出的世家局面,其家族成功的联姻策略应是重要因素之一。吴氏家族婚姻关系的特点可归结为重望族联姻、重文化联姻、重乡土联姻、重世代联姻。  相似文献   

8.
论家族文化对当代生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自唐贞观十四年起,吐蕃首次进攻唐朝藩属吐谷浑和唐西南重镇松州,到唐广德元年的百二十余年间的军事扩张,吐蕃已经占有河西、陇右及安西四镇,“诸胡之盛,莫与为比”。吐谷浑、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南诏、汉人和包括吐蕃在内的西部各族,他们在吐蕃贵族的武力威迫下颠沛流离,造成罕见的民族大迁徙。伴随着民族大迁徙出现的汉化与胡化现象,对北宋已降我国西部民族的种类及其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健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5):119-121
家族文化是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村落则是家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村落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和意识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并影响着中国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长久以来,人类学家对村落家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对壮族地区的家族文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壮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公元10世纪,游牧的契丹民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了辽朝。因它是契丹贵族在汉人的帮助下建立的,故也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制度和文化,比如辍朝制度。由于契丹皇帝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四时捺钵,故其辍朝制度与中原王朝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其独具特色之点是:一年之中,在春捺钵期间钩鱼,捕鹅﹑雁,秋捺钵期间入山射猎,不处理政务;只在夏、冬捺钵期间举行大政会议,故在此期间才有辍朝之举。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村落家族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变革表明村落家族文化的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物质生产力是消解村落家族文化的根本力量;村落家族文化的消长与社会体制的强弱密切相关;村落家族文化的观念系统的改变需要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共同冲击;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应是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宁氏家族与冯氏家族都是岭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地方势力,两个家族辖地毗邻,都位于环北部湾地区。宁氏家族世袭钦州,冯氏家族世袭高州。从史籍记载看,两家的关系非常好,并有宁冯联姻的关系。宁冯家族的先祖都是因北方战乱而南下岭南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岭南土著俚僚民族团结和睦,促进了社会稳定,对北部湾地区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②的缺失,以清末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社会的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吐谷浑民族迁徙的过程是与周边民族频繁交往、融合的过程,也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也促使吐谷浑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即在保留鲜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鲜卑文化为主融入羌、汉、吐蕃、西亚文化成分的吐谷浑民族独有的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元代汪古马氏家族源自西域,在未进入汉地之前,基本上与非汉族人联姻,具有较强的族群认同感和种族联姻特征。入元后,随着该家族逐渐深入汉地,其通婚由种族婚姻向政治门第婚姻不断转变;且大多与与自身身份地位接近的中低级官僚联姻。另外,马氏家族还十分注重选取与自己同样倾向汉文化且具有较高汉化儒学水平的家族和个人为联姻对象,这从一个侧面映射出该家族逐渐汉化和儒化的历史进程。另外,随着家族居地的变迁,马氏的通婚还表现出一定的地缘性及情感和交谊因素的成分,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中低级官僚家族通婚状况的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众多文化家族的存在,是桐城派演变进程中一个别具意义的重要文化现象.从地理空间来看,桐城派家族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特征,这也反映出桐城派传衍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这些家族之间往往相互联姻,由此构建起的婚姻网络有力助推了桐城派的壮大.这些家族之间还存在家学交流和融汇的现象,这也有力推动了桐城派学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文化家族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形态,依托于他们的桐城派自身也在新陈代谢之中,并逐步向现代转型.总之,桐城派在两百余年的演变进程中,深深地烙上了家族化的色印,呈现出独特的传衍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北平王王处直的长子王郁,自投靠契丹后,被阿保机收为养子。在辽代初年,其家族数代人多担任武将,世代领兵随契丹军队出征,立下了赫赫军功。同时,王郁家族也通过与其他汉人家族的婚姻维护自己的势力。与其他汉人大族类似,王氏家族入辽后"扎根"宜州,在此影响较大,家族成员的初授官多为当地崇义军节度使的属吏。但因为数代后家族成员多早亡,男丁数目减少,王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