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迪昂论点和奎因论点二者经常并称,这两个论点却有着容易忽略的重大差异:迪昂论点仍然保留了理论可能被证伪的可能性,奎因论点却强硬地认为,命题可能是永远正确的。虽然这二个论点都批判“判决性实验”并持有整体论立场,但是迪昂论点得到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接受,而奎因的强论点引发了广泛分歧和争议。迪昂一奎因论点造成的争论,实质上由奎因论点引发的争议。  相似文献   

2.
透过迪昂-奎因论点的历史演变,可以清晰展现出科学论证模式的变化。在迪昂之前,判决性实验被看作是科学的指路牌,其对应的是归纳科学模式;此后,迪昂论点对应的是整体论的科学论证模式;奎因论点对应的则是强硬科学论证模式。上述梳理展现出,伴随着迪昂论点与奎因论点的转变,论证模式和理论选择的标准同样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几十年来分析哲学内部最重要发展之一的实验哲学,援引实证心理学的调查手段,通过对各哲学分支领域的经典论题做经验探究,展开了对“把直觉作为证据”的传统哲学方法的抨击,进而要求我们重思做哲学的方法。梅剑华《直觉与理由:实验语言哲学的批判性研究》一书正是对语言哲学这一个特殊领域的实验哲学研究著作。该书不仅从实验的角度考察了语言哲学的各核心议题,更颇具创新地强调了实验哲学与语言哲学于同一层级的互动,最后还吸收了史学研究的思路,给出了对实验哲学方法论的原创性辩护,为实验哲学方法的下一步优化提供了建议,也给哲学方法论的讨论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典文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问题,从社会学层面和哲学本体论层面对人的本质特性作了简要剖析,以此强调在当今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性别”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作为与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不同方式出现的、对技术以“他者”方式进行的理论反思,技术的“性别研究”,可以获得对技术以及创造并使用技术的“性别化的人类”更全面的理解。它先后历经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技术史进行性别反思,认为需要对技术史中被忽视的女性技术发明家进行“补偿式”研究。其次则试图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探讨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的“性别”对技术的建构过程。考察技术与性别关系,应既包括作为动态的技术过程中的性别因素,还须包括作为静态的技术制品与技术知识中的性别因素。反思技术的性别化问题,并不是要从技术的“男性化”时代逆转为技术的“女性化”时代,而是要力图建构“性别和谐”的技术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自由意志问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论题至今仍引发着不断的争论。当代哲学关于其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容论与不相容论之争。实验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方法,挑战了一些传统哲学家的论断,同时探究了人们关于自由意志问题直觉下的心理机制,揭示出情感、人格特征以及对决定论场景的描述都会影响人们关于相容论问题的判断。但当前实验哲学的工作对决定论情境的描述存在着一些困难,并且也并未研究不相容论者所诉诸的具体原则或论证前提的直觉。然而,对这些困难和不足的反思也正提供了未来对自由意志问题研究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春音 《科学学研究》2003,21(4):362-366
首先 ,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是对历史上有关种种神秘创造观念的根本否定 ,这可根源于其实用主义的哲学背景、对实验心理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以及近代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大背景。其次 ,文章对吉尔福特、托兰斯、郎利和琼斯、斯堪克、约翰逊·赖德等人的创造力研究模式进行了述评 ,指出当代西方创造力研究虽以认知研究为特色 ,但在强调科学性、精确性的同时 ,却陷入以“方法中心”消解“问题中心”的困境 ,呈现出“学术科学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ODI与中国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DI对母国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中国"走出去"过程中国家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ODI与母国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ODI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1991—200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ODI在整体上对中国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反向溢出效应,ODI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而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ODI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提高我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主体性哲学的发展为线索,李泽厚哲学的发展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批判》一书初步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从外在主体性到内在主体性),主体性哲学论纲系列和“答问”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发展(从群体主体性到个体主体性),“人自然化”“情本体”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背反和超越(从主体性到非主体性),“关系主义”“情本体”的外在维度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背反和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主体性、非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是李泽厚哲学的三重维度,后两者在同个方向的两个不同角度上对前者构成背反和超越.李泽厚哲学的此发展脉络与三重维度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它们对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中国模式”)及其“普世价值”从哲学理念的层面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罗宾斯在1932年提出了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二分,立即被广为接受。从方法论的层面看,罗宾斯观点恰好迎合了当时开始鼎盛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于是,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以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作为方法论基础。而实际情况是,事实理解依赖于价值,价值判断也无法摆脱事实。更加合理的研究框架要求把伦理学的关切和概念引入经济学,而又不牺牲经济学的工程学方面对很多问题提供的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分析工具。新的研究框架代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复兴和科学哲学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张志  冯星  吴保群  刘源 《科教文汇》2011,(4):87-87,104
针对高校画法几何课程大班教学的特点,从教学方法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传统制图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传授—复制—提高"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好解决了传统画法几何教学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罗学美 《科教文汇》2013,(21):151-152
算法多样化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系统,让传统的"告诉"教学模式转变为"体验"学习方式;教学不能仅仅是倡导多样化,还要顺学而导实现"择优";算法学习还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机整合;要重视学生思维多样化的培养;需要教师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传承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优化教学;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陶小兰 《科教文汇》2011,(29):101-103
语言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和输出理论(Output Hypothesis)是Krashen和Swain各自提出的语言习得理论,自这两种理论诞生之日起,就有许多专家、学者、教师等对此给出了各自的研究结论与评论,但纵观各种研究成果,很少有研究者将这两种理论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因此,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除了分析语言输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其功能外,将着重研究语言输出假设原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与作用,以及教师如何充分运用该原理来提高和完善教学。  相似文献   

14.
陆双凤 《科教文汇》2014,(14):105-107
本文讨论任务型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首先对任务型学习理论中的任务进行了定义,阐述了任务的五个构成要素和六条设计任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引用了willis的三段式任务教学法,并根据笔者教学经验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最后,笔者以一节"说"(speaking)的课例,呈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意在体现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革命造就了哲学的信息技术转向,催生了信息技术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分支,引导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哲学问题,成为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可以互惠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哲学目前主要沿两个方向推进:关于信息技术的“分支哲学”研究,以及关于“分支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作为技术哲学的新形态,信息技术哲学正在使技术哲学走向“当代形态”、“分支形态”、“微观形态”和“会聚形态”。  相似文献   

16.
刘冬阳 《科教文汇》2014,(32):72-73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美国梦”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底层人群为了摆脱自己落后的生活状况,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打拼,但是最终不得不向虚幻的梦想屈服的故事。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弊端,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梦”的虚幻和缥缈,让我们看到这种梦想的无法实现性,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使个人命运发生了极为迅速的转折。了解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以“美国梦”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性的改变。本文将围绕着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对其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马小娟 《科教文汇》2014,(8):218-220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溯流追源,孔子可以说是全面阐述“中国梦”的第一人。“中国梦”与“孔子梦”既有历史相承性,又各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梦”蕴含更多新的时代内涵。古今对比,是深入理解“中国梦”科学内涵必不可少的视角,有必要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减少碳排放,对传统的环境经济学框架带来新的挑战。现有的国外碳交易市场和国内的碳交易试点,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为此,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在中科院举办“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前沿和实证经验”国际研讨会上,从碳交易市场规则、交易机制效果评估、减排成本、国际碳市场经验总结等多个方面对碳排放交易理论和交易实践进行了专门深入的研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文章对此进行综述,并提出碳排放交易理论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underdetermination”概念影响深远且分歧巨大。从劳丹对underdetermination的解读看,它的第一层休谟式含义是指从证据不能推论出理论正确性,这是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共同认可的。第二层奎因式含义是指与证据相一致,承认经验证据的作用就没有必然导向社会学解释,这是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不一致的地方;第三层劳丹式含义是指扩充性科学规则不能完全决定理论正确性,它坚持判定的基础不是经验证据,而是包括经验证据和非经验要素的扩充性科学规则。即便它也存在特定情形下不完全决定的情形,但它能够解释理论选择的过程,从而捍卫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