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写在高校电子竞技板块前2007年5月上的《电子竞技》,对于全国各省市高校电子竞技联盟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期杂志,因为自本期开始.《电子竞技》上月刊正式推出“高校电子竞技联盟”板块。《电子竞技》将在每期上半月刊中专门提供4个版面作为“高校电子竞技联盟板块”的空间,北京地区高校联盟作为第一个试点地区内容将持续2-3期进行宣传和报道。板块的栏目设置为如下四项:“大学之道”:对北京地区知名高校中电子竞技氛围良好的学府进行报道。“书生意气”:对高校中各个电竞项目的校园顶级高手进行采访和介绍。“团队之星”:对一些良性发展的校园电竞组织,无论联盟还是战队,进行介绍和宣传。“没有硝烟的战场”对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之间的各种成功赛事进行报道。欢迎全国各省市高校联盟负责人与本刊联系,下一期的杂志中,介绍的也许就是你们。  相似文献   

2.
闫彦 《体育文化导刊》2013,(2):75-77,9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与韩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及现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我国电子竞技业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职业选手待遇及社会地位低,职业选拔体系不健全,电子竞技项目开展滞后等问题。建议:政府出台支持电子竞技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牵头打造品牌赛事,加大对电子竞技业的正面宣传,在高校中开展高水平联赛,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关注国外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本文以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论证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1)国际电子竞技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电子竞技运动赛事分别是美国的CPL(电子竞技职业联盟)、韩国的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以及法国的ESWC(电子竞技世界杯)。特别是CPL和WCG被称为电子竞技赛事中的“世界杯”和“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在了解国内外电子竞技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开展电子竞技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广东省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在广东省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课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高校电子竞技联盟(BCCT)始建于2003年,是专门服务了(?)高校电子竞技爱好者的组织。北京高校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广大的高校电子竞技爱好者,曾经承办CPL2004中国教育网赛区,协办2004CLG全国高校城际联赛北京赛区,及2004CIG全国高校城际联赛总决赛。其中2004CIG北京赛区参赛高校队伍达到117支,这也充分体现了本联盟强大的高校电子竞技资源。经过1年的磨练,年轻的北京高校电子竞技联盟积累了丰富的组织、举办以高校群为主体的大型活动的经验。在2004年冬季,北京高校电子竞技联盟自发组织了第1届北京高校电子竞技联赛。16所高校代表队按照标准的联赛定义进行单循环形成的比赛,每支队伍与其他15支队各打  相似文献   

6.
上海高校电子竞技联盟介绍邓俊上海高校电子竞技联盟(ShangHai University E-sport Alliance)是在北京融盛互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北京融盛互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多所高校的电子竞技协会和高校战队共同发起成立的地区性电子竞技组织。  相似文献   

7.
电子竞技运动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其产业化现状研究和分析得出:电子竞技运动应该在管理、职业化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宣传,提高赛事品牌;要遵照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规律、模式完成项目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电子竞技》2012,(13):104-105
罗技游戏套装亮相GTL各大赛区2012年4月,全国高校电子竞技的盛事、莘莘学子热切期待的新一届GTL(Gigabyte TopLeague)技嘉Top联盟高校电子竞技联赛战火重燃。GTL电子竞技联赛举办至今已是第四届,今年的赛事覆盖了8大赛区,637所高校,近万支参赛战队,超高的人气不言而喻。今年,作为GTL联赛指定游戏外设合作伙伴,罗技专业游戏键盘G105和游戏鼠标G300,更是成为了参赛战队冲击总冠军的有力武器!在上半年的赛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始于各项大型赛事(尤其是WCG中国赛区)的推广,此后赛事基本就是整个中国电子竞技事业的基础。因为要发展任何行业,资金的注入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厂商尤其是IT业厂商以高额的比赛奖金作为卖点,吸引大量的电子竞技爱好者参与其中,达到宣传推广品牌的目的,谋求市场回报,这是中国电子竞技乃至世界电子竞技的一种基本模式。而围绕这些大大小小的赛事(尤其是其中的全球性大赛),整个行业的社会分工和产业链会逐渐形成,这其中包括赛事宣传、赛事策划、赛事组织、赛事推广、媒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赛事无疑是目前还很不成熟的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生命线。时至今日,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的商业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发展了将近4年,逐渐形成了各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电子竞技赛事。但是,对比北美、韩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等电子竞技运动比较发达的地区,我们在赛事运营领域仍然存在全方面的不足。于是对当今最成功的韩国模式进行借鉴和学习,似乎已经成了圈内人的一致共识。本文要探讨的,就是那些在学习和借鉴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直 《电子竞技》2016,(19):30-33
高校赛事的BaaS模式:内容不足,服务来补 无论电子竞技作为人们的一种休闲爱好,还是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赛事永远是电子竞技的核心,高校电竞也不例外. 无论是参赛选手的非职业化,还是学生对于赛事的认知.单单从一方赛事和三方赛事这个角度去分析高校赛事是不合适的.考虑到高校电竞平民化的特点,也许将关注的点移到高校赛事的BaaS模式上,或许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对吉林省15所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对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存在认识模糊、项目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落后、竞赛组织陈旧等状况,并对此提出相应改革措施,皆在为吉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具规模,在吸纳运动员生源过程中具有感召力和竞争力,但存在“学训矛盾”突出、生源渠道单一等问题。据此提出对策: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与学籍管理,建立高校向国家输送青年体工队员的培养机制,科学处理“学训矛盾”等。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电子竞技在上海能够健康、平稳、有序地开展下去,真正形成一个能产生效益的产业,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前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研究的热点。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进行探索。在界定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其构成要素:竞赛目标、竞赛资源、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赛事系统,并分析诸要素的关联结构及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及竞赛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及竞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学校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庞大,竞技体育普及,大、中、小学的运动训练衔接顺畅;上海市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小,竞技体育的普及率低,中学与高校的训练严重脱节.国外竞赛组织协会化,注重训练与竞赛的衔接,以竞赛带动训练;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依附于体育与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功效,高校竞赛少,中学与高校的竞赛脱节.  相似文献   

16.
竞赛是体育的主要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整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高校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校内群体竞赛,其着眼点应是全体学生。以竞赛吸引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运动和健身活动,这应是开展群体竞赛的根本利益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进行群体竞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文重点对群体竞赛的目的、竞赛的组织、竞赛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群体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行为表现取决于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进程的主体性地位突出,以有选择性的诉求竞技体育成绩的最大化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教育为目的,以文化为引领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的体育理念、体育属性与竞技体育实力构成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价值取向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发展现状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多数高校每年的校际体育比赛次数少,层次低.美国大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相当频繁,校际间及校内的运动竞赛开展得非常普及.  相似文献   

19.
贾灿 《冰雪运动》2015,(6):55-57
高校体育社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政策文件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内在需求。通过梳理高校体育社团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过程,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深入挖掘高校体育社团自身所具备的促进课内外一体化进程,承担高校比赛任务,加强校际交流,强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面促进个人健康发展等功能,及其所起到的深远影响,对高校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落实学校体育的任务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并对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改革与对策进行初步的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