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体性学校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而学校中人本管理的最大特点,则是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性教育管理理念。因此,学校必须构建一种人丈激励机制;必须实现教师的参与管理;同时管理者还必须注重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评价是学校管理的杠杆,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导向,它是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的具体化。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要改变教师评价的目的这个观念,变以奖惩为目的的观念为以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更新教育工作的绩效观、质量观、考评观。注重“六个结合”,做到诊断准确;导向正确,激励有效,调控有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围绕“学校--教师--社会”各个层面,对师资建设进行整体性理论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从教育学的角度入手,应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双主体”教育理念;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强调“校本管理”,凸现“教师为本”理念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分析,提出提升教师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中校长校园管理,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专家型”和“杂家型”兼具的校长观、公正客观的评价观、高远创新的发展观;其次还要严抓质量,从教学、教师、德育、学生管理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校长还要注重科学管理,切实从本校实际出发,以制度为保障,以师为本,并与他校建立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提起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教育;一提到学校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课堂教学;一提起课堂教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分数和升学。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使我们班主任一直都在“教育服从教学,教学服从分数”的怪圈中疲于奔命,同时导致了“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状。也正是这种观念,把教师和学生推入了一个“孤独”的尴尬境地。教育本来是一个大系统,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我们一味过分地强调学校教育,导致教师“孤军作战”。学生本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我们一味过分地强调智…  相似文献   

6.
谈高校班级管理中人才成长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坚持正面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学生;坚持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观念;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坚持班主任由专业教师来担任;坚持自主管理、完善班级管理机制;坚持学校的规章制度,健全竞争性的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然而,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生命意义,却似乎忽视了对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走出了“学习即被塑造”的误区,却走不出“教书是一种职业”的思维约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却往往忽视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生命体现;希望教师承担起完善学生生活的重任,可学校管理却没有给予教师一个展现完整生命的舞台。关注教师的生命与发展,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的弊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显现:重权力主导,轻民主意识;重制度管理,轻人文关怀;重竞争激励,轻团结协作;重无私奉献。轻身心健康。为凸现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管理有必要在刚性管理中引入柔性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应从确认教师“主人”身份、保障教师民主权利、变革教师激励策略、营造良好学校文化等四个方面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有思路就有出路。学校管理重心从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校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本。为此,东台市实验小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管是为了达到用不着管,理是为了达到师生学会自理。校长变“用人做工作”为“用工作育人”。在工作要求上,给教师做“加法”;在心理负担上,给教师做“减法”;在取得成绩时,给教师做“乘法”;在出现失误时,给教师做“除法”。教师们说:学校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工作着,幸福着,享受着,快乐着。  相似文献   

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校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决定的作用。因此,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教师要实现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个人知识库,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撰写“反思性札记”,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开展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知识;将“社交资本”变成“智慧资本”,使知识价值最大化。学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管理散论     
要善待教师。没有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对教师进行物化管理,是对人性的蔑视,是对“教师乃性情中人”这一教师基本特征的无知和盲动。在有些时候,教师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制度的宽与严。一方面,制度制订不宜严。不顾情理的严规峻制,往往不能持久。学校的制度再严,也不能严得让教师们认为学校领导都是寡情寡义之人。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不宜宽。学校管理中,最忌讳的就是对规章制度有情操作、因人而异和下不为例。制度的粗与细。一方面,当求健全、无漏洞。这是因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实践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校管理改革应以教师管理改革为要,教师管理改革又应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转化为学校管理行为,应从教师“聘任”、“评价”和“奖励”激励着手。  相似文献   

14.
人本原理与教师管理最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管理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工作,也是学校领导者的基本工作。教师管理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效果和办学质量,影响到学校的存亡。根据教师管理的特点,运用人本管理原理的思想,实行“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为了教师”的管理模式,将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佳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改革的最敏感处就是进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但是由于不少学校领导阶层仍然沿用固有的过分依赖刚性管理制度的观念和管理方式来管理学校,这已成为中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学校管理施行人本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应关注师生自尊,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制定完善的竞争机制,突出管理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6.
“以教师为本”的管理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把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二是教师是能发挥积极能动性的、有思想、有创造力的管理客体,而不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源或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这样简单的管理客体:三是注重教师发展的管理,这种管理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教师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青海教育》2014,(12):F0002-F0002
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宁市贾小庄小学,坐落于古城西宁湟水河畔,人杰地灵。学校以“办教师、学生喜爱的学校”为办学理念,在充分提炼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将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喜爱”之上。紧扣“喜爱”二字,以实行大部制管理,建设学校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以“团结、奉献、求实、争先”的贾小魂,打造开放合作、包容大器的教师文化;以“毕业课”“苗苗社团”“特色班级”“贾小六礼”等系列校本课程,丰富体验创造与个性发展共生的学生文化;以孩子成长为圆心,从结构、内容、形式三个维度建构“喜爱”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同心圆课程;以“预习导航、精炼提问、质疑交流、延伸拓展”的生本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3,(15):13-15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秉承“让每一名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工作中采取多元思维。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校同建设等方面,为教师、学生成长构建快速、畅通的伊交桥;在学校管理中探索“扁平化”模式,促进民主氛同的形成和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学领导力;仵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学校开办教学大讲堂。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 1.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上,旧体制的色彩还比较浓。现有的人事管理没有脱离传统意义上对人和事的管理,不是对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教职工同学校的关系不是被聘用与聘用的合同关系,吃的仍然是“大锅饭”。 2.学校管理机构设置政府化倾向严重。学校机构不是按照学校事业的内在关系、学科发展的要求来设置,机构重叠,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用人效益不高。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生与教职工比及生师比分别为5.1:1和11:2: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优秀人才和中青年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的积极…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是学校管理的价值所在,而教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管理之一,其极致便是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想在教师管理中收到最佳的效能,就必须不断地转变管理理念,从传统的“事本管理”、“权本管理”和“校本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生涯管理理论向我们展现出了真正意义的人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