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成倬 《中国广播》2007,(12):59-60
常晓丹,199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任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广播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著名谈话节目《人生驿站》节目主持人。1999年被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曾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三次荣获“全国百优主持人”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播音主持作品奖,成为甘肃省广播电视系统第一位荣获金话筒大奖的播音员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徐丽莉 《青年记者》2010,(14):75-76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广播新闻节目也逐渐采用明星主持人来吸引听众,广播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主持人决定新闻节目成败的阶段。主持人在广播中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一个用播音腔来播音的“肉喇叭”,而成为主导和控制一个节目的舵手。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友好交流大多依赖于语言,在广播电台节目中,语言也是主持人和听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播音主持人的播音质量直接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以及作用,通过分析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对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闻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站的骨干节目,也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因此,作为新闻节目的重要环节——播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把新闻播好,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本试就新闻播音避免“一种格调”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阿尔达克 《中国广播》2007,(11):42-42,50
播音曾经是我国广播节目的基本表达方式,中央台著名播音员如齐越、夏青、方明、铁城等的广播作品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人节目在广播中逐渐多了起来,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主持人。现在,我国的广播已经形成了以主持人为主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广播播音70年研讨会上,作者追述了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与广播结下的不解之缘,并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认为,人民广播70年的历程中播音主持的语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节目样式、媒体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本文对人民广播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三点期待:播音员主持人要在观点上“称王”、要产生大家、提高群体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7.
李多 《记者摇篮》2009,(11):53-53
目前,广播文艺节目的主持人,是集采、编、播于一身。既是节目的主持人,又是节目(作品)的编辑。直播板块、热线电话以及"戏迷"进入直播间与听众互动,已成为广播文艺节目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主持人(编辑)不仅要有较高的播音素质,也要有较强的编辑水平和能力作支撑。为此,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编辑)加强专业知识、专业艺术以及职业道德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记者写稿,编辑编稿,播音员播稿”,这种采访、编辑和播音相分离的、传统的广播节目生产模式,在我国广播界延续了多年。随着广播改革的深入和广播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采、编、播合一”的广播现象。 所谓“采、编、播合一”,是指广播新闻性报道或节目的采访、编辑及播音(或主持)等不同环节上的工作,由同一工作者完成的广播新闻产品生产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创作者的同一性。 “采、编、播合一”在我国广播界实践中较早的探索,可以追溯至南方一些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节目”的创造及其发展。伴随着全国广播界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采、编、播合一”被广泛推广、引用,“采、编、播合一”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现在,它不仅在广播专题节目、板块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手段,它已大量为各地新闻节目、新闻评述类节目所采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办广播的观念在变,广播的节目在变、办广播的人们也在变。在变革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播音员被推到了主持人的岗位上。他们成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来源,在主持人行列中。他们发挥着生力军作用。播音语言基本功,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又非一日之功。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各地培养采、编、播、控合一的“独立型”节目主持人时许多能主动顺应广播变革,并能及时转变自己观念和技能的播音员被推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10.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推出了以“徐曼小姐”为主持人的《空中之友》节目,那种亲切自然、甜美柔缓的播音风格不仅赢得了台湾同胞的喜爱,也为播音界吹来了一股徐徐春风。 继“徐曼小姐”开创中国广播主持人先河之后,20年来,全国的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各地电台相继开办了热线直播以后,为广播界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大批的节目主持人被推到了节目改革的前沿,不同程度地成了当地或大或小的“名人”。在这些“名主持”中,多数能谦虚谨慎,积极工作,但也确实有人渐渐找不到自己的正确…  相似文献   

12.
林松 《记者摇篮》2007,(8):84-84
广播新闻节目是一家广播电台的龙头节目,一般来讲是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会播新闻、播好新闻是一名播音员的基本功。作为新闻播音基本功之一,能够良好地适时恰当地控制播音语速不仅能够决定广播  相似文献   

13.
他,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主持人何海佶,播音名林海。2008年1月,何海估获得2007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成为重庆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主持人。正是凭借其主持的《汽车世界》节目,何海估从全国数百名参选主持人中脱颖而出,捧得“金话筒”广播主持作品奖。  相似文献   

14.
过去,广播宣传以新闻为中心,这一原则确定了播音界的播音员要以播好新闻为基本要求的行业标准。现在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主持人节目领导重视、听众青睐,由此凝聚了很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人们对新闻播音的兴趣渐渐淡漠了,于是,便形成了“热主持”、“冷新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就设有专门的播音组。80年代以前,各电台播音部不仅承担了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大量的专题节目也由播音部完成播讲工作。由此可见,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才管理及保护机制的重视,要追溯到70多年前中国广播的雏形时期。可这样的机制在80年代"主持人"这一概念兴起之后受到冲击,非播音专业的广播主持人如雨后春笋,加之90年代各地电台纷纷进行频率专业化改革,大量的播音部职能呈现萎缩,  相似文献   

16.
李文芳 《新闻知识》2003,(12):44-45
在22年前的第一天,即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推出了以“徐曼小姐”为主持人的《空中之友》节目。其播音风格极富亲切自然、甜美柔缓的个性特征,突破了传统的播音腔,给广播音界吹来了一股提升播音艺术的徐徐春风。紧接着,便是以直播节目为主体的广播节目改革潮的兴起,进一步为广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产生和造就了大批主持人,使主持人在广播媒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前不久结束的“华夏第一屏”杯全国广播电视优秀播音作品、论文评选会期间,我在广播组听了各省选送参评的新闻节目和主持人节目的录音,其中确实有一些堪称“上乘”的播音作品,特别是主持人节目的播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存在的问题及播音队伍中的困惑亦不容忽视。 (一) 获得一等奖的几个主持人节目,说它们好,主要是因为这些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与听众对主持人的期望更接近了。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说的制播方式,是指广播主持人节目“从主持人准备节目内容、播讲(或播读)、节目制作完成到节目播放出去”这整个过程的业务操作流程及其特点;通俗地解释一下,就是一个主持人节目是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出来、播放出去的。一、我国广播主持人节目的不同制播方式据了解,目前我国主持人节目的制播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19.
杨丽 《记者摇篮》2010,(3):86-8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同样也给广播事业注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由于传播方式的变化,加之热线电话、短信的参与,使得广播节目由过去的“你播我听”变成了节目主持人与听众共同完成节目的制作传播。当然这里面的主角还是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佟光 《记者摇篮》2010,(6):65-65
广播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广播工作者职能的转变。我们看到,与广播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广播传统的节目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先进的数字设备在广播中的普遍应用,正在进一步促成电台工作人员职能的质的改变,新闻采访、节目编辑、播音主持将由现在比较单一的职能转向为编、采、播、控一体化的综合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