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蕊 《中学生阅读》2007,(10):48-48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相应的权力与责任,但每种权力和责任的基础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尊重人的个体和社会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尊重是把人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培养人的尊重意识,使每个人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尊重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尊严,它是人的整体自尊的一部分,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在全面性教育中,对儿童进行身体尊严教育,教育儿童懂得接纳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同时尊重他人的身体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对身体外表、部位、功能、健康、健美、疾病、大小、体型、胖瘦等的意识与无意识的情感、态度、关注程度、关爱程度、满意程度都和我们的身体尊严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伦理的关怀,缺少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尊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有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校园自杀和群体暴力等生命伤害现象时有发生。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是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力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自信心是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这些内在价值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的人往往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其他人都反对自己,也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做一件事能坚持到底,并且确信自己的表现是相当好的;能从容地对待失败和他人的拒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总是自责,不敢给自己提高要求,这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接纳;一个人总是埋怨别人,不能接纳他人,其根源也在于他缺乏自我接纳;而一个人不仅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关键在于他能够接纳自己。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早日摆脱自卑,更可以逐渐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7.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尊重自己.就是珍惜生命,不做自我毁弃之事;尊重他人,就要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不同形式的生命。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贾桂清 《河北教育》2010,(12):22-23
提起“尊重教育”,人们可能会马上想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力、人的主体地位,以及尊重他人人格和行为的自由、他人权力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但这些只是一种直接的现象。实际上,“尊重教育”的意义,就社会教育的功能性来看,是为了社会秩序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存在主义的代表萨特认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无目的”地自由,  相似文献   

9.
1.接纳技术 接纳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正向的态度。这种正向的态度就是把对方看作是一个有价值、有尊严且有权为自己作决定的人。就是懂得对方有抒发情绪的权利,能以非批判形式关怀对方的感情、思想、行为,使他被看重。这种正向态度就是“爱”的一种形式,包括尊重、关心、欢迎等,是不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被需要的需要是人的一种根本需要,那么懂得欣赏就是人存活的根本前题。欣赏就意味着接受,意味着肯定,意味着愉快地认识、理解、珍重自己及他人。欣赏的目光能给人带来价值感,并易使人更自信、自尊、自爱,更注意发掘、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考点提示】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3.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可是怎样智慧地爱孩子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呢?首先要从接纳开始,接纳是指接纳儿童本人,接纳他的感受、个性、想法,并给予儿童尊重和关注。接纳是孩子成长和培养自信的最佳土壤,接纳使爱变得恒定。而接纳是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父母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模式,进而影响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郝俊芳 《班主任》2011,(10):27-28
内尔·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要教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告诉他们: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他(她)没有伤害和妨碍到你,请你尊重他们的存在,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说,如果对美国教育进行归纳,那么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如果说学生主体是美国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外在表现,那么尊重教育就是美国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贯穿并体现于美国小学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中。"尊重"是一个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形成良好品行的开端,是自信、宽容的人必备的精神品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因此,在美国  相似文献   

15.
尊重的境界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在充分认识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平视。尊重,即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是对他人人格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从来不会忘记———努力去尊重别人。而只有那些对生活不负责任,玩世不恭的人,才不会想到这些。时下,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09,(1)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友好地对待自己.尊重自己。因此.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近的必要且首要的态度。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当然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下面的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如果对美国教育进行归纳,那么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如果说学生主体是美国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外在表现,那么尊重教育就是美国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教育的基本理念,贯穿并体现于美国小学教育实践的每一个细节中。"尊重"是一个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是一个人能形成良好品行的开端,是自信、宽容的人必备的精神品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因此,在美国小学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说过,智力残疾人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前途。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旨在通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使智障人士发挥自身潜能,勇敢参与,积极表现,与他人交流技艺,分享快乐,增进友谊,从而成为有益于社会并为社会所接受和尊重的人。可以说,特奥运动开辟了智障学生的生活新天地,是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丁华梅 《考试周刊》2009,(51):216-216
一、背景《有多少人为了我》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也存在偏差,把劳动者的地位分成了三六九等,并且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反映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工作岗位,不但是劳动报酬差距过于明显,而且从事这些劳动的人,有的备受尊重,有的遭人歧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尊严.要让学生从小树立尊重他人、人人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