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基础学科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特征以及国际科学合作的产出数据系统,着重考察了影响国际科学合作与交流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诸种因素及其关系。通过对国际科学合作中所出现的复杂现象与关系的研究,以回答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的规模为何存在差异、世界各地区及国家是如何形成了国际科学合作的网络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形成的模式以及各种科学的外部因素对国际科学合作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的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检索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通过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该领域国家合作-主题词混合网络知识图谱,对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的国家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当前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国家地域分布,探测科学合作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布局;分析中国科学合作领域研究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在世界科学合作领域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侯剑华  王仲禹 《现代情报》2016,36(12):126-132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世纪以来典型的大科学项目,在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依托这一项目的科学论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这一项目的国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的科学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中以多边交叉型合作模式、双边交互性合作模式和补充型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外、中、内”3层合作体系,总结了大科学项目国际科学合作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将科学独立于政治之外,并预设了科学知识全人类共享的科学普遍主义,这为科学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这种科学观在当今国际科研合作中却受到了挑战。分析NASA科研"排华"事件可发现,美国政府采取了立法、财务等多种模式对科研合作进行管控与干预,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崛起国进行遏制与封锁,为科技合作设置重重障碍。面对挑战,我们应增强对全球化时代科学政治化的自觉性,在参与科研合作时既合作又竞争,更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通过自主创新增强国际合作中的科学话语权,真正打破西方国家在科技上对中国的限制和封锁。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正日益地成为全球化的事业,成为国家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国际科学合作不断深入。2011年,国际学术期刊已超过35%的的论文是国际合作,而之前15年总量仅为25%~([1])。国际科学合作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科学发展的主流,在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显著。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开放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已成为各国科技政策与战略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6.
基础学科国际合作特征的科学计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通过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合著论文与国内科学合著论文数据系统的计量分析,以探讨各基础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合作化程度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国内科学合作与国际科学合作的互补性特征。同时,对基础学科领域国际科学合作计量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萍 《科学学研究》1997,15(2):100-102
论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华东般舶工业学院社科系王萍)科学共同体是一个独特的社会亚文化群,在科学共同体中,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同时科学共同体又是一个高度分层的特殊的社会结构,由于高度竞争的存在,它呈现出严格的金字塔形的结构,也存在着被...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评价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Web of Science)中数据为例,对2000-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产出、合作国家与地区、合作学科领域和合作论文的h指数及高被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水平,其中土壤、生态、农学及生物等偏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发展效果显著,而偏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相对滞后;合作国家及地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但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美、日、加仍是主要合作伙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特别是在追求SCI论文发表总量的同时,还需提高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采用地理学、生态学、科学计量学、统计学等研究分析方法,分别从全部论文和数学、材料科学和免疫学等三个学科的角度,对世界科学重心的空间迁移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继而重点分析比较了国际科学合作中十大主要国家、"金砖五国"与中国的国际科学合作格局的时空演变和趋势特征,并对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与地位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改进中国的国际科学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全球科学重心正随着论文总量的增长持续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转移,并主要集中于西欧、北美和东北亚;十大主要的国际科学论文发表国家亦是国际科学论文合作的主要推动者,相互合作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中国虽是最重要的国际论文新增长源,但仍不是国际公认的国际科学合作强国;建议中国进一步确立开放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战略观,并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国际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10.
旨在揭示大数据研究中国家和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和网络结构,发现主要参与国家和机构的主导地位,并利用科学地图来可视化这些合作特征.在了解大数据领域全球论文产出概况的基础上,应用网络特征指标分析大数据研究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主要国家与机构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通过VOSviewer软件以科学叠加图(overlay map)的形式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研究发现:全球大数据研究以国内合作尤其是机构内合作为主,国家和机构间合作的比重较低,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向多元主导模式转变;中国、美国和英国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桥梁作用;中国作者在国际合作网络中的主导性较高,中国科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最为活跃的参与机构.  相似文献   

11.
卢东 《现代情报》2015,35(9):111-115
本文以我国大陆图书情报学领域15家高产学术机构为主要分析对象,以香港地区作为参照组,通过分析总体篇均被引次数、前10%高被引文献、国际合作百分比、国内合作百分比、机构内合作百分比以及相应合著的篇均被引频次等计量指标,分析中国高产学术机构不同的科研合著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不同的科研合著方式对科研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学术机构国际合著程度越高,其自身的科研质量越高,但机构内的合著程度越高,将不利于提高科研质量,同时未发现国内合著程度与科研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谢彩霞 《科学学研究》2007,25(3):415-420
以“nano”作为关键词,对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世界纳米科技论文成果进行检索,检索的时间跨度为1990-2004年共15年,得到12094条有关纳米科技的数据信息。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进行定量分析,从科学家个人、机构、国家和学科的角度考察纳米科技领域科学合作的状况,探求该领域科学合作的规律,揭示科学合作方式对科研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analyses the Italian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scientific production, its relative citation impact, it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most productive EU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0–2009. It shows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level of funding has been dramatically low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talian science has been able to increase its performance up to 2007. Italian science is a “cathedral in the desert”. However, a recent reduction i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the lagging behind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citation impact) and the great heterogeneity of researchers’ productivity (absence of correlation of number of researchers with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may mark the start of a decline of Italian scienc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creased funding must go hand-in-hand with reform of autonomy and governance and calling for a sound system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ublications are well-known m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research productivity. Prior research on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that studies dimensions such as research culture, 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researcher collaboration focuses on Western world contexts.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Japan, Singapore, and Taiwan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recently for the quality of thei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research productivity.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stablished and funded public universities, these countries show a strong potential for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equently,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scholars in these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the focus is specifically on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in three countries: Singapore, Taiwan, and Japan. We investigat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research productivity: technology usage, which we conceptualize as the summation of mobile phone and computer usage. In addition,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usage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Policy》2023,52(1):10463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high-skilled workers, as captured by inventors of international patent application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to uniquely identify inventors across patents, we are able to track the migration patterns of nearly one million individual inventors across countries. Migrant inventors account for more than nine percent of inventors in our sample.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eeks to explain the recurring finding in the literature that migrant inventors are more productive than non-migrant inventors. We find evidence that migrant inventors become about twenty-three percent more productive after having migrated. The disambiguated inventor data are openly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1977-2006年收录的中国大陆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114 717篇和印度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52 790篇,统计了论文作者所属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得知中国有174个国际合著伙伴,印度有181个国际合著伙伴.比较了中、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的个体中心网结构,发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具有基本相同的网络密度、中心势以及核心合作伙伴和明显不同的链密度,表明中国国际科学合作的集中性.在两国的核心合作伙伴中,亚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美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从地理区域来看,亚洲、欧洲、美洲对中国和印度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基本相同,大洋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非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研发投资同时通过影响东道国R&D资源的配置效率、研发投资水平和研发人员素质及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三个渠道作用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基于2000-2012年跨国研发数据,利用路径收敛设计,对上述影响机制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之间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检验了国际研发投资对低收入国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研发投资降低了低收入国家自主研发投资水平,同时提升了单位研发资本的产出能力,但总体上还是不利于低收入国家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低收入国家长期实施居民低收入和出口导向型的高增长战略,不利于国内市场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及企业家精神培育,使其短期内难以顺利获取国际研发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正向外溢效应。未来应建立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研发合作模式,以赢得国际研发投资的技术创新效率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企业“走出去”寻求更高技术对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外直接投资(OFDI)技术寻求动机视角采用中国OFDI企业数据对此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OFDI技术寻求动机越强跨国企业生产率越高,即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越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2)OFDI技术寻求动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具有企业异质性而且在东道国与地区异质性上也存在差异。由此,本文认为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寻求更高技术可成为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实施“走出去”寻求技术应考虑异质性影响,做到分类实施。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科研合作是科学复杂化、科研人员专业化的产物,也是提升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选择。分析我国政府支持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特征及项目层面我国国际科研合作情况对科技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人员制定与优化国际科研合作政策、管理规章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1-2018年资助的1053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为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地理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项目资助和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时间、地区、学科分布特征以及国家、机构合作网络特征。分析发现:?2001-2018年“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规模整体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发展的趋势。?从资助地区来看,2001-2018年我国共28个地区受到资助,东部地区是资助重点,北京、上海、江苏是资助的主要区域,且资助重心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转移趋势,但总体转移幅度不大,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依然是资助的薄弱区域。?从资助学科领域来看,不同学科领域资助起始年存在差异,2007年之后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开始逐步稳定,其中,医学科学是受资助的重点学科领域,受资助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领域;此外,2011年之后除医学科学领域之外各学科领域的资助比例趋于稳定。?从项目合作国家来看,我国共与38个国家(地区)开展过项目合作,但合作国家(地区)总体集中度较高,美、英、德三个国家为重点合作国家,美国与我国的合作最为突出;2001-2018年项目合作国家(地区)不断增加,中美合作强度最为突出,但总体集中于欧洲地区;?从项目合作机构来看,机构资助面越来越广,与国外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网络的连通性不断提升,机构间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外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是国内外合作开展项目较为频繁的机构。建议我国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层面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重心、调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领域比例、提高国际科研合作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earches for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sembodied technology as a specific diffusion mechanism, using a sample of 16 OECD countries from 1971 to 1995.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is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The measur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chnology is OECD's Technology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 which are country-level data on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of disembodied technology.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explicitly takes into account non-stationarity of the variables, and for this reason, dynamic ordinary least squares (DOLS) is the estimation method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rade in disembodied technology on the importer's productivity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Specifically, within OECD countries not in the G7 group, technology imports increase the host-country'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ith the effect being stronger in the initial years of the sampling period. There is no evidence on this positive effect of technology trade on productivity in the case of G7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