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 (1)文书名称。亦称“制文”或“制书”。始于秦代,是中国古代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于重要制度颁布时使用之。清沿古制,凡大典礼宣示百官,则有制辞。如祭祖天地或册立皇后等典礼,均各颁制。 (2)中国古代皇帝所颁发的诰敕文书中,其  相似文献   

2.
贴黄之制,据顾炎武考证始于唐代。《日知录集释》记载:“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日:‘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亦黄纸也。’”①“宋奏札意有未尽,别以黄纸贴于后,亦谓之贴黄。”②唐宋贴黄,一行于皇帝敕旨,一行于臣下奏札,内容不同,但都是文书制度。降至明代,贴黄则不仅是文书制度。明代贴黄分为两种:其一是作为文书制度;其二是作为人事档案制度。  相似文献   

3.
杨果 《档案管理》1999,118(3):40
一、宋朝诏令文书的主要种类 宋朝诏令文书种类繁多,北宋时曾长期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的翰林学士杨亿列举了20余种,其中最重要的依次为制、诏、敕、批答、国书和口宣.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诰命、敕命是皇帝封赠时所用的诏令文书,是现今民间收藏最多、百姓最为熟悉的圣旨。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上荣祖考、下荫子孙,家有诰命敕命,则显得光宗耀祖。帝王封赠制度自古有之,清代趋于完善。诰敕皇命文书程式严格,等级鲜明。清代皇帝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即子孙承袭爵位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后继有人就可辈辈相传,除非获罪削爵)授给诰命。本人得封称诰授,推恩封赠官员曾祖父  相似文献   

5.
<正>敕谕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它有三种用途:一是敕任官员;二是敕谕臣民;三是敕封或谕告外藩,诸如朝鲜、琉球、安南等藩属朝贡诸国,遇有国王继位请封时,清政府须遣使敕封,该国王才被视为正统。外藩要按例遣使朝贡,清皇帝则敕谕嘉奖并颁赏礼物。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姜家松  钟文荣 《兰台世界》2017,(13):110-112
宋太祖时期,州县广泛建立敕书楼(库),用以保管朝廷所下发的制敕文书;宋太宗时期,敕书楼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北宋末年,敕书楼保管的制敕文书开始转为地方架阁库保存;南宋时期,敕书楼保存制敕文书的功能弱化,制敕文书统一由地方架阁库进行保管。  相似文献   

7.
诰敕文书是明代不同爵位贵族和不同品级官僚的凭证性文书,体现了明代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特点。本文根据史料的记载,并结合现存的诰敕文书原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明代诰敕文书制度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爵位和官阶的诰敕文书,在文体、结构、撰写、颁发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为明代诰敕文书在使用上,是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清朝诰命、敕命这类封赠文书的研究或较为抽象,且仅涉及相关制度在某一时间点的形态,或虽具体,却少见个案所处的历史脉络。因希望立体、生动地展示清朝的诰敕,故以世祖、圣祖、世宗三朝为时限,既研究诰敕制度的变迁,又呈现诰敕授予的趋势。由此发现,多民族的清朝有意以多种语言书写诰敕;在政局紧张时大量颁发以笼络人心,局势缓和后则修改制度、少量颁给以减少拥有者,以使诰敕珍贵;诰敕是清朝重要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9.
余焜 《兰台世界》2016,(19):102-105
诰敕是我国古代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有明一代,制诰机构的设置与沿革有自己的特点,而诰敕作为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其颁授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明代功臣勋戚、官员考满合格、皇亲国戚、藩属国王以及官员的先辈、妻室等群体可获得诰敕。而诰敕的颁授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统治者的嘉许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激发他们为巩固王朝统治而勤于所任职事,为百姓谋利的热情,从而对完善官僚体系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珍贵的清代圣旨——乾隆皇帝任命梁国治为湖北巡抚的敕谕。该敕谕材质为黄色纸张,长172.5厘米、宽54.4厘米,四周印有双栏墨框,5.8厘米宽双栏框内印有四爪云龙花纹。敕谕正文为满汉合璧,左起满文,右起汉文,满、汉文中间时间处骑年盖月钤有两方满汉合璧篆文玺印“敕命之宝”,印文满文为“hesei tacibureboobai”。清代敕命和敕谕文书敕,自上而下之行,有告诫、晓谕之意。汉时,敕多用于上级告谕下级、尊长告谕子孙。南北朝以后,敕成为皇帝专用,敕赐、敕任、敕设、敕命、敕许均指帝王的赏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皇帝或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类皇命公文总称诏令文书,民间俗称圣旨。清代,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君主专制前所未有,展示和象征皇权的诏令文书最为完备,除沿袭历代传承的制、诏、诰、敕外,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适应国情需要,又增加了谕和旨。凡皇帝主动颁发的为"谕",回覆大臣奏请而颁发的为"旨"。回覆大臣奏请的旨,因问题涉及面较宽,需要颁发有关衙门遵办的,也称为"谕"。无论是谕抑或是旨,均是皇上下达的命令,一律称为"上谕",是清代独有的诏令文书。  相似文献   

12.
封典,是封建帝王遇有国家或皇室庆典活动时,给予官员和妻室及先代的思典,以示荣耀和尊定。研读和赏析各种载体高雅而又词藻深途的封典文档,有其自身的既定规律和特质属性可资探索寻觅。笔者拟就封典文体的特点和论敕文书鉴赏,参照乾隆《大清会典》相关内容,结合甘肃十来种县志刊载的封典语教史料实际,钩沉发微,杂揉成文,略陈管见,以飨读者。并作为引玉之砖,就教于博雅。一、皇帝诰敕的特定含义。在我国古代,把帝王颁行天下的命令,通称为诏令。具体包括诏、诰、旨、谕、敕、策令、玺书、册文等,常见的有制、诏、诰、敕四种。诏…  相似文献   

13.
<正>敕谕,又称敕书,与敕命合称"敕",是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之一,也是民间俗称皇命"圣旨"的一种,主要用于授任官员、敕谕臣民、晓谕外藩等,纸质状(片)式。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敕书用纸有三种,一是金龙香笺表里四层黄纸,二是画龙笺表里三层黄纸,三是印边龙笺表里二层黄纸。授任官员:敕谕是官员行使职权的凭证,根据官员的职级高低可分为坐名敕和传敕两种坐名敕授与高官,如督抚驻  相似文献   

14.
杨军 《档案学研究》2019,33(1):122-125
依据封建层级管理体制,宋代榜文文书大体分为皇帝颁布的敕榜、中央百司所发榜文和地方官府发布的榜文。其中,中央百司及地方官府的指挥、政令需要吏民周知的,均遵循相关规定,以榜文的形式传达至基层社会。榜文文书的下行及公示于民众成为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日常行政运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由此建构起中央与地方、官府与民众之间政治信息沟通、互动的基本渠道。  相似文献   

15.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及民国诰敕文书,其中,清代22件,顺治朝3件、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3件、嘉庆朝2件、道光朝5件、同治朝2件、光绪朝4件,另有民国时期1件。诰敕文书是明清两代封授官阶以及“覃恩封赠”官员本身、妻室及其先人的凭证。其制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告身”,宋代始由官员本身延及先人。明清之际又有所发展,形成一套较为复杂的诰敕制度。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1.诰敕之分:以一品至五品官给予诰命文书;六品至九品官给予敕命文书。2.文职封赠官阶名号:正一品曰光禄大夫,从一品曰荣禄大夫,正…  相似文献   

16.
<正>诏令文书是指中国古代皇帝或以皇帝名义所颁发各类皇命公文的总称,历代赋予诏命文书的名称、用途和程式不尽相同。清代的诏书、诰命、敕谕,上谕等均是皇帝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圣旨。起初,帝王将相上通下达均可以用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诩"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朕",下  相似文献   

17.
《庆元条法事类》是一部由南宋谢深甫等编纂的法律书籍。该书始修于嘉泰元年,成书于嘉泰二年,为南宋法律资料的汇编。其特点在于以事分门,门下分类,每类汇集敕、令、格、式、旁照法和随敕申明。其中文书门作为一个类别,单独对南宋的文书档案工作进行了规范。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对文书档案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也为文书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内阁是综理国家政务的最高机构,其一项重要的职掌就是处理文书。凡皇帝下达的制、诏、诰、敕,由内阁宣示,明发谕旨以及题奏批答,亦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京内外臣工呈递皇帝的题本,由内阁进呈。处理题本,便是内阁一项重要职掌。题本在内阁经过一系列处理程序,其中票拟是处理题本的关键环节,即对题本所陈事务拟具处理办法,书于票签之上,以便皇帝裁决。针对题本的不同内容给出处理意见,就是票签处的职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一史  相似文献   

19.
杨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6):143-148
诏敕文书专藏之室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档案保管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E考据”的方法,在搜剔爬梳古今文献的基础上,以敕体的源流演变为主线,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考证了以“敕书”名室者在古代的存续脉络。敕书之室滥觞于唐代,是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的个别现象。至北宋时,宋初的建法立制改革推动了编敕制度的兴起,敕书库和敕书楼相继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地方官署档案保管场所,为地方性的专门编敕服务。南宋时,官府内部的机构改革使得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所取代,敕书楼由官方转向民间。至明清时,敕体不再是法规形式,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由于明代饥岁灾荒频繁而实行劝分政策和旌表制度,导致因赐敕旌义而特建楼、阁专藏的现象尤为频繁。  相似文献   

20.
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以封建时代诏敕制度为中心,通过与之相应的文书机构、文书制度、行文格式、文种的演变,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了分析,具体体现了封建文书所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