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09,6(4):F0002-F0002
中国武术能够作为中国独有的身体文化传承几千年之久而没有断裂,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存在,这与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以人体锻炼为主导的背景下产生的奥林匹克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武术首先是作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修炼方式存在的,更进一步,是“人”成为“完人”的一种修炼方式。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与中国武侠的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武艺高强”与“行侠仗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类特殊人物──武侠。随着中国历史的变化,武侠演绎了一部兴衰史。  相似文献   

3.
认知体育作为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中国人从“兵操”开始认知西方体育,继而在各类学堂中普遍开设“体操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废“兵操”,遂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此举亦波及社会上的各类体育组织,如“精武体操会”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当时的中国人发现,“体操”远不足以涵括体育的全部项目,而仅是其中一课。体育中还应包括足球、篮球之类。这虽然只是一种概念的变化和扩大,但却反映出中国人认知现代体育的一种历史进步。一百年来,中国人几乎一直沿用“体育”的概念至今,用以框定国人认知“体育”的所有范畴,包括体育的项目选择和规定,机…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0,(1):141-143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大写意”与“小写意”不一样,“小写意”是一种技法,“大写意”是一种观照,是一种纵横观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种宇宙观。这说明中国人看问题是全面的、纵横的、是古今一样的。所以“大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纵横观照、一种宇宙观,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既然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5.
摸着足协的手,感觉心里在颤抖。手握中国足球生杀大权的足协,理所当然是让人感觉到一种恐惧,我们不须怀疑这种恐惧的真实性。贵为“天子”的足协一旦发起“天威”,那真是“路有冻死骨”。事实上“心里颤抖”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这一部分人就是那些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中国足坛小人物。但也有很多人不怕足协,这些人就是俗话说的“大款”。这些“大款”一跺脚,中国足坛都得抖三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法理学的视角。从“唯法”、“农战”、“刑赏”、“壹教”四个方面剖析了商鞅的法治思想,指出其法治是一种“恶法”之治,实质是“人治”,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形成也是一种严重的摧残。  相似文献   

7.
在高尔夫术语中,“dog—kg”通常翻译为“狗腿球道”。经过对英汉词汇中“狗”所包含的文化差异的分析后认为,西方人用隐喻的形式将“dog-1eg”一词引入高尔夫运动术语中,映射的是他们对狗的喜爱,而通常中国人对狗都有一种厌恶的心理。因此建议“dog-leg”一词不宜直译,而提议首选用英汉词典中“弯曲球道”的译法,或者使用“勾型球道”、“弓形球道”来替代。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是体育迷,你一定熟悉在三片叶子下附有英文adidas这个商标,它就是包括中国足球队在内的许多国家足球队队服生产的商标,不少中国人将adid-as译为“阿迪达斯”;如果你熟悉“阿迪达斯”,当然也会知道它的“死对头”是由一只跳跃中的老虎和Puma组成的另一个牌号的商标,中国人把它译作“普马”。可是,你知道“阿迪达斯”和“普马”是如何产生与相互对立的吗?这,正是笔者希望告诉你的。“阿迪达斯”和“普马”,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两种西德体育用品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学校体育的国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论与体育理论时,或在推广某种先进的学校体育经验与改革措施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批评有些人,不考虑中国的“国情”,崇洋媚外,食洋不化,盲目套用,唬人误事。另一种是反批评前一种人,打着“国情”的幌子,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盲目排外,抵制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材要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由此可见,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是必要的;在学习时,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同样也是不可忽…  相似文献   

10.
对“玩儿”,现在是平反了。过去,“玩儿”的地位在中国很低,上学时贪玩儿是缺点之首,工作后爱玩儿则是不务正业,仅在不法活动之后。可见“玩儿”的名声狼籍。然而爱玩儿之心人皆有之,一辈子不玩、不想玩的人可以说一个没有。有关人类行为学的论述中曾把玩作为人的一种本能,“玩对人的体力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养鸽人的实际状况,似乎更值得注重“强种必需强养”这一法则,挑战“种、养、训”的次序,请听作者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古代射箭活动中的德育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历史的演进同步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质,如希腊的重自然或印度的超自然。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参”等,将人和天地等量齐观。但是中国的“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类群,强调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带有这样的特征:即非常重视伦常规范与道德教化。以至中国古典文学突出强调“文以载道”;史学以“寓褒贬,别善恶…  相似文献   

13.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牛马年,好耕田”。大凡想要种好田的人,恐怕此时就已经开始忙乎了,商瑞华——中国女足现任主教练之不例外,为了侍弄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马年的春节刚过,他便走出家门“招兵买马”。商瑞华“买马”免不了要到辽宁大连这块“盛产”“良驹”的宝地瞧  相似文献   

14.
返璞归真是当代美国人的一种普遍心理和精神追求。而中国的功夫,这一博大精深带有浓厚东方文化、宗教、哲理、技击等特色,以及防病健身、自卫等作用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正好迎合了美国人的这种心理。因此,近年来,要求学练中国功夫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了,出现了中国“功夫热”,与这种“热”相适应的武馆、学校、俱乐部,以及集东方宗教、文化、练武为一体的寺院(如少林寺、华林寺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体育面临后备力量危机这一“重症”、诊断治疗方案种种。有一种说法,大概属于治“本”一类:解决后备人才危机的关键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基要大大加宽。对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倒梯形、葫芦形的人才梯队现状做一番根本改造,无疑是件大好事。倘若中国参加田径训练的人数从6万增到与苏联相同的90万人;或者,中苏体操运动员的擂台赛,不再是中国一个人对付苏联72个人这样悬殊的局面,何愁朱建华、李宁之后的中国体育没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阮纪正 《武当》2008,(10):28-31
(接上期) (1)武术本来不是体育 体育学名“身体敦育”,概念源出于卢梭的《爱弥儿》,法语原文为“Education Physiquw”,英语表述是“Physjcal Education”,不包括高水平竞技运动“Top Level Sport”。现代人一般把武术归于体育,并把它定位于一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确实具有不少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17.
读完贵刊今年第七期上的“中国人打败中国人”,我感慨万千,在与一位朋友的通信中我也不禁大放“厥”词,朋友回信亦表示与我共鸣,略感欣慰。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历史上,中国在体育方面又是一个小国。昔日洋人诬蔑我们是“东亚病夫”,这也是一个原因。但是中国人终有崛起的时候。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忘不了那许多“零的突破”,谁也忘不了女排五连冠的辉煌,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最好的胶片与日本最好的海绵结合,必然产生世界最好的成绩。”——729的这句广告语,正是对那个年代国手装备的一种高度概括。《乒乓世界》当时刊载的“国手档案”显示,在所介绍的21位主力国手中,除“红双喜海绵 中国胶皮”外,使用最多的配置就是“中国胶皮 日本海绵”,达9人。红双喜海绵已是多年的“标配”,对1995年的国手们而言,这不过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19.
于志钧  于敏 《武当》2003,(5):30-32
中华武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夫,它给人的观感是“神”而“玄”,俗话说,就是“神乎”,“玄乎”。我们曾看到过一些武术表演,一掌把人打地跳起来,飞出十来米远,打地真漂亮。可是,当人们冷静下来,又觉得“太玄了!”于是就怀疑“这是真的吗?!”西方人大概也是出于这种心境。一位中国医生到美国教授过太极拳。他说: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美国人是接受的,然而他们不相信太极拳能对付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06,(9)
曾几何时,“收藏爱好”这一高雅轻松的文化活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艺术品投资”,文人雅士闲暇之余的业余爱好也成了很多人寻求的一种“发财手段”,于是一场全民艺术品投资热潮迅速蔓延开来,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业内“涨疯了”之声不绝于耳。直到去年下半年,火热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开始呈现逆转趋势,今年春拍过后,很多人开始冷静下来,更多的人显得茫然和疑惑: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