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早在八十年代,贾平凹在他的"商州系列"作品中已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寄寓.在<秦腔>中,作家一如既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宏观性地观照,最明显的就是儒家的耕读文化,巫道文化和民间文化等,从作家对这些文化的关注,可见作家对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消解的无限忧虑.  相似文献   

3.
从十年文学冰河中复苏的中国当代文坛,女性作家的崛起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大量的涌现,并在文坛上取得重要的地位。她们的名字与作品,不仅为中国文坛增添了光彩,而且引起世界文坛的注目。她们是中国当代文坛一支颇有气派的娘子军!在灿若群星的当今文苑,她们不但有与男作家抗衡的魄力,而且还大有超过之趋势。  相似文献   

4.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仪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以民族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写出了大量具有文化寻根倾向的文学作品,她们的作品既有民族性的体验,同时又有女性的话语表达。本文将以藏族女作家央珍、梅卓为例,她们多元化的身份,使其自觉深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本原,从女性的视角反思民族宗教、重构民族历史,用文学为民族文化记忆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张瑞 《宜春师专学报》2014,(4):116-118,130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王爽 《林区教学》2013,(1):64-65
结合乌利茨卡娅的成长环境,对作家不同年代作品涉及的女性形象予以归类分析,剖析她们的性格特征。这些女性形象有着乌利茨卡娅本人的深刻烙印,更受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浸润,且兼具犹太文化的熏陶。作家青睐俄罗斯女性"温顺"的性格特点,其作品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8.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将幻想与现实、历史和社会视角等融合在一起,他作品中营造的世界,会令人同时联想起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同时又从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口头文学传统中寻找写作的出发点。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果最近几届  相似文献   

9.
赫尔曼·黑塞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一位有特色的思想家,他对中国与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在他长寿的一生中,始终秉持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追求、捍卫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发扬欧洲文化的优秀传统.重温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解决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代尼日利亚女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该国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尼日利亚女作家并没有完全接受欧美女权主义的激进思想,而是对黑人妇女主义文学传统情有独钟.她们在小说、戏剧、诗歌等各种文学题材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且还成立属于妇女自己的作家组织、出版社,为女性写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女作家赢得尼日利亚国内外的文学奖项,引起世界的关注,她们的作品必将成为绽放于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新文学的认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五四文学与世界文学所联系产生的现代性思想,而忽略了民间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文化大多起源自民间,中国现代作家的思维也是借助了民间题材的运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世界文学为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现代作家也大多起源于民间,有了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才产生了多彩的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的作品,不能不考虑民间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3.
萧红与杜拉斯艺术风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红与玛格丽特·杜拉斯,是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由于生活背景与创作时期的不同,形成了两位作家作品不同的思想深度.但是,由于天性中艺术气质的接近,形成了两位作家作品相同的结构特色.萧红生于一九一一年中国黑龙江省的一座小镇,杜拉斯生于一九一四年法属印度支那.虽然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但她们是同一世纪中人,所承受的政治气氛是一样的.战争和家道中衰,这种双重的惘然无措和奋力挣扎,同样逼迫着她们.并且,她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情感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寻根思潮兴起.寻根文学是作家们在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怀着对人类和民族未来的空前热情,在现代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挖掘和剖析,他们试图在世界文学中确认民族个性,因此,寻根文学在主题内容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开掘与弘扬,同时,作家们也十分看重在审美意识与艺术精神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构.本文站在90年代的文学立场上对这一文学思潮重新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原来仅仅从社会学意义上论说的局限,从创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其作品的艺术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新的审美品格,归结其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自己的故乡为创作背景,展开了一幅当下乡村世界的生活画卷.乡村生活的凋敝,土地伦理的嬗变,传统文化道德衰微引起的人心混乱和现实失序,深深触动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家带着传统故乡的记忆审视现实故乡,情感陷入了迷茫.作品以缓慢的叙述节奏,密实的生活细节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世界,作家以深蕴其中的迷茫情感启悟着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误读这一视角出发,采用文化误读的相关理论对作品中改写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传奇进行分析,通过列举和分析作品中的有关实例,试图探索汤亭亭对中国故事进行文化误读的原因,旨在论证汤亭亭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传奇的文化误读,是在继承了传统中国文学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全新的美国现代神话,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和非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生存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里的边缘作家,她们的身份和她们的文学一样被烙上了"他者"的标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特别是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谭恩美作品《百感神秘》和托妮.莫里森作品《所罗门之歌》里女性人物的具有浓厚的属下气质。但是"属下"女性们用她们的方式在"说话",同时她们的属下气质不会因为"说话"而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涉及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她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莱辛通过叙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经受的情感危机,为我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莱辛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进行叙事,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琼瑶是中国现当代代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对于感情的认识和描摹也迥然不同。通过对从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探究形成她们同一故事两种解读的社会和人生体验等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