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此为基础,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西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得出西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驱动,尚未形成全要素生产率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西藏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支持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主要路径为:降低金融杠杆率、加大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一带一路”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选取西藏自治区2001~2012年旅游综合收入与农牧业增加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与农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农牧业经济增长能影响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拉动农牧业经济,旅游产业发展与农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集聚发展是提高旅游要素效率、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基于此,选取2012—2019年中国96个大型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文化集聚、旅游集聚与旅游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共轭驱动及空间外溢现象。结果表明:(1)文化集聚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倒U型关系,旅游集聚可以调节这种倒U型。(2)就全样本城市而言,文化集聚和旅游集聚整体背离共轭状态;异质性分析表明省会城市文化集聚与旅游集聚保持着协同发展的共轭状态;非省会城市文化集聚和旅游集聚尚未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发展的正向互动关系。(3)空间外溢中本地旅游经济受到文化集聚的长期影响,对邻近地区仅存在短期负向影响,而旅游集聚在长短期内均能发挥其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96-2009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年均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对GDP年均增长的贡献率为4.11%;研究生教育或者说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忽略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将会导致高估物质资本而低估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弱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南宁和桂林为例,根据2004-2013年面板数据,从旅游增长客源结构依赖程度、旅游增长客源结构贡献率和旅游业主要增长指标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旅游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地区旅游经济中依赖度较高的客源市场关联度较大,主导客源市场对地区旅游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地区旅游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主导客源市场。研究结果对于改进地方旅游营销策略,推进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民族地区8个省(区)的实际数据,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分析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结果表明:第一,2005—2019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由2005年的0.809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962,年均增长2.64%;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535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726,年均增长9.0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态势均为良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第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574增长至2019年的0.646,在2005—2019年间整体上呈现稳定上升态势,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民族地区耦合协调度基础尚可,但其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且绿色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还需要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耦合协调关系演变上看,民族地区8个省(区)耦合协调关系变化规律较为相似,除西藏外,其余省区都经历了勉强协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西藏则一直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大部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都有一定进步。据此,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关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极有潜质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选取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动态演进规律,并借助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如下:(1)各省份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总体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区域异质性上,数字经济水平由“中部塌陷”逐渐过渡至“由东至西”逐级递减的空间格局,而旅游经济则由“东—中—西”逐级递减过渡至“中部塌陷”的区域特征.(2)数字经济能显著赋能旅游经济增长.考虑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升1%,它能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0.670 3%,且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3)在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但从不同区域来看,仅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能释放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9—2018年我国GDP以及各要素投入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每年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和贡献率。其中,我国的资本要素贡献率最高,年平均值高达55.62%;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总产出的贡献率年均值为42.54%;劳动力的贡献率最低,年均贡献率仅为1.84%。  相似文献   

9.
以旅游经济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南京市旅游收入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旅游收入、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长期看,南京市旅游收入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之间构成均衡关系,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南京市旅游收入将平均增长0.369%;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每增长1%,南京市旅游收入将平均增长0.846%;从短期看,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对南京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不明显,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对南京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明显,短期弹性为0.871。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是南京市旅游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镇化率、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等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如果忽视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其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2)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将会直接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提升1.631%,间接促进临近市州旅游经济增长0.548%.(3)在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为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挖掘其对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战后的日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在其高速增长时期,GDP的年均增长率竟达到9.7%,是什么造就了经济如此高速的增长?本文仅从投资的角度,结合相关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解释,揭示了投资对该时期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浙江经济经历了三个高速增长期,GDF总量从全国的第12位跃居到第4位。改革开放至1983年为第一个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达.12.6%;1984—1990年为第二个高速增长期,GDP年均递增12.7%;1991—1999年为第三个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达到14.2%。1978—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高3.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3%,比全国平均高4.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7%,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分别高55.6%和107.1%。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快速发展时期。从1982年到199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其中1992年和1993年的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3.4%和14%。如此持续的高速增长,不仅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也是世界各国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算法并结合全局Malmquist-Lenberger指数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衡量绿色经济增长,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开放度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该结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市场一体化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通过绿色效率改善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生态化和创新投入的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旅游业和经济增长数据的非平稳性,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对其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M),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国内、国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影响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软件Eviews5.0对贵州国际旅游收入的异常数据建立ARIMA(2,2,1)进行了拟合。研究表明贵州旅游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变动的相互调整关系。利用VECM模型,得出了2008—2010年的贵州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数据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1990~2009年黔川桂三省三大需求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统计比较与计量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省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对三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降低,但对贵州经济的影响仍较显著;投资已成为三省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三省经济的增长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出口对三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作为衡量旅游经济增长品质的关键指标,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与互联网之间的理论关联反映了互联网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与价值。基于2006—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平衡面板数据,从中介效应、非线性动态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等视角切入,探究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的多维度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说明互联网已成为新常态下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第二,互联网通过推动要素结构变动而间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但间接效应小于直接效应。第三,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积极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关联,验证“网络效应”与“梅特卡夫法则”存在。第四,互联网在释放本地红利的同时,对其他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效率产生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影响,且该溢出效应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度环境的正向空间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从理论角度探索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个重点课题.文章针对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及其主要影响变量1990—2012年的年度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并引入时间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物质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3.46%,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5%,因此湖北经济的增长属于投资驱动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6-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研究生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贡献率,结果表明:1996-2013年间我国研究生人力资本及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有正向驱动作用,经济增长过程中研究生人力资本的弹性产出为0.025,要素驱动份额为0.85,对年均GDP增长贡献值为8.07%;研究生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促进作用虽有小幅攀升但仍旧低于物质资本的驱动性;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利于增强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使其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匹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20.
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兴边富民行动作为推动边境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大提升.文章在对政策和影响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2-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地级市的相关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兴边富民行动对广西典型边境旅游城市——防城港市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兴边富民行动推动了防城港市旅游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教育程度和社会消费情况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对外开放优势和改善人才策略仍是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