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迫切要求他们在心理上建构新的需要框架以适应发展与应付压力。青少年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应有独立与自主、友谊与交往、表现与参与、成就与创造等方面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在帮助青少年正确选择心理需要的满足方式、实现心理需要和调整心理需要三方面推动青少年心理需要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迫切要求他们在心理上建构新的需要框架以适应发展与应付压力.青少年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应有独立与自主、友谊与交往、表现与参与、成就与创造等方面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在帮助青少年正确选择心理需要的满足方式、实现心理需要和调整心理需要三方面推动青少年心理需要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成因有自我认同的需要、心理归属的需要、从众行为的需要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表现为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冲动性和多样性,崇拜偶像的类型和方式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分别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震后灾区的青少年心理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少年心理重建的需求是多层面的,绝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需要,周遭环境的变化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全人健康"的视角来看,震后灾区青少年的四个层面的需要亟待满足,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心理安全感和合理宣泄情绪的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满足程度以及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榜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对榜样进行主动认知、心理认同、审美观照并自觉实现知行合一,是检验榜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根据调查分析,当前青少年对榜样主要有认同心理、审美心理和模仿心理三个需要向度。学校可以通过引导青少年对榜样主动认知、心理认同、态度审美和学习模仿四个路径实现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新时期偶像崇拜对学校榜样教育的冲击作为普遍存在于青少年学生中的一种亚文化和特殊社会心理现象,偶像崇拜是广大青少年在一定成长时期的必然心理需求和过渡性需要,往往能够反映青少年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因而具有自发性、认同性和情感性的特点。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渐独立  相似文献   

7.
李北容  宋鸽  张敏 《教育导刊》2011,(12):58-60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普遍现象,引发了家长的担忧和心理学人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情感依恋、自我认同以及社会归属感等方面心理需要的表现,但如果过于沉溺则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心理症状,需要适当的辅导与干预。父母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接纳的态度与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结,进而有效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需要层次理论与网络心理需求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本身具有的特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自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用需要的层次理论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心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获得基本生理需求、渴望交往、寻求尊重及自我实现需要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对需要层次理论与网络心理需求关系进行探讨,从心理的角度,更人性化地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道明 《教育探索》2008,(12):130-131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犯罪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质。通过分析犯罪青少年学生心理特质结构的人格心理、认知价值、意志自控、需要动机等特质因素,探讨、解释其犯罪的心理成因,对于预防青少年学生或儿童形成犯罪心理特质,进而预防犯罪,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际信任是人类维持本体性安全的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背景与基础。当代青少年正经历着人际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导致青少年诸如抑郁、焦虑和安全感的缺失等情绪问题。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和低自我效能感,既不利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健全人格的建构,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其人际信任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心理状态及个人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易出现挫折、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存在的,是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本文通过分析逆反心理的特点、表现形式,探讨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进行科学教育,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少儿广播节目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少年在少儿节目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本文以大连市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其心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小学生的优势心理需要是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少儿广播节目在内容上涉及大量的关于安全知识的内容,谈心类节目丰富,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儿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逆境、危机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中,心理弹性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以往心理弹性研究的成果表明,心理弹性研究达成了以下基本共识:心理弹性不是少数儿童的专利,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需要从个体的角度转变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这些研究共识对青少年发展的启示是:积极主动地应对所有青少年发展中的风险,加强青少年发展的各种促进因素的开发以及将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延伸至家庭。  相似文献   

14.
王倩酝 《天津教育》2020,(7):163-16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对于处于心理过渡期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与他人意见不合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抵触不仅来自心灵也来自外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注,共同调节不良的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15.
自杀意念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导致自杀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有乐观心理、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等,风险因素有欺凌行为、儿童期情感虐待、留守经历等。学校需要开展心理测评与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危机管理;家庭需要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挫折教育;社会需要形成健康的教育氛围,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全面的干预机制,从而减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行为都是在其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之下实现的。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有如下特点:1、错误的认识2、畸形的需要结构3、消极不良的情绪、情感反映4、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从心理需要的角度分析了青少年学生早恋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学生早恋的相应对策。早恋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过早满足的必然。应该尊重青少年学生的情爱需要,帮助他们实现心理发展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山东两省的八所全日制学校的中小学生2200人,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男生41.3%,女生31.6%;智能手机依赖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居住地、是否住校、学历段、家庭类型、手机活动偏好的青少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中学、男生、刷视频、玩游戏、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较低、父母有手机低头行为者更容易依赖智能手机。(3)父母低头行为通过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的发生,社会支持调节了其中两个路径。结论:较高比例的青少年存在智能手机依赖;要重点关注初高中、男生群体和青少年刷视频、玩游戏的活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依赖,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应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创设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少儿广播节目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青少年在少儿节目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本文以大连市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其心理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小学生的优势心理需要是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少儿广播节目在内容上涉及大量的关于安全知识的内容,谈心类节目丰富,并且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少儿广播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网民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网络文化特点出发,心理教育特别需要倡导和建构人本化或“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网络心理文化的建设要贴近现实社会和中国文化的氛围,重视研究和挖掘我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底蕴,立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逐步形成适应本土文化的心理文化特点和网络文化模式。 我国网络心理教育的目的应当定位于培养青少年网民的心理自主性、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青少年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