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杨 《高教论坛》2022,(10):95-97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可培养性,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认同、丰富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实践经验、提升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艺术、规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管理等措施,来解决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培养的困境,提升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思政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应雨辰  纪浩  梦非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163-167
意见领袖在社交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潜在的意见领袖对于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辅助政府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心性、影响力、活跃度出发,构建了网络意见领袖识别模型,提出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测算的理论框架,并通过“章莹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网络意见领袖。通过观察法发现,粉丝数量是形成意见领袖的基础,原创帖和回复帖数量是巩固意见领袖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舆论领袖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频繁的互动获得舆论的高位,而在专业性较强的话题中,舆论领袖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获得跟随者的赞同,引导意见流向。应通过主动培养,加强沟通和服务,开展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积极引导舆论领袖进而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4.
网络意见领袖具有信息传播与加工、内容把关与监督、舆论引导和加大网络话语权不平等、强化负面信息等双重作用,对大学生的需求、人际关系、认知和社会交往、心理等方面存在双重影响。因此,应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的发现、启用、教育、引导、推崇、宣传工作,使网络意见领袖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作为网络宣传队伍的一部分,是连接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具有维护大学生权益、引导校园舆论走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等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也是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逐渐形成,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并利用这股力量。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内涵和基本特性的分析,指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途径主要是大学生的自我形塑、网络环境的裹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意为之等,同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面作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概念和特征,明确其角色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公共事件在网络舆论场不断出现,成为学界关注的现象。事件最初的议题是在人际传播范围内汇集网络表达的个人意见,并逐渐形成小规模舆论场,然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共振态势。大众传播领域的合力扩大了事件的社会影响,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公共事件。从局部舆论演化到社会舆论的过程中,"意见领袖"发挥了很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正在迅速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媒体舆论的民意性、隐匿性和互动性特点的影响下,网络媒体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了一种“共振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网络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良性的循环也能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要合理地引导与规划“共振机制”,使其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公众参与民主论战和民主干预的可能性和力度,掌握了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在互联网舆论引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意见领袖由于行为失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影响到公信力的存续。在这样的背景下,维护网络公共理性、重建意见领袖公信力愈加重要和紧迫。这里首先建构了一种理想型的网络意见领袖公信力,然后以理想型为参照,批判地分析了各类网络意见领袖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最后提出了重建网络意见领袖公信力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网络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烁 《教育评论》2012,(1):60-62
在"微博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主体、时效性及其内化等,综合运用"圈群"性传播、"意见领袖"引导、"第一时间"原则、媒介素质培养等微博手段,对于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健康发展,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意见领袖"是网络环境下的意见领袖,具有行为的真实性与身份的隐蔽性、思维的主动性与受众的质疑性、关系的平等性与来源的草根性等特征;承担着信息的传递与加工者、内容的监管者和关系的协调者、网络舆论的引导者等多重角色;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要做好发现与启用、教育与引导、推崇与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广泛的信息源和知识面,具有较强的思想独立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既取决于发表言论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是个别网民追求人格放大、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结果。校园网络"意见领袖"在校园舆论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应从线上线下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工作,建设专业的校园网络...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特点,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意见领袖现状和管理缺位状态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培育与管理,可以从发现、引导学生草根意见领袖,培育、提升学生骨干意见领袖,树立品牌官方组织意见领袖,动态管理各类学生意见领袖,来助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掌控舆情,维护高校安定稳定,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文艺界的“舆论领袖”们一刻也没有放弃“设置议题”和“生产意见”,以此来指导社会舆论流向。但是,其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战时的舆论组织和引导,并不能局限在肤浅的启蒙或教化层面,局限在用大量感性的努力去激发民众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服务于战争。民主建国的历史趋势向“舆论领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舆论的组织和引导必须适时参与到理论建设中去;必须适时让某些理论问题成为能普遍引起公众关注的热点或焦点话题,从而形成影响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热”。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进入“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成为舆论发酵和传播的主阵地,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容易在群体意志裹挟下陷入集体盲思,引发情绪宣泄、圈层对抗、无脑跟风甚至演化成线下运动,危及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剖析青年群体极化的网络样态、生成逻辑及其造成的深刻影响,通过扭转舆论引导“沉默螺旋”,破除舆论引导“意见壁垒”,培植理性交往“同心场域”,提升青年网民“媒介素养”,发挥教育引领“蝴蝶效应”,激活防范群体极化的“青年自觉”以优化引导进路。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网络舆论领袖是“看不见的”,具有“文本”、“隐性”、“动态”和“混合”的特点,这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危机管理,删除和封禁过激言论和ID;重视官方通知的作用,安抚情绪.  相似文献   

18.
地方网络媒体在当前舆论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舆论引导现状并不容乐观.加强地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必须掌握网络的特点,突出地域优势,拓宽地方信息源渠道,掌握舆论主动权,注重舆论引导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迅速普及,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载体;另一方面,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淡化了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采取完善网络法规体系、强化校园网络媒体建设、培养青少年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热点形成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层面深,需要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并给予科学而有效的引导,以减少不良信息和负面舆论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干扰和破坏、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威胁和挑战。党和政府是舆论引导的主体力量,可以通过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打造网络信息平台、培养"意见领袖"、完善法规制度等方式,掌握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