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计算机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是网络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是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异步性、交互性、信息量大等优势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真正实现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我们可能这样定义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1.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有理…  相似文献   

2.
虚拟学习社区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什么是虚拟学习社区?我的定义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因此它不仅具有社会学属性,同时也具有人机系统的基本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教学是建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以广播电视为媒体的远程教育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不论从学习的适用对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的组织安排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来看,网络教学都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网络教学引进学校是提高其课程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其中,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关键.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就学校网络课程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网络职业培训是指处于非同一时空状况下的教师与学习者,通过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进行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为使网络职业培训设计和开发更好地体现现代职业培训的特点,有必要对指导网络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论、设计过程和方法等进行研究和探讨.投入学习理论是基于技术的学习环境中的一种学习模式.本文将投入学习理论引入能力本位的网络职业培训设计中,研究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能力本位的职业培训,提出了投入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职业培训设计的策略、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以能力为本的网络职业培训课程的开发质量,希望能对网络职业技术教学创新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网络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提出了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6.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用来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学习条件。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 W.Talyer)从现代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非智力因素”,至今尚无确切定义,一般有广义、狭义和具体的三种说法.广义的说法,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叫非智力因素,也即天生禀赋、智力因素之外的在人成长成才有密切关系的诸因素,如思想品质、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习惯、方法等.狭义的则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稍具体一点就是“四个三”:三句短语(成就动力、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心(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性(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非智力因素愈来愈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LT)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批判和发展.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常用的三种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本课题的界定所谓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课题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课题中的“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断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论则认为课程是“对话”。尽管目前关于课程还没有一个被人们公认的定义,但课程这个概念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广泛地使用着,人们一致理解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虽然有人强调是学程,有人强调是教程,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课  相似文献   

11.
"FEELS"是用五个英语词语的首字母编造的一个首字母缩写词,用来代表成功的教育五个方面的观念。这五个英语词语是:Flexible-goals(灵活的目标)、Engaged-learner(融入的学习者)、Embodied-knowledge(体现的知识)、Lively-interactive-learning(活泼互动的学习)和Supportive-teacher(支持性教师)。这一理念主要基于以下三种建设性后现代理论:以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哲学为基础的过程思想(也称"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威廉.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中经验的认识论及其基于此的"四R"课程思想和王红宇的课程自传及其"第三空间"的舞蹈的课程理论。作为一个概念,"FEELS"同英语词"feels",指人的"感受",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角度关注教育事件中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基于怀特海的宇宙论思想,它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宇宙的本质:即宇宙中时时、事事、处处均存在感受。"FEELS"可以被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来理解和欣赏成功的教育。其基本假设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2.
直流电阻电路是最简单的一类电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电路,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将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和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本人积几年辅导经验,对《电路分析》第一部分内容进行规纳总结,写成此辅导材料,希望能对九○级学员学习《电路分析》课程有所帮助.我们可以将整个电路分析课程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方向,两类约束,三个概念”.“一个方向”就是指参考方向;“两类约束”是指元件约束(元件的伏安关系)与结构约束(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三个概念”是指等效、化简和变换这三个概念.这种概括的原因是:第一,“一个方向,两类约束,三个概念”贯穿于全部电路分析课程的始终,每个章节,每一部分都  相似文献   

13.
《西宁教研》2002,(1):1-1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新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课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本性的关注点是两个: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什么知识?(即课程内容);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即课程形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分社竭诚为“两课”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陆续配套出版了“两课”示范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学生学习辅导用书、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课程之后,从今年9月份开始,又在“两课”示范教材(本科本)里均配送有一张学习卡,此卡可供学习者登陆我社4A网络教学平台进行50小时的网上学习,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更加丰富、便捷和优质的课程资源服务。现就有关学习卡的若干问题向学习者解答如下:问:学习卡是做什么用的?答:教材后配送的学习卡为学生免费提供了登陆我社4A网络教学平台(Http://4a.hep.edu.cn),进行该门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一、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涵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Badrul H.Khan在1997年将基于web的教学定义为:基于web的教学是利用包含www各种特性和资源的超媒体教学程序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得到促进和支持。我国的柳栋则认为网络教学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的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在这些专家见解的基础上,可以将交互式网络教学定义为:交互式网络教学是交互式课堂  相似文献   

17.
本课程(下)学习内容从第十章至第十三章。考试方法仍为闭卷式,填空题与计算题各约占50%。填空题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种为填入有关的定义、概念、重要结论等。例如:“RLC串联带通电路的中心角频率ω_0=____,上、下半功率点角频率ω_1、ω_2是指____,通频带的定义为____。”对以上空,应分别填入正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课程观,也就是人们的课程理念或课程的价值取向,它往往可以从人们对于课程的定义中透射出来.关于课程的定义,从狭义的“某门学科”到广义的“学生获得的经验”,实是观点殊异,看法纷纭.职教课程专家结合职教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这一概念亦有独到见解.美国职教课程专家芬奇(C.R.Finch)和克伦基尔顿(J.R.Crunkilton,1984)把课程定义为:“某个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与指导下所获得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可以看出,该定义强调:1.课程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即认为课程是学程而不是  相似文献   

19.
企业课程是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场所学习理论是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实质上是一种工作场所学习体系。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企业课程的内容可分为: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倾向性知识三种知识类型,其教学过程包括知识获得、参与实践共同体、知识系统化生成三个阶段。在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应该合理地对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同时根据学习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教学,最终促进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工作场所学习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重中心课程理论断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论则认为课程是"对话".尽管目前关于课程还没有一个被人们公认的定义,但课程这个概念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广泛地使用着,人们一致理解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虽然有人强调是学程,有人强调是教程,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意义上使用课程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