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优秀学校通过扩大规模、建立分校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二是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相对而言,薄弱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类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不高、社会声誉较差,因此,薄弱学校的改造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造薄弱学校策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城市的薄弱学校在 20%— 30%之间,有的甚至达到 40%”①在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所占比例还更大。“所谓薄弱学校,指的是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对薄弱。”②它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在本地区 (域 )属下游   办学条件是判断薄弱学校的重要方面。所谓办学条件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建设及教辅设施,另一个是师资的配备。以上饶市信州区薄弱初中为例,城区薄弱初中办学规模小,人均面积少,缺少必要的运动场地和设施,校园陈旧,实验…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薄弱学校存在的现状分析 汉寿县可以划为农村薄弱中心学校的大约3-5所,村小学近100所,占全县农村学校30%左右,以其中一所典型的薄弱学校(以下简称A校)为例:全乡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近百人.有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5所。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详细解剖.发现薄弱学校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校原是一所厂办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部,学校总人数只有362人,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各方面的条件远远不如区直属学校。每年小学六年级毕业的优、中等生大量流失……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一直深受薄弱之苦,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直是我校领导和英语教师们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1998年11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要点):一、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  相似文献   

6.
对薄弱学校问题的思考隋晶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一批办学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社会信誉不佳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存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家长烦心、社会关...  相似文献   

7.
薄弱学校一般是指管理不善、师资缺乏、教学条件不好、教育质量和效益低下、生源流失、社会声誉不好的学校。薄弱学校的成因是复杂的,有其历史性;薄弱学校的现状也各不相同,有其多样性。薄弱学校的存在对我国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教育的均衡化也带来挑战,对薄弱学校学区内的青少年是不公平的。怎样才能使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用传统的外在控制管理方式来改变薄弱学校的现状,是不可能的。笔者被调任到浙江省兰溪市六山初中任校长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运用校本管理理论,对我校进行了多年的薄弱改造和探索,逐渐使我校走…  相似文献   

8.
薄弱学校难以补充和稳定优质师资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问题。为了解决薄弱学校的师资建设困境,OECD国家采取了如下做法:改进职前教育,培养胜任薄弱学校教学的教师;优化招聘策略,提升薄弱学校师资聘任质量;强化专业发展,推动薄弱学校教师持续成长;改善工作环境,保证薄弱学校教师安心从教;实施激励措施,稳定薄弱学校教师队伍。这些做法对我国薄弱学校的改进、促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成为巩固发展“两基”成果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我县于1997年10月“两基”工作验收达标后,狠抓薄弱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各乡镇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了全县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两基”验收达标后,我们拟订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发展“两基”成果实施方案》,确定东山、蕉江两个少数民族乡镇学校为重点对象,白宝、朝南、两河三个贫困乡的学校和部分边远山区学校为主要扶持对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极大的倾斜和扶持。首先是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近三年来,我们多次召…  相似文献   

10.
新洲区第一初级中学原是一所薄弱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办学条件薄弱,生源严重不足,办学步履艰难。2003年初,区人民政府对学校办学体制进行改革,给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一所全新的花园式学校。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学校是薄弱学饺?有些同志曾有过片面的认识。一些学校的同志,当教育行政部门对一些薄弱学校要采取某种倾斜政策的时候,常常称自已是薄弱学校;当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进行评估验收、评选先进的时候,他们又常常不承认自己是薄弱学校。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和社会人士,又常常以学校升学率高低为标准,把一些升学率低的学校称为薄弱学校。这些认识都不全面。我们认为:所谓薄弱学校,是指那些办学条件比较差、学校管理比较弱、教学质量比较低、社会声誉不够好、与其他学校有较大差距而未被社会认可的学校。根据这种认识,我区于1985年在对全区38所中学和74所小学进行了合格学校验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把12所学校定为薄弱初中,把8所小学定为薄弱小学,分别占当年初中和小学总数的31%和11%。  相似文献   

12.
薄弱学校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和政策原因。改变薄弱学校面貌,促进薄弱学校差异化、跨越式发展,对实现人的现代化极具现实意义。分析薄弱学校产生的背景,根据调研材料从生源、经费、教师、教学、文化五个方面讨论了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发展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助推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新时代可从机制、投入、队伍、制度、文化五个方面探寻激发薄弱学校竞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泰和县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快,但不平衡,出现了一些薄弱学校。经过二年的共同努力,薄弱学校都有较大进步,治理薄弱学校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只有教师素质提高,才有学生素质的提高,才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让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提高认识,寻求学校发展的出路1.学校要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创办于1968年。1987年曾被市政府定为薄弱学校。在政府扶持及教委“奋发、重德、改革、扶持”的方针指导下,我校干部、教职工发扬“承认薄弱,不甘薄弱,奋发图强”的精神,努力改变落后面貌。1992年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薄弱学校的概念的界定入手,阐述了薄弱学校概念的基本内涵和薄弱学校存在的基本特征。笔者从国家政府层面分析阐述了薄弱学校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政府角度提出了改造薄弱学校的对策,包括转变观念,确立均衡的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对薄弱学校进行政策性倾斜;建立多极化的学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招生范围占大冶市城区半壁江山的东岳中学,5年前.是一所市民公认的薄弱学校,“差”和“落后”是学校的代名词,7个教学班,430名学生,门可罗雀,经营惨淡。现在,学校已拥有40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黄石市教育科研十强学校”……一块块奖牌折射出学校的综合实力。展开5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所薄弱学校是如何扔掉“薄弱”帽子的。  相似文献   

17.
薄弱学校的成因及变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友训 《教育探索》2002,(10):43-45
薄弱学校的存在,制约着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其生成是内外动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造薄弱学校意义重大,政府、社会、学校应齐抓共管,采取切实有效对策,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8.
薄弱学校的发展与改造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加强对"薄弱学校"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对薄弱学校的内涵进行了理论界定,对薄弱学校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择校、高收费等教育现象的持续,薄弱学校改造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进行薄弱学校改造。研究薄弱学校改造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薄弱学校的含义及其特征薄弱学校是指在某一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比较薄弱,继而造成教育质量低F’、社会声誉欠佳的学校。薄弱学校具有如下特征:1.相对性对薄弱学校的认定,必须以一个地区的同类学校为整体,通过比较而得出结论,因为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水…  相似文献   

20.
薄弱学校改造中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硬件设备不足影响学生知识获取、软件支持力度不够加剧学校薄弱.目前,薄弱学校改造存在三种"冲突":"物质援助"与"精神援助"的冲突、"生源流失"与"生源培养"的冲突、"思想教育"与"心理脱贫"的冲突.薄弱学校知识贫困学生的"镜像"表现为:贫困生在薄弱学校中遭遇的知识来源贫困、学困生在薄弱学校中遭遇的知识学习贫困、问题生在薄弱学校中遭遇的心理知识贫困.薄弱学校实现学生知识脱贫的策略有:一是加大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重视薄弱学校学生知识脱贫的能力培养;三是加强薄弱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援助.只有实现贫困学校学生的知识脱贫,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阶层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