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创业型大学: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下半叶,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突破大学的传统职能,向为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创业型大学转变。美国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孵化新产业为目的,以创新和开放的积极姿态与政府、产业界建立新关系,进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分析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内涵、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特征,便于我们了解创业型大学对知识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大学所创造的知识、技术、成果转移到社会与商业上,把知识转化为财富,实际上涉及到大学知识的流通与应用即大学技术转移问题。作为大学技术转移的重要模式,大学衍生企业这一在不久前被认为是大学学术发展的附属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衍生企业的产生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表明了衍生企业本身是大学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高科技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是高科技企业群的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地凸显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知识与技术“辐射源”的大学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该文探讨与分析了大学技术转移的衍生企业模式,并借此针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美国研究型大学对城市经济和产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不仅是国家创新的不竭动力,而且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美国研究型大学不仅为城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而且在改造传统工业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对城市经济和产业的贡献,得出如下结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切不可忽视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城市不仅要看到研究型大学为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更要意识到研究型大学所具有的潜在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服务社会,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含义。高校产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表明了高校企业本身是大学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高科技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凸显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清华大学校有企业的发展,探究了高校科技企业与学校的产学互动循环关系,充分肯定了校有企业在中国高校产学互动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适应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不能被动而应是主动适应产业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创新基础上努力发挥能动性。学科建设在大学服务社会、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研究型大学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加快提升学科水平、创新学科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大学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实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标的新突破点。基于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从系统科学论视角出发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科研、教学以及社会服务三方面所展开的组织创新,并从投入、过程、产出以及环境支持四方面提出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保障策略,以期为国家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是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四大创新平台"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实现大学向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转移的有效支撑,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并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大学科技园是整合大学优势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实现研究型大学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研究型大学、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应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历史演进及战略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高端人才的溢出效应为我所用,迅速提高研究创新能力,集聚扩大国内大学的海外学术影响力,是创建研究型大学和大学国际化的创新安排.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还可以提升我国在高等教育全球舞台上对高层次留学生的吸引能力,使更多的青年才俊来华深造,服务国家的教育外事战略.通过高水平大学国际化战略中的战略崛起能力、学术示范作用、群体积聚效应和政策推进效果,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转型,为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是促进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体方式,是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形成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职能整合状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利用知识技术创新成果,吸引外部资金开发新产业,加速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为产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使大学从社会支撑机构转变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些富于创新的研究型大学被人们称为"创业型大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与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以科研和培养高级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高水平大学的集合体,因此研究型大学的人才概念包括优秀的科研教学骨干和一流的研究生两个方面。研究型大学依靠自身强大的师资、一流的科研设施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5所国内研究型大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并从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和经费投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的创业型大学:国际视野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以创业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注重开展具有商用价值的科研活动,积极创办衍生高新科技企业,并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拓展为大学的新职能。本文在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创业型大学研究路径的基础上,对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探讨了创业型大学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大学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首要因素是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是高校科技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产学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技术创新是高校科技产业的效益增长模式,人才是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高校产业的历史,有一条清晰的演化路线:运转保障系统———政治任务———创收———服务社会。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高校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和升级。高校企业性质变化的趋势是:科技型企业比重逐步上升,商贸型企业比重逐步下降,学校独资企业比重逐步下降,无法人资格的院系办企业比重逐步下降。20世纪90年代后,以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东大阿尔派等一批高科技校办企业的崛起为标志,表明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已驶上了快车道。透视中国高校校办产业的现状,寻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推动我国高校校办产业更健康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上海、深圳的八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层访谈的基础上,归纳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所决定的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既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更看重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高新技术企业的骨干,一般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克服挫折的意志和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目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研合作、专业学位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求和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和能力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符合社会所需、突出学校办学宗旨三方面制定了研究型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教育培养目标,并制定详细的目标细则,以培养兼具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皖江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设立的国家级示范区,目标之一是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借鉴比较国内外产学研模式,适合示范区的模式有: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对接会模式,单元科技项目委托研发模式,科研院所、大学与企业共建企业研究中心模式,打造服务产业集群的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科技特派员模式,双元制教育模式,联合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为此需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加大政府自主创新目标和资源配置引导,完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法律保障,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措施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美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深入比较中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对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将起到一个借鉴和推进作用。文章剖析了我国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1~2019年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财税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果和机理。研究发现:财税政策组合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 型曲线关系,且随着创新水平的提高,财税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弹性不断降低。同时,财税政策组合会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桥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倒U 型的影响作用,且与低技术创新相比,由于高技术创新更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它发挥的中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