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运动训练专业成人招生对象的特殊性,分析了在役优秀运动员化教育的现状及提高优秀运动员化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运动训练专业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和扬州大学体育学院联合主办的“2006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4-26日在扬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方面的专家、体育教师约17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扬  相似文献   

3.
《体育科学》2005,25(12):55-55
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主办,成都体育学院承办的全国首届“体育新闻传播学”讲习班暨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5~27日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会议主题为“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来自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媒体共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张海峰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报告。他对当前体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体育宣传工作当前的总体形势,指出了当前体育宣传和媒体体育报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北京体育大学 2 0 0 2年函授教学工作会议的改革方案 ,进一步推进函授教材创新与改革进程 ,成人教育学院于 2 0 0 3年 3月 1日~ 2日组织召开了北京体育大学函授教材建设研讨会。这次会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张万增书记、钟秉枢副校长、何珍文副校长出席了会议并参加了有关教材建设的讨论 ,对于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会议由北京体育大学成教学院张明廷院长主持 ,主要议题是对函授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本、专科教学计划中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承担的五门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进行综合协调 ,目的是解决这…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9月 15~ 2 0日 ,在北京密云召开了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第 2 0次会议暨《体育函授通讯》编委会第 16次会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罗超毅副司长 ,人民体育出版社裴家荣总编 ,北京体育大学邢文华副校长 ,武汉体育学院陈伟常务副院长 ,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副院长 ,成都体育学院杨桦院长 ,西安体育学院权德庆副院长参加了会议。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教育处尹飞飞副处长出席会议并作了“2 0年体育成人教育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与对策”的报告。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成员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  相似文献   

6.
信息     
一九九四年广东省体育类高考事宜一、考试项目1.素质: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原地推铅球2.专项:考生自选二、考试时间;1994年6月中旬三、考试地点:广州考点;解放军体育学院湛江考点:湛江师范学院韶关考点;韶关大学肇庆考点:西江大学潮州考点:韩山师范学院四、广州体院运动训练专业(今年新增加武术、体育保健与康乐专业)仍按往年招生办法提  相似文献   

7.
国家体委召开的一九八六年全国体育学院招生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五日至十日在我院举行。会议研究了一九八六年全国体育学院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讨论修改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和办法。参加会议的有各体院(包括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教务处长、“招办”主任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9~14日,在广州体育学院召开了中国成协成人体育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第2次会议暨《体育成人教育学刊》编委会第24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体育教学》2006,(4):I0008-I0008
由首都体育学院技术学科部、北京市重点学科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科举办的全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6月23日——25日在享有“夏都”美誉的北京市延庆县召开。来自全国数十所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首都体育学院  相似文献   

10.
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第 8届学术会议暨全国《田径》教材工作会议 ,于 2 0 0 1年 7月 18日至 2 3日在天津体育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 14所体育学院及 11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的 6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 ,天津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商书彦到会并致欢迎词。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会长文超教授致开幕词。本届学术会主要议程是 :(1)专题学术报告会 ;(2 )中、青年田径专业教师论文报告会 ;(3)新版《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研讨会。另外 ,会上增补了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系主任成万祥教授为常委、天津体育学院和平教授、沈连国教授、管继春教授为委员…  相似文献   

11.
2002田径竞赛规则修改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整理、归纳2002田径竞赛规则修改的有关条款。并对其修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规则具有明显的变革特点,促进着田径运动和竞赛裁判工作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并对裁判员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学习、理解、掌握、运用新规则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自主择班教学分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主择班教学分组是根据高等学校的育人目标、大学生的心理动因和高校生源 特点而设计的适合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分组形式,实验证明,这种教学分组能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果,并使学 生的体育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3.
对2002年福建省高考体育测试的考试总成绩、身体素质考试成绩、专项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二、三线运动员2004年参加全国比赛前三名的成绩进行分析,并与部分省市二、三线运动员成绩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部分项目在全国保持一定优势,但后备人才严重匮乏;未来几年比赛夺金人员缺乏;部分项目与其它省市有较大的差距;其它省市对上海优势项目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数据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 2 0 0 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 ,该年报考天津体育学院人数为 198人 ,其中缺考 38人 ,有效记录 160个。1 不同来源考生公共课成绩分析   2 0 0 2年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按考生来源分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来源考生在外语、政治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这说明不同来源的考生在政治和外语水平上基本持平 ,但是 ,应届考生英语、政治平均成绩均低于其他来源的考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 ,非应届考生在研究生考试经验方面可能优于应届本科生 ;其次 ,非应届考生与应届本科…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专项素质差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当前学校武术的要求又大大提高,如何培养胜任学校武术教学的体育师资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通过文献法、社会调查、教学经验总结等方法研究提出:必须加大武术教学改革力度,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和强化武术基本功教学、强化武术技术能力、提高武术健身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加强武术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改革考核办法,这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培养胜任学校武术工作师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代粤东北客家武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粤东北客家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调研.粤东北客家武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的武术,它初步形成于清代中叶.客家武术的发展,除了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与客家武术各流派少有门户之见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客家武术进行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造有关,客家人中杰出代表的榜样作用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客家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现状、综合利用策略、管理模式、制度建设等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教学、向社会开放、赛事场地保障的综合利用策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高校体育场馆有教学部门管理、专业部门管理、混合管理3种管理模式;其制度建设可从综合管理制度、专项管理制度、场地使用制度、岗位职责4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需要应对的问题发生变化,有效培育竞技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和市场力量,并使之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应对的关键。在梳理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培育的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培育路径,应在培育目标上实现强政府与大社会共存、领域分离与作用互补。在培育的技术手段上,主要从政策激励、技术帮扶、管理革新、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研究建议,进行相关政策性和技术性帮扶,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其专业引领和规范引导作用,激发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认同,转变人们的消极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德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研究和课程教学情况,并时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对提高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有着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三个模块的“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