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初中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我们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述初中美育的任务,可将初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  相似文献   

2.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3.
"和谐"——审美教育的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美的基本内涵 ,审美教育作为以美来培养人的活动 ,“和谐”即是其不可偏离的基本指向。审美教育以塑造完美的人格、创造和谐的社会为教育目标 ,通过构建和谐的审美文化 ,在促进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使所培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当今全球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实践论“审美活动经验”,以洞穿形而上学这一内在意识建制为取向,并涵括对象化的审美经验。该审美“动词性”视角以劳动为价值始基,通过物—人感通的架构,促进感通秩序的生成: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性和谐和审美道义。区别于天命、神义的形上统筹,劳动始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敞开提供物—人双向解放、陶冶的理论前提和造命逻辑:劳动工具及其语言行动是承载社会联动和历史薪传的人类硕果——劳动即本即体,是超越特定规律和有限目的的践行方式和普遍形式;自然感性和社会感通的基础同构是马克思审美感通概念延伸向社会改造的历史动力。基于物—人同构而人—人同构的内在逻辑,实践论美学在批判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逻辑弊端的前提下,反观实践活动自身自然—宇宙美学的受限经验,介入命运共同体的感通架构与人文信靠。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的动宾词组是不懂外语词源的望文生义。充分利用汉语表达的特点与优势,可以将“审美”的内涵细分为“九感”,即感官、感性属性、感觉、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应和感悟等,它们之间互相促动,认知、反思、判断等理性因素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融合进来。审美教育就是以增强审美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是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6.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先生的精辟论断,为我们明确了通过美的形态来达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大纲所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亦向教师明确了美育的任务.所谓美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灵魂、美化人们生活的德育.在现代化教育中,以美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审美意识,并使之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学校美育,除了发挥音乐、体育、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外,还应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社会美存于社会本身,人性美、人格美存在于人物自身.中学语文课本入选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因此,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运用教学艺术,按美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多,美术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传统美术课程有新的突破,许多美术教师改变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团队中“平等的首席”。美术教师应该怎样适应美术新课程课堂角色的变化,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改变“传话”为“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充分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个性,真正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主人,这正是当今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些理念的明确提出,告诉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审美的启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语言是缘于编辑劳动的再创造性、局限性和潜隐性等特点而创造的用以表达编辑思想、完成编辑任务的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编辑语言分为文字语言和形象语言两大类,具有表述功能、评价功能、导引功能、调剂功能和审美功能。编辑语言是编辑劳动的手段,充分运用、发展和研究编辑语言,是发展编辑事业、完善编辑学体系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体育起源问题,许多人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的观点有:(1)“劳动创造论”;(2)“生理心理起源论”;(3)“多源论”等。我认为“劳动创造论”是正确的,这个论点比较符合客观历史发展的实际。现作如下粗浅分析,以求同各家观点商榷。  相似文献   

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破了存在于人类之中的自觉不自觉的审美欲望与审美需要。审美态度的核心因素便是“审美欲望之被唤醒,激活以及初步的满足”,它是以审美需要为内在根据形成的。而人类的审美欲望、需要又是随着生存劳动产生的。邓福星在《艺术前的艺术》一书里为我们很好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着眼于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和促进受教育者的审美发展,服务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美术鉴赏在提高学生智力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完善个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一些客观的历史原因,美术鉴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一些问题,本文对美术鉴赏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合理、科学地调整,展开实践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知白以独特的贵州山水创造了风格特异的“泼墨大写意”山水画风格,深刻反映了贵州的地域自然精神,并达到一种审美文化的高度,使自己成为一位极有价值的山水画家.  相似文献   

14.
苏轼既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成就,又彰显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贬谪期间有着鲜明的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境。即:不再囿于自然山水的阻隔和贫乏的物质生活,而是以情为本,以超然的心态赏玩着生活中的普通之物,咀嚼着周遭的普通之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他笔下皆化为艺术,焕发生机,昭示着他澄明、宁静、平和淡泊、旷远而深湛的审美心态。这种无往而不适的审美人生智慧汇聚着孔子舞雩风流的人的自然化精神与庄子“适意不异逍遥游”的艺术境界,又有别于同时代以理为本,高谈道德伦理的理学,直指人的现实的情感愉悦,成为了古代士人安身立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人类自身完善和改造的手段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个结论已被证明是一个科学的真理。“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界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劳动过程本身同时就是身体锻炼。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慢慢认识到了“这种运动”对改变人的“自身自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新时代要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科学DV制作”是一种极具思维含量和挑战性的创造性劳动,是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劳动教育载体。本文以武汉六中高中劳动教育“科学DV制作”课程的探索为例,从课程设置、目标确定及实施反思三个维度阐释了学校在高中劳动教育新途径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六朝文论看古典诗文的形式美理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文虽然也讲“形象性”,但更以追求情意美和形式美为主要特征。曹丕的“本同末异”说表达了各体文章的共同审美属性与具体风格的内在关系,是对文学审美价值的根本肯定。陆机、葛洪、沈约、刘勰、萧统等对文学的形式美理论多有发展,其中刘勰标举的“形美,声美,情美”是对形式美内涵的高度概括。六朝时盛行的“文笔”之分,其实质亦在推崇文学的审美功能。健康的形式美审美标准主张情采相胜,丽而不淫,由人工而达“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欣赏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水平,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校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当前中小学校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事业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正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形式表现出来。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多学科和科学美术学为基础,立足于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通过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欣赏给学生以启迪,传统单纯的美术教学应向综合性美术教育发展,全面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天人合一"生态美学思想兼具荒野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审美目标,以情感和感知为审美途径,以实现精神和现实上的人与自然主客统一的完善审美境界。这种东方式生态美学思想对中越文学的影响深远,如在《金云翘传》中,青心才人与阮攸巧妙地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自然书写结合起来,通过以自然之美比貌、以自然之造化示命、以自然之景寄情、以自然之灵性喻神魂、以自然之理明志,创造了一个骨肉丰满的传奇女子王翠翘,还营造出一个个人与自然相合的美学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