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的春晚是在近年来春晚一直面临相当压力的情况之下放下重负、放手一搏,大胆尝试脱离已经相对稳定的模式,在30年的重要关口,开始寻找和探索新的可能性的努力。春晚三十年,不破怎能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而立"的春晚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她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2.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中央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的重要象征性行为,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于27年[1]来每年中最特别的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晚上.春晚的最终固定被许多文化研究者称为是一种"新民俗":承载了传统春节文化、民间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融.春晚本身作为一个文化文本重构了传统春节文化甚至建构了国家形象和社会共同记忆.这种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大型歌舞电视联欢晚会实际上是选择性地成了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3.
张培琼 《今传媒》2016,(1):116-117
本文从"春晚"所呈现出的年俗文化角度入手,通过对"春晚"的来源及发展历程、新年俗文化的特点、"春晚"所具有的"新年俗"文化品格及观众对其文化心理解读的综述和深入分析,探讨了"春晚"在当代"新年俗"文化构建中的意义,并指出近年"春晚"存在的问题,对"春晚"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6年春晚是电视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表现出人民群众对电视媒体的期望与需要。据央视统计,2016年除夕夜春晚直播期间的受众总规模达10.33亿,超过去年三成。春晚除了行业舆论一直关注的创新和吸引力问题,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的大热折射出的电视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互动亦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2016年春晚与支付宝"咻一咻"集五福的互动为例,探讨跨媒体互动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春节和公元纪年无关,它是夏历体系中最大的节日。严格而论,中国"春晚"应当采用更为准确的中华纪年,而2012年的"春晚"则应称为夏历壬辰年"春晚"或简称龙年"春晚"。龙年"春晚"结束后,央视"春晚"制作团队又一次经历了一种包括观众、批评家以及业内人士的  相似文献   

6.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粒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声音     
《视听界》2013,(2):1-1
最近五年,路子不对,老百姓过得还很苦。春晚却一直在歌功颂德拍马屁。——参加过三十一年春晚彩排的前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批评春晚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春晚"以每年数亿人的观众规模创造着收视奇迹,并由自发转向自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度媒介事件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历经三十年发展。1983年的"春晚"在国人心目中打下了深刻烙印。2005年,"春晚"由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并机播出,收视率达到95.45%,创20年新高峰①。2008年,"春晚"满意度高达84.3%②。"春晚"的收视霸主地位几十年未曾动摇。"春晚"以每年  相似文献   

9.
马硕 《当代传播》2021,(2):55-59
凭借电视传播,春节联欢晚会在开播的39年中实现了时空的连接,通过对国家、家庭、个人的凝聚,使观看春晚成为现代中国人参与春节仪式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从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下降、观众对春晚颇有微词看,每年耗资巨大的春晚并没有完成从"新民俗"到"新传统"的转换.在中国春节仪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中,春晚不但未能起到强化节日仪...  相似文献   

10.
大型纪录片《春晚》一共5集,每集时长48分钟,于2012年1月23日至27日(正月初一至初五)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本片以2012年央视"春晚"为切入点,跟踪拍摄"春晚"的创作过程,同时穿插30年来"春晚"的  相似文献   

11.
央视春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老百姓欢度春节的"新民俗".在除夕守岁之夜,看春晚、聊春晚也成为不少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央视春晚与往年春晚一样,播出后便引起诸多争议,植入式广告成为央视春晚重大的争议点,观众对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广告产生了异议,众多网友戏称,央视以前是"在春晚中插播广告",而虎年春晚是"在广告中插播春晚",抱怨植入广告的数量过多,对央视来说是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自2008年12月的月度舆情报告以来,已构建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务界评价较高的网络舆情指数评价体系,春节期间,我们使用了该评价体系用来评测北京电视台三台春晚--"三屏合一"新春晚(以下简称为网络春晚)、北京台春晚以及环球春晚--的舆情反馈和评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肖冰 《视听界》2015,(1):99-101
临近春节,春晚又成为各级电视台的重点节目。央视春晚"高大上",卫视春晚"高富帅",网络春晚灵活多变,城市台如何在三重挤压下开辟出自己的"一线天"?本文以徐州台三届"百姓春晚"为例,探索城市台春晚的特色之路。一、"百姓春晚"的创作原则作为欢庆春节的一种表现方式,春节晚会已经成为现代传播语境下的新年俗。其本源与艺术创作的本源一致:来源于百姓,传播于百姓,分享于百  相似文献   

15.
从1983年到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2012年的春晚以“致敬30年”的主题段落,以取消商业广告的方式,意在回归传统.但是,去商业的方式没有达到2012年春晚的预期效果.本文以解释性的方式重新审视春晚的历史,试图回答这30年来发生的根本变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2012年春晚的回归话题;其次回顾30年春晚的重要节点;最后,分析春晚“失宠”的原因,探讨春晚可能的走向.本文的基本思考是:春晚从服务人民变为召唤大众的转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变迁.商业化并不是春晚衰落的主要症结,重新整合碎裂的社会才是关键问题.央视和春晚所代表的大众传媒的召唤作用今后仍然需要,但也可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  相似文献   

17.
说起过年,大家必谈的一件事情就是春晚,在时间的流淌中,它俨然成为了一种仪式,更是对家的一种牵挂。羊年春晚,在不变的情谊中,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新风,像一出精彩的"大变脸"。变脸一:在内容上,新增春晚吉祥物和反串歌曲表演。央视羊年春晚新增吉祥物"阳阳",表达了"活泼阳光、三阳开泰"的美好寓意。这是33年春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吉祥物,开春晚之先河。在春晚直播结束的第二天,吉祥物"阳阳"就在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  相似文献   

18.
正《咬文嚼字》杂志在对马年春晚的点评中指出,短片《"春晚"是什么》结尾的屏幕文字"春晚是想你的365天"犯了常识性错误。365天的"年"是公历年,而举行春晚的"除夕"则是创于夏代的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年的特定日期。农历平年是12个月,354天至355天;闰年是13个月,383天至384天。也就是说,春晚的间隔永远不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3日创办的《我要上春晚》在短短的不到一年内就迅速蹿红,引发观众的热捧。其根本原因还是在节目的质量上,这也印证了传播价值形成中那个永恒的基础,那就是:内容才是传播的灵魂。而对于《我要上春晚》,好的内容主要源于创新和开放。这是因为,《我要上春晚》创办的初衷就是基于"春晚"的创新需要,这无疑是她的源动力。而开放则源于"开门办春晚"的时代要求,目的是让更多的"草根"们登上春晚的舞台,让春晚获得民间的力量和更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20.
马嘉 《东南传播》2012,(4):128-128
<正>BTV环球春晚是北京电视台原创的春晚品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际化春晚"。2012年BTV环球春晚以"天下一家"的构想、以歌舞并胜的艺术形态、汇聚中外顶级明星、集成世界经典文艺,上演环球景观大戏,创新春晚文化视听,并同时演绎"相容共生"、和而不同"的和平与友谊的文明理念。一、推行"上善若水"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环球春晚立足北京,根植于中国"德行天下"、"上善若水"的思想内核,颇具创新地引入"水"的概念,并在极具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