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清阳 《少年月刊》2013,(11):20-20
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有开心的,有伤心的……但是,那一次…… 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才上四年级。那时的我总爱偷懒,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写得乱七八糟。那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看图写话。我心想:反正老师明天不查作业,不写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2.
莫结桃 《教师》2012,(15):76-76
"今天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我还没有说完,教室竟然炸开了锅,学生愁眉苦脸地喊起来:"老师,不要写作文啊!"想不到我第一次布置写作文,学生如此抗拒。迫于新老师的权威,孩子们极不情愿地接受了写一篇作文的作业,可收上来的作文比我意料中的还差。面对字迹潦草,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习作,我沉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周云龙 《师道》2007,(3):50-51
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请你以“当……不在身边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老师提示,省略号上可以填上爸爸、妈妈、老师或者伙伴,  相似文献   

4.
看了《雨天能看到日出吗 ?》一案例后 ,我为小明叫好 ,为子杰遗憾。我认为小明的作文是可以的 ,子杰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我们不妨先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观日出 ,然后 ,写一篇小作文《日出》。”作业只要求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看日出 ,然后写作文。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写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日出情况。再说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一定是让同学们进行一次习作训练 ,而不是对星期六或星期日日出情况的记录。所以小明“过去曾专门去看过日出 ,对日出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积累的习作材料 ,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不可以呢 ?教…  相似文献   

5.
习作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少有欢喜,多是忧.老师布置习作任务时,很多孩子咬着笔杆,一筹莫展,为了应付作业,他们勉强成文,所写内容空洞无物. 我班有个孩子在写《假如我是老师》的作文时,这样写道:"当老师真幸福,只需布置作业,而不用写作业,长大了我也要当老师!"可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对于作文,动口不动手.读了这篇作文,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该如何改变这种强迫式的作文教学方式?我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效地激发孩子作文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何我不尝试和孩子一起动笔作文呢? 在"砸鸭子"的活动作文课上,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作文,孩子们的作文热情高涨,习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一个偶然机会我阅读了一位初一学生的一则日记,题为《请求》。日记主要内容摘录如下:“昨天晚上,我正在自己的梦境之中找寻自己小学时代那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突然,那些作业本都追过来说‘强强,你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快点写!快点写!’……每当老师布置那一项项重如泰山的作业,我们大家总是忍气吞声,尽量将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作业完成。” 日记的结尾写道:“老师,请您不要把这沉重的作业大山压在我们背上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校一位语文教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有个学生给这位老师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我想向您说一句老实话,我就怕过星期天。因为一到星期天,就要做好多作业,整天做不完,请您以后少布置一些作业,让我们在星期夫好好玩玩,过两天双要过星期天了,希望您能考虑我这个请求。您的  相似文献   

8.
我曾批阅过一篇习作,那篇习作写跑题了,连体裁也变了。但是里边有两句“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送给我的老师,可是我够不着,我想采朵天边的云彩,送给我的老师,可是我做不到”很有诗意。于是,我把他叫来,先肯定他的文句写得优美,再对照习作要求指出毛病所在,让他重写。  相似文献   

9.
正在本栏目中我曾经写过一篇《议论文也要有抒情》,今天却想跟大家说说"节制抒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一道命题作文:"远方"。一个女孩在微博上写给我一句话,算是她交的作业:"对他们来说,离开家的地方,就是远方。"下面是她写给我的一个注解:"啊,老师,这个星期我没时间写作文了……所以先只写这一句话好了。我在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我为他指了路,他特别热情开心地  相似文献   

10.
钱进 《安徽教育》2014,(1):33-33
<正>作为一名老师,肯定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天布置的作业,第二天检查时,总有个别学生忘记写了,却说"我的作业写了,落在家里忘记带了"。我也不例外,但那一次却使我改变了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的方法。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教室,检查上星期五布置的家庭作业。当我检查到李敏的作业时,她在书包里翻了半天也没找到作业本。我有点不高兴:"你的作业写了没有?"她颤巍巍地说:"老师,我真的写了,可是现在就是找不到。"  相似文献   

11.
我曾批阅过一篇习作,那篇习作写跑题了,连体裁也变了.但是里边有两句"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送给我的老师,可是我够不着.我想采朵天边的云彩,送给我的老师,可是我做不到"很有诗意.于是,我把他叫来,先肯定他的文句写得优美,再对照习作要求指出毛病所在,让他重写.  相似文献   

12.
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习作水平呢?近年来,我尝试改变习作作业的形式,变写作为“玩作”,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让学生以真实的见闻、亲身的经历和真切的感受为习作内容,让学生在心目中播下了这样一个信念:写作文不难,写作文很有趣味,写作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变写为看。观察是习作的起点,要写好习作,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因此,我把写一篇习作的作业改为观察作业。观察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雨雪霜、花草树木;观察美丽的乡村、热闹的集市、可爱的动物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一次只布置观察一个方面,并指…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关,如何突破这个难关,老师们做了许多探索,但大多着眼于研究动笔前的写作技法指导上。下面一则教学实践却从另一个角度启示我们:习作后的评讲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新年前夕,我曾经批阅过一篇习作,那篇习作写离题了,连体裁也变了。但里边有两句“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送给我的老师,可是我够不着。我想采朵天边的云彩,送给我的老师,可是我做不到。”很有诗  相似文献   

14.
孙珂 《山东教育》2004,(16):10-11
寒假中,我布置给学生一篇习作:《激动的时刻》。新学期开始,检查作业时.我发现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放假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老师手中接过家庭通知书.打开看时,一个大大的‘优’字映入眼帘,我简直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确认这是事实之后,我紧张的心情一散而去。于是,我赶紧展示给同桌看.那样子真有点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15.
醉心亭     
"星期一交一篇游记,记住呀!"布置完作业,老师就匆匆走了。这可叫我为难了。农村小屁孩,哪都没去过,这可叫我咋交差啊!回家之后,外婆见我眉头都锁在一起了,心疼地问:"咋咧?""老师叫我们写一篇游记,我哪都没去过,这儿又没啥景点,咋写呀?"外婆想了一会儿,说:"有一个亭子,你看写这中不?"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为了让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写作基础,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我决定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我想只有平时注重“量”的积累,有一天才会有“质”的飞跃。可是,当我有一天,在浏览学生的日记发现“我讨厌语文老师布置的每天写一篇日记的作业”时,我惊呆了,原来我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经过反思和与学生交心,我恍然大悟:原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才是这个学段的重要任务。因此,我“悬崖勒马”,及时改变了自己的不受欢迎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爸爸妈妈:你们认为我们小孩子很幸福,可我想来想去,并不觉得我们生活得很好。就拿学习来说吧。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奶奶就说,学习是一项最辛苦的工作,如果把学习搞上去了,那就是把一生的生活层次都提上去了。我什么大道理都明白,可就是被奶奶这句话震住了,始终不能明白,它太深奥了。几年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回想起奶奶的话,总能明白点什么。真的,学习不容易。你看,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谁又能不服从呢?何况,我又想当个好学生,你看过好学生不写作业吗?心中有100个不满,也得放下。我每天除了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妈妈还请老师给我补…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在班会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应该怎样留作业?一个平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发言了:"老师,您平时教的生字,我在课上就记住了.可我的字总写不好看,我能不能不抄生字,自己练练字?"经他一说,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想少抄生字多练口算;有的却想多练朗读;还有几个同学要挤出时间写观察日记……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和期待老师认可的目光,我感动了--八九岁的孩子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呀!  相似文献   

19.
学完了一组写人的文章,决定让孩子们练练笔。于是布置一项作业:写一个人。收上作业本一看,十有六七的孩子选择写我这个语文老师。那好,就看看这帮孩子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作业一直被限制在老师布置的狭小天地中:写什么作业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老师提出的要求;作业的好坏也要按照老师确定的标准……以致扼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造成了种种弊病。一、作业数量统一,使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支配时间。比如我班有一生对书法情有独钟,家长也为他创造了很多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