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祥芹先生是一位成果丰富的文章学家,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学家。他积35年的中学和大学语文教学经验,潜心致力于语文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纵观他几百万字的学术著述,大体可归为四类:语文教师学、语文学、文章学、阅读学。这四个领域属语文教育学苑中少人问津的寂寥之地。如他所言:“志在拓荒,为根治语文教育理  相似文献   

2.
《今日小学生》跟我们说拜拜了,《学苑创造》诞生了——2008年的钟声敲响了,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在这百花园里,盛开了一朵艳丽的鲜花——《学苑创造》。《学苑创造》选准创造这个主题,以学苑为据点,以创造为目标,将带着我们走进:学苑风景——游览校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创造大观——在创造的大观园里闲庭信步;课堂链接——名师指点,让我们的学习好上加好;创新读写——赏五千年文化,唱时代新歌;  相似文献   

3.
四年前,王韩锁(时任邯郸学院党委书记)、康香阁(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两位先生精心推出了《学术名家访谈录》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以其丰赡、宏博、沉凝、新颖、翔实在学界反响颇大,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述评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一学苑盛事:四年后,康香阁先生又郑重推出了这部底蕴深厚、逸韵独标的《学术高端访谈与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高华先生欣然为之作序,编著者深入访谈了13位著名专家学者,涉猎文学、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山西学风淳朴,应该比较适合有"朴学"之称的清代主流学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山西学者真正预流乾嘉考据学则到了嘉道年间.嘉道之际西北史地学兴起,且渐为晚清显学之一,其兴起与发展都与山西学者有重要关系.祁韵士是嘉庆年间第一位专事西北史地研究的学者,于西北史地学有筚路蓝缕之功;张穆和他的<蒙古游牧记>则进一步推动了西北史地学的发展,且为其由倾向考古转向注重经世致用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内容:根据中央数字电视青年学苑频道访谈栏目《青年职场》之“薪情访谈”节目整理。  相似文献   

6.
罗尔纲与史学研究会同仁在研究、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成为他们潜心治学的巨大动力,化为学苑中丰硕的研究成果。考察罗尔纲与史学研究会成员的学术交往,有助于现当代史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MOOC体现了在线教育的太多优越性,可现状又无法让其真正发挥实际作用。MOOC实践者们尝试探索各种新的模式,其中SPOC就是一种最值得探究的结合高校融合创新的典范模式。2013年正式上线的清华大学"智学苑"平台便成功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智学苑"数字教学平台对现今SPOC平台本土化发展现状的冷静分析,针对SPOC本土化实践力争做出切实思考,指出SPOC在本土化过程中将面临的诸多障碍与阻力,以期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今日小学生》改名、改版啦——2008年,《今日小学生》生出了一个"胖宝宝",它的名字叫《学苑创造》。"胖宝宝"用"创造"作主题,拿"学苑"当据点,以"创新"为能事,将带着咱们:  相似文献   

9.
“花儿”产生于古河州(即现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流传于西北诸省的各民族之中。“花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分布地区之广,民族之众,为其他民歌所不及!故研究“花儿”的人早已有之,但形成“花儿”学,却是近几年来的事。 去年四月间银川召开的“西北五市回族文学讨论会”和七月间兰州召开的“‘花儿’学术讨论会”上,专门研究和探讨了“花儿”在学术上的有关问题,便大大地推进了“花儿”学的研究进程。本文就“花儿”的特色问题作一些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四十年代“开发青海”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民党政府在三、四十年代“开发西北”的缘起,以及政界、学术舆论界围绕“开发西北”应从何地首先着手及怎样入手问题的论战,笔者已做过文章介绍。我们注意到,在“开发西北”的声浪中,“开发青海”实乃为口号提得最响亮、所谈内容最多、相应也最受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之做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点击文学社心桥学苑文学社简介福建厦门同安西塘小学心桥学苑文学社,由学校语文教研组创立。文学社以"搭建心灵沟通桥梁,提供习作交流平台"为宗旨,致力于推广校园文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孩子们的心灵乐园。社刊《忘忧草》为社员提供了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让社员在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教师》2005,(2):F003-F003
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展示广大优秀教育工作者思想理论成就,推广先进经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中国人民教师》杂志社、学苑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学术部门联合编纂《中国基础教育大典》,同时开展“全国优秀基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现向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类职业学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征稿。  相似文献   

13.
清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史地学者主张关注现实,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派别。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派学者的经世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北联大的产生主要缘于国民政府在抗战背景下实行的"后方战略",而非学人自主自觉的学术生成。这导致了西北联大后来的曲折变化和最终的落定状态。缺少学人自主自觉的耦合使西北联大的精神文化长期处于无根状态,这样的大学是难以坚守的,这也是西北联大长期以来少有人关注的主要原因。在西北联大的兴衰起落中,行政力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术自觉与自主并未真正形成,保障学术自觉与自主的现代大学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西北联大的案例给当下中国大学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确立学术自主,唤回学人自觉,并加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各种条件下提升大学品质的通用密码。  相似文献   

15.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依托董事会筹集运行经费,并持续获得了足够的发展经费,促进了我国近代佛教图书馆经费运行体制的近代化转型。文章简要探讨了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和经费构成,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经费分配和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士人流动与文化传承考察,北魏立国之初深受西北河陇地域文化滋养。河陇地区自汉魏以来形成的士族文化,历西晋十六国继续壮大,孕育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北魏立国,大批士族文人迁入北魏政治文化中心,一些著名文人、学者或入朝为官,或延馆讲学,把河陇学术直接植入北魏朝野。北魏文坛,主张文章致用,文风趋向质朴;在治学方面推崇儒学,重视史志著述;治学态度秉承史家求实与精审的精神。凡此种种,与西北河陇学术风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王有春 《高教探索》2012,(4):97-104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创办于1938年12月,1950年因学校行政机构整编而撤销。它以"训练教育学术专材,研究高深教育学术"为目的,对西北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改进,并培养了一大批教育研究人才,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研究机构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抗战期间,由师范类院校创设的教育研究机构仅此一家,其教育研究体现了自己的特色,为教育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秉德教授是原西北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民盟常委、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一日特邀到我院作了《正确处理高师教学工作中的几种关系》的学术讲座,对我院教职工很有启发意义,本刊特发表此文,以表达我们对李先生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9.
1938—1946年,西北联大立足汉中八年,自始至终把服务陕南乃至西北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之一。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学术推广部”和“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是西北联大最重要的常设社会服务机构。它们推广工业社会教育及工程学术事业,协助西北各省区地方建设与生产事业,推进社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启示当代高校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理清思路,把社会服务的效益与办学质量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清嘉道年间的西北史地研究被后人称为“显学”,经世致用精神复活的主要代表.经世名家辈出,经世名篇颇丰.江南西北史地学人沈垚作为嘉道年间西北史地学者群中的一员,他以其经世之作《新疆私议》而闻名遐迩,后人研究较多.但他早期是一位沿袭传统舆地学治学理路,深受乾嘉学术影响的学人,他早期的众多作品都是沿袭考据学的脉络而作的传统舆地学.他能够由治“舆地之技”转变到治“有用之学”的道路,有诸多原因.本文就其治学道路转变的诸多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得知他走上经世治学道路的缘由,同时,也明晰嘉道年间西北史地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