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昀 《考试周刊》2013,(32):181-181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合作力及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当今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学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和关注,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基础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观念,提升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和能力。结合自身多年美术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晶 《河北教育》2005,(24):36-37
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美术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而且是一种以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以利于更好地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又是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学生的信息素养来提高美术教育的水平,既是信息时代对美术教育的要求,也是信息化时代下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施荷仙 《考试周刊》2011,(72):232-233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之所以说它是过程是有原因的:美术教育不会在某天变得不需要,相反,随着教育的系统化和发展,美术这门"小学科"将会从之前的小角色登上现代教育的大舞台,而小学美术教育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启蒙阶段。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6.
幼儿美术素养的培养是全面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所需具备的综合素养之一。结合中班美术教育活动《奇特的桥》展开"设计—实施—考察—反思"行动研究,希望通过《奇特的桥》这一美术活动,探索出中班幼儿美术素养培养的活动设计思路、指导策略及空间布置策略等,进一步促进中班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时刻把美渗透于课堂每个环节。让美术课堂真正充满着美。  相似文献   

8.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是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刘雅静 《天津教育》2023,(9):128-130
<正>现如今,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取代,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实施下,艺术教育重新受到重视。美术是一门特色鲜明的艺术课程,能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必须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图素养、培养审美素养、培养艺术表现素养四个方面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课改目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由此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当前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任务。素描作为小学生学习专业绘画的基础,在美术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美术教师应顺应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和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以阳新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为个案,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培训机制与基础教育改革不适应;培训模式与教师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培训资源供给与教师的需求不适应;培训理论与实际教学不适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当前培训机制缺乏创新,跟不上新的变化;培训主体的人格被忽视。见物不见人;培训观念仍只重视职前教育,轻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随意性大。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通过改革培训体制、加大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模式、整合培训资源、倡导教育科研、建构评价体系、做到依法治教、从严治训,才能促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健康发展,加快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和重要的发展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本文以阳新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为个案,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培训机制与基础教育改革不适应;培训模式与教师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培训资源供给与教师的需求不适应;培训理论与实际教学不适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当前培训机制缺乏创新,跟不上新的变化;培训主体的人格被忽视,见物不见人;培训观念仍只重视职前教育,轻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随意性大。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通过改革培训体制、加大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模式、整合培训资源、倡导教育科研、建构评价体系、做到依法治教、从严治训,才能促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健康发展,加快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是立足于中小学校本研修、立足于干部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教育教学全面质量提高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作为承上启下,介于区教育行政、政府督导与基层学校之间的业务指导机构,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中应该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技能实训课程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综合性、体验性、互动性、创新性特点。课程体系中设置教师技能实训课程模块有利于基础教育新师资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未来小学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利于师范生个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教师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是高师与地方的合作关系弱化,高师专业教育与小学教育改革脱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钩。加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构建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有利于小学教师的培养与专业发展,有利于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实现。要从加强合作的角度对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实行"高校—小学为本"办学模式,坚持培养培训机构与模式的开放性、科学性,以推进教师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海南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国内外小学教师培养的发展态势,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海南省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全面发展,基础宽厚,文理相通,学有专长,特色鲜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小学教师和管理人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初等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的研究,是把高师生放在小学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持续地培养,把教师的培养过程看作一个实践的过程。高师生在服务小学中学习,在接受小学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充分显示了师范院校独具的教育特色,体现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若想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关键是在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屏弃"以学科为中心,对事物进行分割教育"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实现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整体教育;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两个平台一线贯穿"的24字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小学教师,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来自中小学各个层面的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方式改革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指出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及对教师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使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学教师职前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培养高质量的本科小学师资是小学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必然趋势。通过对我国小学教师职前能力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提出"分离式"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