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点,设计符合学校开展的健身干预方案,通过实施,探索运动干预方案对学生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小学5年级8个班男、女生388人为实验对象,实施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相关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指标选取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指标14项测定并进行分析,显著性取P<0.05。结果:10周的运动干预,使受试者体脂含量、心肺功能、力量、柔韧、灵敏性、平衡稳定性及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通过干预提高了受试少年儿童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结论: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干预方案可以作为学校组织开展体育课及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体育安全教育干预对促进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安全运动态度变化的作用,研究采用了2(实验组与对照组)×2(性别)×2(初一、初二两个年级)析因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目的是为学校开展运动安全教育,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策略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研究结果与分析:(1)教育干预的主效应显著,说明干预对学生安全态度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干预前学生的运动安全态度水平越高,干预后其运动安全态度水平增高的幅度越明显;(2)干预与年级的交互效应显著,交互效应图显示对高年级的干预效果好于低年级;(3)干预与性别的交互效应亦显著,交互效应图显示对女生的干预效果好于男生。结论:对中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其体育安全态度,这对其形成安全的体育运动行为,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效应,建议学校加强体育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开展轮滑运动项目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发现,轮滑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体育教育的科学性、时尚性,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精神,这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其它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把轮滑运动项目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这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运动损伤特征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并对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的原因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学生运动损伤的分布特征、防治状况,拟提出重点干预措施。体育专业大学新生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平均损伤发生人次均高于二~四年级学生。术科上课、意外事故是损伤的高发场合和主要原因;踝关节伤发生率最高,多为中等程度急性损伤;治疗多采用中药及理疗等手段,疗效优良占33.1%;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体育课学习的学生保健政策,加强对体育专业新生体育安全意识教育,强化运动损伤知识传授,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运动损伤疗效,主动防治,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排球代表队学生进行功能动作筛查,并对个案进行干预实验,为队伍提供风险报告和预防损伤的训练方案。结果:总分的平均值男排13.75,女排14.14,测试总分低于14分的男排为42.67%,女排为35.71%;男女排主动直膝抬腿得分均为项目中平均分最高的项目;男排总体不对称比例33%,女排为34.28%;男女排躯干旋转稳定性、肩部灵活性和深蹲测试测试得分较低;4名运动员干预后测试得分有提高。结论:男女排整体处于运动损伤高风险临界值;不对称比例较严重;男女排屈髋的主动灵活性、无负荷状态分腿能力、在骨盆稳定以及对侧腿保持主动伸展情况下大腿后部肌群的主动柔韧性相对较好;男排腰部损伤概率相对更大,女排中肩部损伤的概率较大;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性是需要加强训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潜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是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学的一项问题,也是提升运动训练有效性的关键问题。传统教育对运动损伤的认知理念是学生身体因素导致运动损伤的关键,但是这种认知观念是错误的。随着多年运动理念以及教育方式的发展,人们逐渐认知到心理因素对学生运动损伤造成的影响,关注在该领域上的研究。本文基于这一研究方向,首先探究高职学生在运动损伤之后出现的心理反应特征,然后分析对高职学生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心理干预,之后制定几点针对高职学生遭遇运动损伤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康复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给高职体育教育带来一些作用,让高职体育教育可以实现持续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学校常见运动损伤病历资料的研究,发现其有如下规律:1)损伤种类中扭伤、擦伤最多;2)损伤部位中踝部、腕部发生率较高;3)新生入校后第二年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4)一年中,第四季度的运动损伤发生最多;以及校运动会前后运动损伤发生率增高.本文分析了出现该规律的原因,以便为学校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复合运动对下腰痛患者康复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练习、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三者综合干预对于下腰痛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把20名下腰痛患者分为运动干预组10名(进行12周有氧练习、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运动干预)和下腰痛对照组10名。另外选取10名正常人作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的下腰痛疼痛指数,日常社会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腰部柔韧性,身体成分,腰部屈伸肌等速肌力。结果:12周运动干预后,运动干预组的VAS和OSW指数均显著性下降;运动干预组瘦体重、坐位体前屈、躯体伸展性显著上升,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运动干预组组伸肌向心峰力矩/体重显著升高,并且与下腰痛对照组相比也有了显著性增加,运动干预组组伸肌向心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性提高。结论:12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下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身体成分,腰部柔韧性和腰部力量。本运动处方对于下腰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确定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点。损伤原因主要是学生本身原因、教学因素、场地器材因素等。体育运动伤害排在校内意外伤害之首,发生率为33.67%,男生的运动损伤率要明显高于女生,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采取综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对广州市小学生肥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晓港湾小学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同时以万松园小学作为对照,测定干预前后学生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根据年龄别BMI分类筛选超重肥胖合率。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岁男生9,1、0岁女生的身高的增长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8岁男、女生体重的增长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长(p<.0.05)。2)91、0岁男生及9岁女生的BMI有显著的下降(p<0.05);男女生的超重肥胖合率的增长速度,干预组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运动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对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将营养知识宣教与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相结合的学校健康教育,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对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BMI、超重和肥胖的增长速度起到较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地区9所高校8大类本科专业105个方向的466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了解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发生场合和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调查教师对学生运动损伤采取的教学保护性措施以及学生对运动损伤采取的自我保护性措施.结果表明,上述高校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场合以业余锻炼最高,位于前五位的诱发因素分别是准备活动不合理、技术动作错误、对预防运动损伤知识认识不够、场地和身体素质关.教师对高校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安全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学生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该研究为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的保护和预防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2006年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健美操比赛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情况,对致伤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综合措施,以期减少健美操教学训练竞赛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从而促进青少年健美操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篮球、健美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结合认知进行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纬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江西师范大学SCL-90调查中心理因子得分≥3分的学生23名,采用分项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认知-运动干预实验.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心理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得分.健美操组在强迫、偏执性因子方面差异显著(p≤0.05);篮球组在抑郁因子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敌意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篮球与健美操的认知-运动干预能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发生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浅析民族地区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运动在民族地区学校中蓬勃开展。篮球运动深受各族学生的喜爱和痴迷。但由于诸方面因素往往忽视了篮球运动中损伤的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出现,对篮球运动的开展,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我民族地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以及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对我校学生中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在民族地区学校中如何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动后静力牵张对大鼠骨骼肌的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大鼠进行连续跑台训练,并在每次运动后进行静力牵张练习,目的是探讨运动后静力牵张对骨骼肌的长期影响,为科学训练和科学地指导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成功制作了大鼠运动后静力牵张模型.通过跑台运动使大鼠骨骼肌抗拉伸能力略有增强,但变形能力有降低的趋势,使柔韧性降低,增大了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运动后静力牵张使骨骼肌变形能力增加,提高了机体的柔韧性,可有效减小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对8~16岁共184名聋哑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运动处方并进行实验干预,旨在为聋哑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增进提供量化指导方案。结果显示:聋哑学生肺活量与普通学生有显著性差异,而在身体形态和素质上并无统计学差异。在针对性运动处方的干预下,聋哑学生肺活量在运动干预后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0-1111,1114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秦巴地区63所高中401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六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承担《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的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等原因的影响,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卫生知识,其次是运动常识,而营养知识、运动损伤预防知识尤为欠缺,为此笔者提出了五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04名抑郁情绪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测量等方法。结果与结论: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中等强度,持续12周的对抗性运动或非对抗性运动能有效降低抑郁水平。同时发现,运动干预后抑郁情绪大学生运动组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显著性提高,而抑郁情绪大学生对照组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无明显变化,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自我概念对大学生抑郁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3个月50%~60%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对50~5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为该人群安全有效健身方案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问卷调查入选的50~59岁受试者通过在Bruce递增负荷实验中持续出现心电血压异常指征终止实验和一过性心电血压异常,入选66例受试者并将其分为正常组(C组)、持续异常组(Y组)及一过性异常组(YH组),实施三个月的50%~60%VO2max强度每周300 min的规律跑步运动,干预前后测定人体测量学、生理生化、超声检查和递增负荷实验中相关指标,并评估变化。结果:3个月干预后Y组男性和女性的心电血压异常发生率降低至69.2%和58.3%,YH组男性和女性心电血压异常发生率降低至25%和75%。同时研究发现,干预后Y组及YH组受试者运动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完成的运动负荷显著提高,心血管机能、形态学指标、血脂及自主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50~59岁人群递增负荷运动中可出现心血管风险,为期3个月的50%~60%VO2max强度跑步运动可降低风险者其运动中心血管风险,提高安全运动上限。  相似文献   

20.
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商丘市实验中学学生调查,选取36名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实验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查找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基本特征,开出对应的运动处方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针对性运动处方干预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和心理症状诊断各因子得分降低幅度非常明显,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