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郁达夫以忧郁、感伤的士子姿态登上中国文坛,为中国感伤文学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文章主要从作家人生经历,小说创作,情感取向等方面深入阐释郁达夫复杂的个性气质:忧郁的感伤,孤冷的哀怨,从而进一步探索作家深层心理中斑驳而迷人、凄切而悲苦的生命本真意识。  相似文献   

2.
《沉沦》是郁达夫的重要代表作,文中忧郁感伤的情调和病态性欲描写至今仍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重视"丑的"美学价值,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事件、性格,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家们忧郁感伤的心理机制尤为发达.其作品十分自然地在生存于忧患之中的人们心灵上激起共鸣,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审美效应.这种效应反过来又刺激了创作者对忧郁感的体验和表达.然而,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受着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支配的艺术家们所忧所患常有许多差别,与它相联系的忧郁感伤随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内涵,在作品中所具有的忧郁美也就体现出几种相互交融又相互区别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悲剧感的满族词人。他的词具有浓厚的忧郁色彩。这种“凄婉感伤”的忧郁词风,与其性格气质、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刘庆厚 《文教资料》2011,(11):22-24
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整篇弥漫着一种浓浓的忧郁氛围。这种忧郁烘托了环境,映照了人物,使整个作品烙上深深的忧郁"气质"。作者构建作品忧郁氛围运用了多种方法、多重意象,包括"忧郁的月亮""忧郁的雾气""忧郁的人们",他们的忧郁共同构建了鴜鹭湖的忧郁,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鴜鹭湖的忧郁之中。  相似文献   

6.
一那一把小提琴在黄昏忧郁了很久,我的思绪在那一片感伤的氛围中驻足。那没有情节的故事,如同风携着婉转的旋律在洒满宁静的屋中缓缓地流。那一把小提琴在黄昏里忧郁了很久,我的思绪在那一片感伤的氛围中驻足。当那一阵凄婉的旋律流淌过后,我会擦干泪水,重新扬起深低下的头。  相似文献   

7.
心灵稻草     
11月8日晴"是谁/在这午夜歌唱/为我送来一缕温暖阳光/是谁/在这冷冷天空里/洒下一把温暖稻草/轻轻/落在我冷却的心上/为我挡去忧伤"多年前读过的一首诗,谁写的,我已不记得了。这些文字,让我读出的,是一颗孤独寂寞的心,漂泊在苍凉无涯的清寒里,漂泊在感伤忧郁的诗行间。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流露出忧郁、苦闷、感伤的情调.形成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固然有客观原因,诸如社会、民族、政治、经济、爱情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主观原因.主要从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揭示其主观原因,并对一些错误评价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9.
"秋",一般是作者在伤感的背影下写的,或是怀才不遇、对世俗的忧愤、零落的形象。郁达夫先生笔下的散文《故都的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感伤情调在里面,特别是忧郁、伤感的情调。本文则对这种《故都的秋》感伤情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1.
王梦燚 现就读于渐江省海宁市长安镇辛江中学初三(2)班。秀外慧中,多情忧郁,酷爱文字,笔尖流淌花季的青涩朦胧与淡淡的感伤。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短短的37年的生涯中,他向世人奉献了800多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光辉灿烂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正是从普希金开始的。因此,后人尊称他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诗大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畅达、开朗的情绪,即使是那些忧郁感伤之作,也是在忧郁感伤中透出一股明朗乐观的情调。如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体系,他摆脱了20世纪"五四"文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惯例。同时也避免了乡土文学的感伤与忧郁的文风,用自己熟悉的湘西世界,融合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中国民族文学,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自己对现代都市文明病的忧郁。  相似文献   

14.
"感伤"情调作为前期创造社最为彰显的情感氛围,普遍地弥散于其文学创作中。究其成因,就创造社成员受外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而言,由于"感伤"更多地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受浪漫主义的熏陶最为浓重。歌德等德国浪漫派的狂飙精神,卢梭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暴露式的抒情方式,屠格涅夫小说的"零余者"情怀,惠特曼的浪漫情结以及日本文坛的浪漫运动和"私小说"风潮等,都成为创造社成员自觉借鉴的思想资源,并共同促成了创造社文学浪漫感伤的气质风度。  相似文献   

15.
李蓓蕾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5):49-51,54
素有"美国的华兹华斯"之称的威廉·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笔触细腻,意象丰富。而年小他30多岁的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则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凭借机敏的触觉和甜美的抒情,她创作出许多音韵和谐、雅致动人的诗篇。通过对两位诗人的死亡诗在情调变换、抒情对象、意象运用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布莱恩特的死亡诗里,灵魂在愉悦的忧郁中再生;而在罗塞蒂的作品中,自我则在感伤的豁达中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6.
王薇 《考试周刊》2011,(82):38-39
德国当代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的短篇小说《献词》描述了一个在孤独中找寻自我、建立自我的典型的"新感伤主义"文学主人公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该篇作品,探讨德国上世纪70年代末新感伤主义文学的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庐隐是文学研究会早期的成员之一,她的创作从关注大众的群体人生到退居自我的寂寞状态,逐渐呈现出感伤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主要通过对自我情感宣泄、忧郁感伤基调和自传式的书信日记形式等几方面表现出来。从她的创作风格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的相似处,也可窥见文学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正>人生的悲剧,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读林海音的文章,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涌出来,可我却说不出缘由。是痛苦、感伤、忧郁、悲愤,还是激动?都不是。它们是这样温暖,忽然之间,我  相似文献   

19.
那一把小提琴在黄昏里忧郁了很久,我的思绪在那一片感伤的氛围中驻足停留,不是为了聆听那没有情节的故事,因为那样的故事你我都有。  相似文献   

20.
《百合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的小说成名作。感世伤怀的创作动机,感伤哀婉的人物塑造,感伤清丽的艺术格调,使这部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广泛的时代共名话语下显示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感伤的美学风格,这在建国后30年的小啊说创作中都是难能可贵的,因而也确立了其"文学精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