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学习化学不但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还要能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处理。本文就以例子来谈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类试题的陷阱很多,解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副反应或带出的杂质可能导致实验结论的不准确。例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时除产生SO_2外还有CO_2,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2.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脱水是常见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该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等,因此不宜用于课堂演示。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蔗糖脱水途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敏  马宏佳 《化学教学》2004,(1):16-16,18
高一化学<硫酸>这一节中,"黑面包"实验是为了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反应现象明显,形成了碳的黑色柱状物.但是,这个实验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除了无害的水蒸气和CO2之外,还包括CO、SO2等气体,这些气体是有毒的.  相似文献   

4.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常见实验。其鲜明的实验现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大量刺激性气体,危害师生身心健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为此,我们以正交实验为设计思路。以绿色化学思想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为教学理念,采用密封装置,进行多次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并优选了相关反应的控制条件,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使用的药品量大,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了环境,并且未对其反应产物进行检验,因此笔者运用微型实验的方法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可节省经费,减少污染,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实验部分1.仪器和试剂仪器:广口瓶(60mL),玻璃导管,试管(12×100),玻璃棒.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逸出,制作了一套完全密闭的反应装置,减少了演示实验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关于浓硫酸性质的某些实验及现象探讨王建国,邓铁塘浓硫酸除具有酸性外,还有吸水性、脱水性和较强的氧化性。本文试图从一般教科书较少提及的实验埕实验现象探讨浓硫酸的这些特性。一、吸水性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这是由于它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在吸水过程中要放...  相似文献   

8.
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在人教版(旧)教科书中采用的是铜片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新课程化学教科书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进程,把铜片改成铜丝,尽管已经做了改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在橡皮塞上挖小槽,来回抽动铜丝的时候容易使二氧化硫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②当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时候不能看到蓝色溶液,通常是加水才显示蓝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30):129-130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1》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代表性演示实验。该实验的明显缺陷是:(1)产生有害的SO_2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2)实验完成后大概要浪费30%的药品;(3)敞开的装置产生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需要长时间的通风才能恢复原貌。这个实验也引起了很多同行的重视,但做出可行性改进实验内容的并不多见。通过在实验室里反复的构思与实践,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黑面包"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原因 ]对高一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硫酸、硫酸盐的教学 ,教参补充了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该实验现象明显直观 ,历来为老师们采用。但此实验产物中的SO2很不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 ,也不符合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初衷 ,并且本实验只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的气体使炭化 ,并且膨松成“黑面包” ,而未让学生明白气体的成分。为了验证产物成分及处理有毒气体 ,现将该实验改进如下 :[实验装置 ]a .分析纯硫酸 b .蔗糖 c .品红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 )e .澄清石灰水 f.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连接好 ,检查气密性。②在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11.
高一化学《硫酸》这一节中 ,“黑面包”实验是为了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 ,反应现象明显 ,形成了碳的黑色柱状物。但是 ,这个实验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除了无害的水蒸气和CO2 之外 ,还包括CO、SO2 等气体 ,这些气体是有毒的。相对来说 ,大部分教室的通风条件不是很好 ,而且有那么多的学生 ,这个实验的结果使教室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气体。因此 ,国外有学者重新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 ,避免使用浓硫酸 ,并且反应迅速 ,实验现象明显 ,只产生很少量的烟 ,不污染环境。经过我们的试验 ,效果确实很好 ,现介绍如下 :1 实验原理C12 H2 2 O11(s)…  相似文献   

12.
1问题提出在一次探究教学的活动中,为了制得干燥的二氧化氮气体,把二氧化氮通入浓硫酸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个异常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浓硫酸后,红棕色消失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二氧化氮哪里去了?二氧化氮制备过程及其现象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中验证乙烯性质时,一般用浓硫酸作脱水剂,采用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办法制取乙烯,验证其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及其可燃性。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炭化严重;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慢;高锰酸钾褪色后有棕黑色沉淀;乙烯燃烧时,火焰颜色接近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乙醇发生严重的炭化反应,同时实验装置和试液选择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对乙烯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制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醇炭化产…  相似文献   

14.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课本上该实验提供的方法是,先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约0.1g)和3 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加热,如图1所示.通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验证反应生成了SO2;反应完毕且冷却后通过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少量水中(得蓝色溶液),验证反应生成了CuSO4.  相似文献   

16.
化学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作用,为了增强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效果,让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笔者就如何优化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突出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鲜明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对知识加深认识和产生求知欲。突出实验现象的方法很多,如用试剂最佳配量来突出实验现象:初三化学(实验4-3),40毫升浓硫酸溶于100毫升水中,改为53.3毫升浓硫酸溶于180毫升水中,可使温度升高到81℃。通过改变剂量配比,达到试剂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 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两种浓酸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学两种酸的用途;通过实验得出浓硫酸的特性,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酸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示剂与酸的作用,自己完成用酸除去铁锈的实验,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特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  相似文献   

18.
一、对实验结果的探究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1)根据反应Na2SO3(固) H2SO4(浓)=Na2SO4 SO2↑ H2O,制备SO2气体。①试用下列简图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带孔橡胶塞锥形瓶集气瓶分液漏斗导管液体固体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3)有一成员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  相似文献   

19.
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的体积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试用)课本下册第152页介绍了实验室制乙烯时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是1:3。我们用这个比例做了多次实验。制出来的气体只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却点不燃,且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当混和液温度上升到150℃时液体颜色开始变黄并逐渐变为褐色,并慢慢加深,开始有少量气体逸出时,液体颜色很快就变黑了。当温度到170℃时,混和液全部变黑,有较多的气体逸出,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很快褪色,这时有大量气体产生,点燃时,只能  相似文献   

20.
1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稀释浓硫酸时,往烧杯里先加水,后加浓硫酸。 2.实验室制取氧气: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后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内;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4.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反应制取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