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介绍了关联规则隐私保护方法的研究概况,提出了利用基于敏感模式隐私保护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在模式丢失以及数据集中的差异上等性能有明显改善。最后,对未来关联规则挖掘领域中涉及的信息隐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数据挖掘备受青睐,它可以从大量数据集合中提取隐藏的知识。如何实现既找到数据中隐藏的知识,又不透露其中的敏感信息尤为关键。隐私保护数据挖掘(PPDM)能够实现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关联规则隐藏是PPDM技术中的一种,用来保护敏感性的关联规则。总结了关于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方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同时重点对关联规则隐藏算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分布式动态数据库关联规则挖掘效率低的问题,利用MPI与OpenMP的优点,提出了实现增量关联规则挖掘的混合模式。在次频繁项概念基础上,给出该混合模式总体架构,设计了基于MPI与OpenMP的分布式动态数据库增量关联规则挖掘混合模式工作流程,并给出了伪代码描述,该模式只处理变化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比现有的串行与分布式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效率更高、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基于ε-差分隐私模型的top-k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在大规模数据环境下挖掘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行差分隐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算法利用Hadoop框架实现并行计算,利用负载均衡策略,使每一个节点分配到的数据量相当,利用指数机制挑选出k个频繁模式,采用拉普拉斯机制对这k个频繁模式添加噪音。通过实验对算法的频繁模式挖掘结果与同类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挖掘结果具有可用性的前提下,在效率上较传统算法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云计算背景下,海量数据信息相互影响,对原本的关联规则形成冗余干扰,导致当前以线性思维为主导的挖掘平台受到冗余干扰的影响,挖掘效率低下。为此,在分析传统方法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思维的数据挖掘平台设计方法。为了解决冗余干扰问题,设计了一种冗余消除算法,以计算区域之间的相似度,形成分布式挖掘关联。试验结果证明,这种分布式数据挖掘平台可达到数据搜索简单、快速,且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详细了分析传统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关联规则快速挖掘算法。针对当前高校招生录取后大量考生流失问题,使用该算法对某地区考生信息进行数理分析和仿真实验,挖掘了隐含的有用信息,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决策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中低支持度有用规则的挖掘,提出了基于相对支持度概念的挖掘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分类和聚类分析来识别事务集中的隐含类别,并在识别出的类之上进行关联规则或序列模式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分析,该方法能识别出低支持度的有用规则,同时限制了无用规则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较,该方法更为合理有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数据挖掘和关联规则的概念,引入一个关联规则新的度量值--兴趣度,并使用Visual FoxPro开发了一个关联规则挖掘系统。在设定最小支持度、最小置信度和兴趣度的条件下,使用挖掘系统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联规则挖掘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当前关联规则挖掘的研究情况,分析了传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不足.与此同时,介绍了几种优化算法.最后,展望了关联规则挖掘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Web日志挖掘的模型,分析了使用关联规则挖掘Web日志时遇到的规则数量大且存在冗余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频繁闭项集的挖掘办法来减少规则数量.同时引入最小关联规则的概念,从而避免了冗余规则的产生.最后用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以周口师范学院校园网为例,对该网站日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有价值的规则,并对该网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据信息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挖掘过程中私有信息如何得到保护,并且还能获取比较准确的挖掘效果,已经成为数据隐私保护平台开发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数据挖掘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平台的设计展开探讨,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范围广,但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大量敏感信息的泄露对用户构成威胁。因此,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实现隐私保护至关重要。传统基于差分隐私(DP)的k-means聚类算法由于存在盲目选择初始中心点、对异常点敏感度较高等问题,导致在保护数据隐私时,出现聚类可用性较低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的(IDP)k-means聚类算法以提高聚类可用性,并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隐私预算下,k-means算法改进后在聚类可用性上优于其它差分隐私k-means聚类算法,在同一数据集与同一隐私参数下,改进k-means算法在数据可用性方面比传统算法提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Privacy is a critical requirement in distributed data mining. Cryptography-based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is a main approach for privacy preserving. However, it shows poor performance in large scale distributed systems. Meanwhile, data perturbation techniques are comparatively efficient but are mainly used in centralized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 (PPDM).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light-weight anonymous data perturbation method for efficient privacy preserving in distributed data mining. We first define the privacy constraints for data perturbation based PPDM in a semi-honest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Two protocols are proposed to address these constraints and protect data statistics and the randomization process against collusion attacks: the adaptive privacy-preserving summary protocol and the anonymous exchange protocol. Finally, a distributed data perturb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se protocols is proposed to realize distributed PPDM.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achieves a high security level and is very efficient in a large scale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本地差分隐私(LDP)频率估计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在满足LDP的前提下计算特定数据项出现的频率。在基于云服务的应用中,LDP频率估计实现了数据采集过程与数据分析过程的隐私保护,可应用于频繁模式挖掘、恶意攻击检测等。但是LDP频率估计存在随机化噪声较多、依赖数据量较大、高维数据分析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介绍LDP频率估计过程及其存在的性能分析问题,详细讨论LDP频率估计算法,主要包括单值频率估计方法、泛化频率估计方法、集合数据频率估计方法,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物联网中隐私信息的特点及分类,分别从RFID系统隐私信息保护、信息加密机制设计和法律保护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物联网隐私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具有数据性、财产性及易受侵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保护对策不同于传统隐私权。本文从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及法律规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其中,法律规制措施主要包括:立法上制定专门的信息保护法及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规制;执法上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局"以及统一的数据库;司法上建立解决争议、落实赔偿和处罚的机制,充分保障信息主体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是大数据时代提高政府服务的必然选择,但政府信息公开也应承担保护公民隐私的责任。为了实现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通过文献梳理以及整合政府公开的相关信息,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探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侵犯个人信息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明确“保障人权”的宪法地位、完善平衡法益冲突体系、构建隐私风险评估机制、增强个人信息保护与维权意识四个方面探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侵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正确实施,尤显得必须和紧迫.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公开的世界潮流中,随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交互关系的广泛性和多元化,行政主体掌握着数量可观的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的合理正当使用影响着相对人的切身权益,个人隐私权由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当前强调信息公开的学术氛围中,行政主体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如何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权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研究课题。应从隐私权的演进、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的制度性保护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儿童隐私数据保护观念实际较为欠缺,儿童隐私数据保护的法律规范存在不足,过于注重对数据的控制,对不同领域内儿童隐私数据收集、管理、使用等缺乏一种更为灵活和专业的规范模式。对此,需要重视儿童隐私数据保护观念的网络形成途径,并对儿童隐私数据的法律保障进行针对性研究的展开;同时,在规范偏重上实现由“控制”转变为“智慧监管”的保障方式,并细化行业协会规范,以“避风港”等制度的设立达到规范的“专业化”实现路径,从而使得儿童隐私数据的保护更具灵活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