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MODIS的河南省植被覆盖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和2009年8月MODIS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提取的河南省植被覆盖度,对近8a的植被覆盖及其等级结构的时空特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明显的提高,等级结构转化显示植被覆盖度有显著的变化.8年间,水体或无植被等级增加了116.67 km2,增长率为30.62%;低植被覆盖等级减少了4057.75 km2,增长率为-63.17%,中植被覆盖等级减少33277.6 km2,增长率为-56.3%;高植被和全植被覆盖等级分别增加了32846.69 km2和4372.06 km2,增长率分别为34.2%和140.97%.植被覆盖发展区面积为52741.47 km2,逆转区面积为10153.36 km2,增长区面积比降低区大42588.12 km2,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度转化整体向高等级植被覆盖转化,生态环境不断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析边坡植被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裸露的边坡采用植被防护的方式日益引起全球的重视,但边坡植被恢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本论速了边坡植被的功能,边坡植被恢复的原理,边坡植被恢复的方式,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边坡植被恢复中植物品种的筛选、营养土配制,边坡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与RS的皖江城市带LUCC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陆地植被碳循环的重要因子之一.基于GIS和RS技术,利用遥感和气象等数据,并采用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植被枯损模型估算了皖江城市带植被的固碳密度,分析了2001-2010年皖江城市带LUCC所引起的植被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0年来,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使得植被生态系统碳库储量减少了3.55×105t.具体表现在:林地碳储量增加了1.42×105t,耕地碳储量减少了4.87×105t,草地碳储量减少了104t.皖江城市带各种植被类型中,有林地的固碳潜力最大,为437 g/m2;其次是耕地,为326 g/m2;草地最小,为218 g/m2.LUCC导致的耕地和草地减少,是皖江城市带植被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乐山市植物资源丰富,现知高等植物达4000种以上,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42种,其植物种和珍稀濒危植物的数量均占四川(含重庆)的一半左右,目.具有相对保护完好的植被垂直带谱,这样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城市中是罕见的。但现在乐山市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破坏,建议对峨眉山和城郊的乌尤山、城区绿心、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五通桫椤沟等地的自然植被加强保护和建设,针对这些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存在问题,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 5.3软件平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安庆市2004年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研究安庆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4-2017年,安庆市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4.99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0.95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8.53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中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14.87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了123.96 km2.(2)安庆市绝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中低植被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呈现出由菱湖向四周扩展趋势,东部植被覆盖度下降较多,植被覆盖呈现碎片化分布状态.(3)安庆市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区向西迁移,居民区向东扩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市植被与城市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植被是城市里覆盖着的所有生活植物的总和.城市植被具有结构单一,生存环境和区系成分被特化,格局园林化,演替偏途化等特点,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征.城市植被大至可划分为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三大类型.城市植被覆盖率与城市建设、城市化及人类活动强度有着密切关系,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7.
武汉天河机场植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植被类型划分标准,天河机场及周边地区植被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灌草丛,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栽培植被几大类,机场植被特点对鸟类在机场上空频繁出现有很大影响,研究认为;对机场草坪及其附近的植被加以改造是达到生态防治鸟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NDVI植被指数和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福州地区1989年和2000年植被覆盖度,得出植被盖度分级,研究了福州地区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11年间总体植被状况稳定,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总面积增加了98.63km^2,增加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0.83%;植被覆盖度为80%~100%的类型增加的面积最多,60%~80%的类型减少的面积最多;覆盖度为0~20%的类型变化率最大,为42.9%,覆盖度为60%~80%的类型变化率最小,为9.12%.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旱区荒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毛乌素沙漠腹地乌审旗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7年和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研究乌审旗的植被覆盖度及动态变化,并对其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在2000年植被覆盖度极低,86.54%区域植被覆盖度仅为20%以内;2007年开始,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18.82%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20%~40%;2014年,植被覆盖度有了显著提高,72.37%区域已达到植被覆盖度20%~40%;根据研究乌审旗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本钢歪头山铁矿环境污染和矿山植被状况的调查,对矿山生态植被恢复进行探讨,制定了近期和远期植被恢复规划,阐述了近期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途径、营林等技术。其中,矿山排土场的稳定治理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土壤基质的改良是基础,而植被品种筛选是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为远期矿山生态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星载微波辐射计计算植被光学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王磊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3):3-7,19
大尺度的土壤水分变化监测对于建立全球的水循环模型意义重大,是实现气候变化预测和洪涝预警的基础。星载辐射计为实现大尺度土壤水分的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由于地表植被对地表的上行微波辐射存在衰减作用,已有的反演算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地表植被信息辅助数据来计算地表植被层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植被光学厚度。该文基于地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分析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与植被光学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6.9GHz通道MPDI与地表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该文建立了MPDI反演植被光学厚度的方法,并应用于土壤水分反演。实验中采用2004年AMSR/AMSR—E的亮温数据计算我国植被光学厚度并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MPDI计算地表植被光学厚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植被对于生态环境变化的反应是较为敏感的,研究植被动态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预警有很大的意义.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该文获得了内蒙古的空间NDVI分布,分析了自1998年至2008年之间NDVI的变化趋势.并由最大值合成法(MVC),Mann-Kendall检验和Rescaled范围(R/S)分析计算出NDVI时间序列的赫斯特指数.此外,通过叠加分析对研究区域NDVI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判断.主要的研究结果包括:第一,1998年到2008年间,内蒙古的植被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数据显示10.16%的植被有显著减少的趋势,它们属于脆弱的草原植被;其次,在空间分布方面,NDVI时间序列存在一定规律,赫斯特指数在西部高,东部低;第三,在低植被覆盖区存在植被减少的现象.其中9.58%的土地开始衰退,这些土壤急切的需要植被的保护和综合的管理.没有人类的干预,这些土地将会出现荒漠化.  相似文献   

13.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作用及间伐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林下植被在立地指示、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以及间伐对林下植物养分、地力恢复、植被生物量、密度、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关于林下植被作用和抚育间伐方面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和植被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庐山植物区系成分的分析.指出庐山植物区系特征是:以亚热带植物成分为主,还有热带和温带植物成分的亚热带低山植被,具有古热带和冷北极两大植物区系成分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一种过渡性自然景观.在植被分布上.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和植被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庐山植物区系成分的分析,指出庐山植物区系特征是:以亚热带植物成分为主,还有热带和温带植物成分的亚热带低山植被,具有古热带和冷北极两大植物区系成分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一种过渡性自然景观.在植被分布上,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北坡植被的形成、植被类型分布特征、生态效能等的分析, 进一步明晰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有机联系.认为森林植被虽然是祁连山水源涵养的核心要 素,但对祁连山水源生成和涵养调蓄起作用的不仅仅是森林植被,而是祁连山整体.强调要 保护祁连山的植被,更要保护祁连山这一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洛学院学报》2016,(6):76-81
利用2003年6月Landsat5 TM和2014年8月Landsat8 OLT_TIRS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对西安市主城区夏季热岛效应强度与同期植被覆盖度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与热岛效应强度呈负相关,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平均降温0.47℃,但植被覆盖度对降低温度的影响却因地而异;西安市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自一环向三环主城区外围逐渐减小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2%和38%),地表温度温差自一环至三环呈现降低的趋势(地表温差分别为18.88℃、14.62℃和9.43℃);2014年较2003年,西安市主城区植被覆盖向低等植被覆盖快速过渡,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景观影响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了高等植物71种,隶属38个科。优势种包括板栗、老虎刺、桉树、马唐、加拿大飞蓬、山萝花、赛葵等7种植物。由于受人为干扰,整个矿区形成了七个不同植被特征的区域。通过对七个区域的植被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推测出荔浦锰矿废弃地在植被重建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认为马唐、加拿大飞蓬可作为复垦的先锋植物;板栗×老虎刺是该区较好的人工植被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台风后凋落物组成和量的特征,在“达维”台风后的1a中,测定了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植被草丛、灌丛、次生林及人工马占相思林的凋落物.结果显示:1)各植被年凋落物量与同类型植被正常年凋落物量相比,明显偏低;2)在台风后的第3个月起次生植被月凋落物量有逐渐回升趋势,人工马占相思林月凋落物量无明显回升趋势;3)各植被类型凋落物叶的比例,均低于同类型植被正常年份凋落物中叶的比例;4)4种植被凋落物凋落节律未因台风而发生明显变化,次生植被为“双峰”特征,人工马占相思林无明显的落叶季节.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广西合山市煤矿废弃地的植被现状和废弃地立地条件进行调查表明:矿区废弃地自然定居植物共87种,隶属于39科61属;合山废弃地主要分为煤矿生产废弃地、煤场和煤矸石堆场、特殊河道及矿山路段建设等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在合山煤矿废弃地进行植被生态恢复的原则;并结合合山市实际情况,围绕国家矿山生态公园的建设,提出不同的植被恢复配置模式、生态恢复措施、生态管理等建议,以期为合山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