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铸同志的《太阳的光辉》一文,高屋建瓴,力矫时弊,针对当时党内有的人怕谈缺点,听不得批评的错误倾向,提出了批评,主张要“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题。作者对这一中心论点只在开头部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党的性质这两方面作了极简单的论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则是有针对性地列举了三种怕谈缺点、错误的论点,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逐点论证。而这个被用来进行类比的事物就是“太阳”。有的人怕谈缺点和错误的一个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成语“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换句俗语来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这种做法纯属居心不良、挖空心思,是不值得效仿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妨从逆向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理解这个成语并赋予它新的含义。所谓“吹毛求疵”即是为了使事物臻于至善,尽可能挑剔、指出、纠正事物内部存在的缺点、错误。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善意的行为。封建君主,不论明君还是昏君,都要设立谏官,针砭朝政。邹忌善于设喻讽谏,齐国遂能“战胜于朝廷”;魏征敢于“犯颜苦谏”,唐朝方有“贞观之治”。由此可见,有无谏官诤臣关系到朝廷的盛衰兴替。  相似文献   

3.
短不可护     
有人说:“没有错误的人,除非死了的人和没有出生的人。”尤其是小孩,有了缺点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缺点和错误的态度和方法。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错误,而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改正的呢?相反,社会上有极个别的家长,不愿听人家说自己孩子的毛病,想方设法护着自己孩子的短处,到头来害了孩子。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绝不能护短。  相似文献   

4.
五、一分为二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解读】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人们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事物具有多样性,因此事物中存在的两点也呈现出多样性,不能用“优点与缺点”“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利与弊”等简单概括所有事物的两点。2.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5.
教育无小事     
俗话说:“一蚁之穴,可决千里之堤;一指之疾,可伤数尺之躯。”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他们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能力还非常有限。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思想、错误和行为缺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样才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好处,终身受益。要善观“蚁穴”及时堵塞;勇查“指疾”及时治疗,才不致于造成终生后悔。  相似文献   

6.
教育无小事     
俗话说“:一蚁之穴,可决千里之堤;一指之疾,可伤数尺之躯。”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他们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能力还非常有限。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思想、错误和行为缺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样才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好处,终身受益。要善观“蚁穴”及时堵塞;勇查“指疾”及时治疗,才不致于造成终生后悔。在教学中本人就碰到了这么个例子:去年三月,在本校开展的“学雷锋,见行动”中,我们班级去了靠校的一个自然村清理垃圾,在大概半天的时间内,全班学生共同努力,使这个村的环境面貌大有…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 ,是一种最常见的说理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呢 ?具体说来 ,应该做到以下“三有”。一、有鲜明的论点1.论点要正确。这是鲜明论点的前提。试想 ,一个错误的论点 ,即使再鲜明 ,也是毫无意义的。所谓观点正确 ,就是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和人们的是非观。例如2 0 0 3年高考作文题是根据“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 ,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为话题作文 ,针对这一话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 ,甚至得出相对立的答案 ,即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或有消极的意义 ,或有一定的联系 ,或没…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要不要批评?当然要。正如下属有了成绩,领导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促其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一样,下属有了缺点和错误,领导也要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使之“急刹车”,避免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出现更大偏差而影响全局工作。问题的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9.
今年高考作文以“智子疑邻”的寓言引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学生普遍认为哲理性太强,难把握。为此,记者采访了参加高考阅卷的广州翠园中学丁光辉老师。丁:关键在两个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事物认识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什么样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个寓言故事带有一定的隐含导向,即以情感判断事物是错误的;但应当注意试  相似文献   

10.
分析法是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揭示事物发展的因与果、表与里、整体与局部等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成功地使用分析法可增强议论文的逻辑力量,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如有一位同学在题为《人生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在一些青年中,有一种‘干多少活儿拿多少钱’、‘贡献与索取相等’的思想。这是错误的。这种思想发展下去非常危险,我们要十分警惕……”问题提得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对这种思想为什么“错误”,为什么“发展下去非常危险”,却没有做出必要的分析。他指出了事物发展的“果”,却没有说…  相似文献   

11.
人们说话做事,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时空间隔。没有间隔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生命。事物的“有序变化”与“合理连接”是体现事物节奏的主要手段。下面有两个不同的图形:  相似文献   

12.
胡勤 《教学月刊》2003,(9):41-43
今年高考作文题意深奥 ,内涵丰富 ,难以穷尽底蕴 ,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进话题的陷阱。作文题给出材料之后 ,连续提了两个问题 ,然后才引出“话题” ,内在的关系很复杂。“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如果认为有关系 ,至少可以分出四种 :感情亲近 (疏远 ) ,以致对事物认知正确(错误 ) ;感情疏远 (亲近 ) ,以致对事物认知正确 (错误 )。如果把“深浅关系”从中分出来 ,又会增加四种 :感情亲近 (疏远 ) ,以致对事物认知深 (浅 ) ;感情疏远 (亲近 ) ,以致对事物认知深 (浅 )。以上各种因感情亲疏而产生的思维模式 ,既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13.
“毛病”一词本不是指人,而是指马的缺点.古人看马好不好,要看毛如何.马身上的毛旋儿有好有坏,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后来,“毛病”由专指马扩大到其他事物,凡是有缺点或有妨害的地方,都可称为毛病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用“天衣无缝”这条成语来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丝的破绽和缺点。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神话中的无缝“天衣”出现了,它就是“太空宇航服”。宇宙探险需要“无缝天衣”我们知道:迷人的宇宙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是非常恶劣的环境。那里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力,温度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左联”成立五十周年。“左联”只存在六年(一九○年三月到一九三六年春),时间不长,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当然,“左联”的工作并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的。但在一九五七年由于在“左联”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冯雪峰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以后,在“左”的思潮的影响下,就讳言“左联”的缺点和错误,甚至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后来江青伙同林彪炮制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又从极“左”方面无限夸大“左联”的错误,还无中生有,混淆是非,全盘抹煞“左联”的成就,甚至把它说成是什么“黑线”,妄图在  相似文献   

16.
创新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 ,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根据认识论的原理 ,人们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能产生不同的认识。创新就意味着观察客观事物要有新视角 ,要敢于打破常规 ,而不能受旧的特定的认知框架的束缚。一、“肯定视角”创新和“否定视角”创新1 .“肯定视角”创新“肯定视角”就是思考某种具体事物的时候 ,首先设定它是正确的、好的、有益的、有价值的 ,然后沿着这种视角 ,寻找它的优点和价值。历史上有不少的新发明 ,都是在犯了错误之后而“将错就错”的产物。在很久以前 ,德国某个造纸厂因为配方出错 ,造出的纸…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逻辑病句。对此,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逻辑知识,指出其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一) 概念不明确一篇作文,首先要用准确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语言中的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短语)构成的。而每个词或词组都有确切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概念。概念分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即这个事物特有的、别的事物没有的东西;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即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所谓概念明确,就是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弄清楚。一、概念内涵不清。  相似文献   

18.
〔问疑解难〕 1、说明文有没有关于“要素”的提法? 所谓“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说明文能够独立成为一种体裁,也有构成其存在的因素,只是目前暂时没有“说明的要素”这样提罢了,那么在写作和阅读说明文时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三个方面;说明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这三方面将在下文分别说明。 2、怎样分析作者抓取的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能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分析作者如何抓取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分析说明的过程入手。事物的特征是受事物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9.
李丹妮 《吉林教育》2006,(12):52-52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驭班级的能力。一、严格的教育与引导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有位学生几乎天天“闹事”,一位新教师对他所犯错误严加指责,并用一些词语来“激”他,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被老师的“威力”所折服,对教师的话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而另一位教师则经常把那位学生拉到身旁,心平气和的跟他拉家常,再与他讲道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位教师表现出言听计从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之间还建立了很深的信赖感……可见,指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十分谨慎地考虑方式、方法和措辞。 一、指明学生缺点的原则 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批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交流之前,要尽可能充分分析学生缺点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