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一个数乘以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安排的 ,它既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 ,也是学习后继的分数应用题的必备基础。导学思路在按教材进行教学时 ,不少教师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认识仅停留于表层 ,难于真正获得心理意义。利用例3推导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 ,推算繁难 ,不易理解 ,常常造成生吞活剥的学习状况。笔者以为 ,这种困境的形成 ,缘于教材本身的内容编排所致。“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教材没有提供可资利用的厚实…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自然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对平均分是不在意的,常常需要教师不断强调与提醒,这是什么原因呢?深入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没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分数概念中的本质。瑞典教育家马登的现象图式学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鉴别,学习认识事物或现象就是从对象中区分出一些主要的特征,并将注意力同时聚焦于这些特征。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学生所能同时经验到  相似文献   

3.
《山东教育》2008,(4):62
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而且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给学生排名次。其实,类似这种通过推行无分数评价来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尝试,在不少地方都试行过,其中最典型的是南京。  相似文献   

4.
<正>计算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不少学生在考试成绩出来时总是遗憾地说:"这题我会做的,但是计算错了",或者常常听到不少老师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如果因为计算错误而丢了分数,实在是可惜.这种"难的不会,会的不对"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原因之一就是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不少学生养成按计算器的  相似文献   

5.
1.“优生”之重与“差生”之轻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与学生都会陷入“数字化生存”状态,教师是跟着它走,学生是被它牵着走。在这种状态之下,分数就是一切,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相应地,考高分的学生就是“优生”,分数低的学生自然就是“差生”。考试的结果常常是人为地以分数的高低确定学生的等级优劣:“优生”被设想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并可以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荣誉的人;  相似文献   

6.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学校,老师把考试及格的分数标准拔高了,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尤为突出!不少学校学生得了八十分才算“及格”;九十分竟被评为“中”;甚至一些学校的学生即使得了八十分也不算及格,还要补考。诚然,严格要求学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取优异成绩,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使用“拔分”办法,是不恰当而且有害的。分数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把尺子,其依据则是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也就是说评定学生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思路狭窄,常常是照着老师的例题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使学生由原来的模仿变成积极思维,把死  相似文献   

8.
在听课时,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试图以师生问答或学生讨论的方式将教学过程推进时。总有不少学生不想或不愿发表意见。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永远是几位学生,其他学生则保持沉默。在课堂外谈笑风生的学生在课堂里伺以成为“守口如瓶”的听众呢?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数学课堂上出现的“观众生”,应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让“英模”走进学生心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前,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们经常向他们要钱购买那些精美的港台明星像,贴在床头,压在桌面。不少学生对港台各类影视歌唱明星如数家珍,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他们嘴边常常哼唱着流行歌曲,精致的日记本上贴满了明星头像。可是,他们对英雄劳模人物却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要求“写真实的事”,这已经是个很陈旧的话题了。拿出来重提,是因为当下还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始终走不出“写真实”的怪圈,以至于其所教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在各类“大考”中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肯定显得分数平平,反而给学生带来矛盾心理和惧怕心理,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从前提高了不少,大家也不用为衣食住行而犯愁。因此,不少同学有条件花费更多的时间或金钱来关注自身的形象了,在某些班上甚至出现了大伙儿热衷评选班花班草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不少家长纷纷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种现象会助长班级的攀比之风,会让长得漂亮的学生更加注重打扮自己,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那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的学校中,口头上,德育常常被列为"首位""为先"的地位,但实际上是学生成绩分数第一、升学率第一,德育在最末位.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更需要取得班级教育者集体的帮助,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听课时,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试图以师生问答或学生讨论的方式将教学过程推进时,总有不少学生不想或不愿发表意见。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永远是几位学生,其他学生则保持沉默。在课堂外谈笑风生的学生在课堂里何以成为"守口如瓶"的听众呢?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数学课堂上出现的"观众生",应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经常发生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教师看到的、听到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真情;反之,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也并不一定是教师的本意.这种信息输出与输入的错位常常导致教师和学生判断与决策的错误,影响教学的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在解题时因"粗心"而出错的现象,这种现象十分多见,同时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现象一:常常听到家长和老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做作业时真粗心,常常把数字抄错,比如将26抄写成29,计算怎么能正确呢?说了许多遍让他细心些就是不听.现象二:学生总是看错题目,如:将下列算式中得数大于50的算式圈出来.23+32 13+38 36+13 63-15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种现象是极其正常而普遍的,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明显的错误就是学生常常会把课文的某一处或某一宇词读错.如果教师能好好利用这形形色色的误读,就可把错误化为精彩.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阶段,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在数学学科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不少学生也极容易出现成绩波动的现象。不少教师仅仅将成绩波动归结为知识学习不扎实的原因,其实成绩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面对个别学生的成绩波动现象,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理念,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采取科学策略,让学生摆脱波动与起伏的困境,在迎战高考中做到稳中求胜。一、成绩波动的原因笔者在近些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成绩波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提早步入青春期。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时,常常会发生与教师对抗的现象。这种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不少农村初级中学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当不少“问题学生”出现上网、打架、违反住宿纪律等现象时。学校及班主任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关心帮助。而是采取开除其住宿资格、家长带回教育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结果导致大量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向社会。面对这种现象。怎能不让人心寒?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学校及班主任老师为什么会对“问题学生”痛下“杀手”呢?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正>"高原现象"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当"高原现象"出现时,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影响心态,影响学习,甚至失去了对考试的信心。那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高原现象"并快速走进中考化学复习的良性循环呢?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欠债"太多,容易遇到"高原现象",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找出"弱点",夯实基础。在熟悉化学教材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