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立的情绪的现象。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策略:1.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2.学会倾听,有效消除"意障";3.注意方法,把握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会有一定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就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作为班主任,在这一年来,笔者首先了解了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其次分析了他们逆反心理的成因,最后确定了一种方法,就是鼓励学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学生专门跟教师“作对”,比如练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提出批评,他却不但不听,还与教师顶嘴,令教师十分头疼。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它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一般人相反情绪体验的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如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消除不利因素,防止这种消极心理反应的发生。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由于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生活阅历的增加,其心理也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在感知、认识和接受事物时带有一种相反的反应情绪.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使我懂得了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摸索出了一套做小学高年级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用笔和学生谈心。一、用笔“批评”和“表扬”学生─—是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工作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尽力将工作做到他们的心里去。高年级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很爱面子,用笔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此外,他们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当众口头批评,会适得其反;而口头表扬,则往往受到嫉妒,甚至孤立,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另外,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他们更需要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能…  相似文献   

7.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8.
张冬梅 《陕西教育》2008,(11):32-32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 伴随着身体发生的变化,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①高年级学生度过了从低年级进行各种活动时依赖老师到独立活动的过渡成长期”。②高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始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为。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儿童在非依附作用条件下,对教师意愿产生的负认同。初入学儿童尚缺乏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往往表现得较微弱。进入中高年级,其从属性、依赖性逐步弱化,自主性、自决性不断增强,他们总是有意试图逃离依附角色,逃离被依附对象的束缚,尽可能地表现其独立性———发生逆反心理。我们认为,儿童的逆反心理是他们身心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儿童个体的发展,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必然会伴有逆反心理产生。反过来,逆反心理又影响和制约发展,对发展起负作用,严重者可使教育失败。因此,我们对儿童的逆反…  相似文献   

10.
<正>到一线课堂看一看,我们的小语教育更多精力投在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了,情感教育的长期缺位,有的教师就反映说,到了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重,不好教,现在的政策,教师对学生是打不得,骂不得。(将来的政策就能?)有的学生一直到大学,都不得不依靠"自学"来完成情感教育这门"功课"。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任感情"野蛮生长",缺乏正确情感  相似文献   

11.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正>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性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因此这种心理现象在青春期阶段表现较为明显。本文旨在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探究应对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教师看来,词语教学仅仅是小学低中年段的事情,到了高年级就可以忽略了。其实高年级词语教学同样不能忽略。对于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这时的词语教学就应该在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高年级词语教学同样可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刘勇强 《辽宁教育》2004,(10):25-26
一、带一点商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生活知识的丰富,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教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他们不喜欢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势和盛气凌人的说教。如果教师居高临下,就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反之,教师如果以探讨者  相似文献   

15.
学生进入初高中,其生理、心理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应随之变化。若采用简单粗暴的下压式方式定会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发生了棘手的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宽容他们,换位思考,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为此,本期选取班级中常见的小故事,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会给大家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时,主体就会产生的一种抗拒的心理活动和对抗行为.这就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所以教师必须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效地防范和消除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班主任在管理时应结合高中生的心理,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管理学生,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一、对学生宽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1.班主任应树立平等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总会不经意间将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在管理学生时对学生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学生若有违背就会发生矛盾。这种方式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高中生大都有逆反心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当今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体方法有: (一)心理换位法就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生活阅历的增加,其心理也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在感知、认识和接受事物时带有一种相反的反应情绪。类型自尊型独立型自尊心强,自我评价过高,思想与行动不愿受人支配,对任何刺激其积极性的言行、表情都感到自尊心受挫,从而产生对抗式的消极反应。表现特点独立意向过强,讨厌外界强加于自己的思想或观念,特别反感统一的教育模式。为了摆脱他人的束缚,故意表现出逆反行为。小学生逆反心理主要类型及表现特点怎样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在做小…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诗作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更重视古诗的教学,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现代诗浅显易懂,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只要让学生读通会背就行了。现代诗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几乎成了被忽略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