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燕 《成才之路》2009,(1):35-35
整个中职阶段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即接受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这既是高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职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高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乡愁》是必选课文的其中一篇,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为培养研究性阅读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刘文娟 《学子》2014,(3):1+7
正尽管我们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尤其是以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训练不足,再加上学生对阅读的认知偏差,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学习兴趣低、成绩没有突破。而课堂,作为学生接受英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一、阅读的重要性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  相似文献   

3.
英语阅读是国内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阅读体现的是读者、作者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读者为中心,并提出"未定点""空白点"理论和"期待视野"的概念,对现行英语阅读教学带来许多启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补充学习背景资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学体验和思想碰撞。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外语学科素质教育问题的核心,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达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一种接受性技能,是理解的前提和手段,是学习外语的人获得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中理解是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是阅读的目的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许昕 《黑河教育》2009,(4):27-2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机械、被动接受的阅读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现代人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广博的知识,而广博知识的获得是靠“理解”来实现的。目前,在报纸杂志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常常把阅读方法的多寡、速度的快慢、对常规问题回答的正误作为衡量阅读能力高低的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从阅读目的的角度思考,笔者想用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和文艺学中的观点,从“理理”的角度,对阅读能力作新的评价。我们认为,阅读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理解层次和理解境界的高低。下面就理解的层次和境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蒙学教育中遗留的“混沌读书法”,文章以国际流行的PISA阅读素养测试为对象,辨析阅读教育的真义;探讨如何自觉汲取PISA阅读素养观的精华,创新中国阅读教育观念,实现阅读教育的四个转型,即从“类主体”到“个人主体”的转换、从“公共语知语则”到“个人语用能力”的转换、从“接受性语用”到“表达性语用”的转换、从“单一语能”到知情意能四者相融的“综合语能”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按照PISA阅读题型而设计连续文本的一则教例,指出这种以“我心”阅读为特征、以培养独立评论能力为指向的新阅读教育,将以显著提升未来公民的母语表达力和表现力而奠基中国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语文实用阅读能力 首先,重视知识短文的教学,因为它是科学的阅读方法纲性的指导,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以其为导向,可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实用阅读能力。例如:在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反复阅读知识短文《梳理文章思路》,必须把理清文章思路的作用和方法传导给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方式,或是以引领单元学习目标的方式,或是以课文分析过程中归纳总结印证规律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更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但必须重视并教学这一项内容。这种要求要贯穿到整套教材每一篇知识短文的教学,使之形成一个科学阅读方法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学生实用阅读能力系统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萨特提出了有关文学接受的一系列观点,如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参与、情感的介入、阅读即创造、阅读是读者的预测和期待等。这些观点后来为接受美学理论所接受并被文学批评实践反复证明。其中某些观点虽有偏颇之处,然其功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评述性思考能力或思辩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培养他们的评述性思维能力。对中学英语教学来说.评述性阅读教学就是激活培养评述性思维的最主要方法。文章以评述性思维含义和《新课标》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具体高中英语课教学为案例.分析评述性阅读的内涵.讨论评述性思维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和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以阅淡技巧和阅读方法为手段,两者是相互补益,相互促进的。囚此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笔者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即兴趣培养——课文教学——课外阅渎。  相似文献   

12.
林秀花 《黑河教育》2014,(10):14-1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明确幼儿阅读发展目标:阅读兴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培养幼儿在看书时对阅读感兴趣,并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逐步建立观察画面、回忆讨论、大胆猜测、质疑验证、分享讲述等自主阅读的方法,真正成为有阅读能力的人。笔者紧紧围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从关注兴趣点、支持幼儿自主阅读、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幼儿戏剧是指适合于幼儿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是戏剧的一个特殊分支,它具有多重的艺术审美特征。在早期阅读中引进幼儿戏剧,引导幼儿观赏戏剧内容和参与戏剧表演.以幼儿戏剧为早期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将呈现一种新颖别致和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戏剧活动的审美功能。有利于深入推进早期阅读,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增进幼儿审美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训练的同时,教师有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年来,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语法 ,侧重生词、词组的理解和应用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 ,如果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挖掘和引申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阅读过程的分析阅读是一个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它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 ,因此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它可分为三个层次 :表层理解——懂得文章字面信息 ;深层理解——清楚作者的言外之意 ,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价性理解——说出自己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阅读接受技巧和课堂活动等因素与学生的语言接受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他们会成为学生接受的障碍。为了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扫除这些障碍,教师应该扮演合适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金凤 《甘肃教育》2007,(12S):35-36
评论性阅读作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评论的能力。评论性阅读是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理解性阅读。它既要求精读细读,又要求反复阅读,分解文章,充分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剖析,进而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接受性技能,是理解的前提和手段,是学习外语的人获得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中理解是分析、加工和处理的信息,是阅读的目的和结果,在语言交流中占重要位置。当前外语学科素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而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又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品德与科技文化素养、思维品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本人多年来的做法和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提升“阅读期待”品位,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了与阅读直接相关的两个发展目标——“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阅读兴趣)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本质强调的是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帮助幼儿在看书中对阅读感兴趣,为幼儿自主阅读提供有利条件,在依托环境的背景下,促使幼儿自主阅读。文章展开深入探索与研究,旨在于加强幼儿自主阅读教学水平,为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有利条件。让孩子逐渐成为有阅读理解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